- +1
登科一年|专访国方资本总经理孙忞:未来十年是硬科技时代
站在这个时间节点,澎湃新闻推出《登科一年:科创板开板一周年特别报道》,邀请资本市场顶级专家,一线金融机构负责人,上市公司负责人,回顾设立科创板试点注册制一年来的得失,展望新起点上,科创板的改革前景。
本期刊出的,是澎湃新闻对国方资本总经理孙忞的专访。
上海国方资本成立于2017年6月,由上海国际集团牵头,联合沙钢集团、上海机场等基石投资人共同发起设立,目前旗下管理有国方母基金及长三角协同优势产业基金,两只产品的首期募资规模分别达到60亿元和72亿元。截至2020年6月底,国方资本已投资32支基金、257个企业项目,主要聚焦在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和集成电路等硬科技领域。这样的投资方向,与科创板所面向的“硬科技”企业不谋而合。
据孙忞介绍,之所以选择以“硬科技”企业作为投资方向,主要是出于三方面的底层逻辑思考:一是以面向未来的产业观来看,只有技术创新能带来产业真正的增长。二是以面向未来的历史观来看,大国崛起都是把握住了世界级产业价值链重构的机遇。三是以面向未来的投资观来看,必须要聚焦硬科技、聚焦长三角。
迄今为止,国方资本参投企业中已有9家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或注册,4家企业正在受理中,年内还会有10余家企业申报。
科创板的推出,在孙忞看来,对科创企业是一个非常振奋的好消息。他说:“我们觉得科创板真正给中国的资本市场安上了一个高光的聚光灯,这个聚光灯照耀到了原来那些十年磨一剑的默默无闻的科创企业家,让他们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我们有个说法,是科创板给这些企业带来了一个新的‘五子登科’,主要就是企业未来发展的五个核心要素,他们的人才吸引、融资便利、治理改善、品牌提升以及市场获取,这五个核心要素在不断地资源集聚,这也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消除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投资“硬科技”,似乎也因科创板而成为了一级市场投资圈内的新风潮。孙忞指出,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股权投资开始关注到科技领域,给科创企业带来源源活水,真正形成了科创企业与股权投资之间不断的正循环。
要知道,在过去一家科创型企业想要满足上市条件并不容易,在发展历程中,往往只能依靠私募股权进行融资,等到企业达到了上市门槛,其实已经过了生命周期中最需要资金的那个阶段。科创板在上市门槛条件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这给很多尚处于产品研发阶段的企业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站在国家战略的更高视角看,孙忞认为,科创板也有助于改善我国直接融资比例与国际成熟市场相距甚远的现状。通过注册制、市场化的退市制度,以及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等一系列制度的建设,科创板以市场化的手段更有效地价值发现、引导资源配置,使得金融资本能够更有效地与产业实体经济结合,为科创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展望未来,孙忞相信,科创板的企业储备将会源源不断地涌现。他说:“股权投资是一个长期的事业,国方团队仍将不改‘聚焦硬科技、聚焦长三角’的初心,因为我们坚信,未来十年,是工程师红利、科创板红利融合的硬科技时代,而长三角地区最有潜力,能够协同打造面向未来发展、面向世界竞争的优势产业。”
同时,他也对科创板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科创板在市场化和普惠制两方面进一步加强完善。
以下是澎湃新闻记者与孙忞的对话实录:
澎湃新闻:国方的投资方向其实和科创板是非常契合的,都是聚焦于“硬科技”企业,包括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这些领域,能不能谈一谈你们当初做布局的初衷是什么样的?听到要设立科创板的消息之后当时心情是什么样的?
孙忞:国方的团队虽然是比较年轻的一个团队,但是我们整个团队考虑问题喜欢从最底层的逻辑出发,我们成立的时候叫国方母基金,但是我们觉得母基金只是股权投资的一种形式、一种工具,而股权投资最重要的是投未来,是如何去抢占大势,把握先机,其实就是要求我们必须要看清时代的主题,去把握简单的法则,形成自己的投资洞见。所以其实在科创板出来之前,我们国方团队自成立之始就已经特别关注未来一个时代的主题,我们从三方面做了推演或者说预判。
第一是从面向未来的产业观来看,只有技术创新才能够真正带来产业的增长。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从2015年起,我们国家其实已经步入了一个人口红利消退、资本市场休克,以及产业升级的阶段,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大家从直觉上都知道,要进一步的经济增长,必须要投资劳动力以及技术创新,但怎么样把握这些因素?我们从底层的去研究,依据索罗增长模型,我们研究发现,其实真正能够带来经济高速增长的只有技术创新。因为技术创新带来的经济增长是一个微笑曲线,这是一个指数级的增长,而其他的因素带来的是一个撇嘴曲线,虽然有一定的增长,但是日趋向缓的。所以我们看长期真正的增长,一定是技术创新。
第二是从面向未来的历史观来看,我们发现每一次的大国崛起,其实都是把握住了世界级产业链价值重构的机遇。我们国方团队研究下来,从最早的工业革命开始,从蒸汽机时代到电力机车时代,到电子信息时代以及互联网时代,每一次重大的技术革新以后,其实都带来了一个大国崛起的重大机遇。而这个过程中,还会出现传统产业链优势的国家和新兴产业链的国家之间的贸易纷争。所以在2017年我们国方当时成立的时候,当时就开玩笑的说,中美贸易早晚会有一战,后来也是不幸被我们言中了。所以我们一直是专注在底层的技术演进、产业演进以及企业演进的规律上,这样子来做股权投资的布局,我们觉得要及早准备,才能够抓到这种产业链真正的价值重构机遇。
第三是从面向未来的投资观来看,我们觉得必须还是要聚焦硬科技,聚焦长三角,因为前面已经讲到,我们已经看到整个中国未来的发展,人口红利消退,工程师红利来临,面临逆全球化的挑战,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科技和技术。我们现在管理了两只基金,一个是国方母基金,一个是长三角协同优势产业基金,这两只基金从成立之初就是坚定地布局在硬科技,坚定地布局在长三角。
2018年11月5日,总书记宣布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以及把长三角一体化作为国家战略,我们觉得是极大的一个“大礼包”。目前我们投资布局的这些项目也已经获得了科创板的青睐。截至6月底,我们已经有9个项目在科创板上市或注册,下星期的7月15日我们参与投资的埃夫特也会在上交所科创板正式挂牌,我们同时还有4个项目已经在科创板受理,年内还有十余个项目可以申报科创板。我们觉得这是国方通过对未来的研究,真正看清了一些时代的主题,也取得了这样的一个初步成果。
澎湃新闻:站在一级市场投资机构的角度来看,你觉得科创板的推出,不管是科创企业也好,还是像你们这样的股权类投资机构也好,带来了哪些改变?或者说提供了哪些新的机遇和挑战?
孙忞:我们觉得科创板的推出,对科创企业是一个非常振奋的好消息,我们也已经看到了科创板一年来非常好的效果。我们自己一直在看科创板,我们觉得是真正给中国的资本市场安上了一个高光的聚光灯,这个聚光灯照耀到了原来那些长期的十年磨一剑的默默无闻的科创企业家,让他们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我们有个说法是科创板给这些企业带来了一个新的“五子登科”,主要就是企业未来发展的五个核心要素,比如说他们的人才吸引、融资便利、治理改善、品牌提升以及市场获取,这五个核心要素在不断地资源集聚,也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消除了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是非常好的。
同时,由于这些企业在科创板上有好的表现,取得了一些这样的资源,在整个市场上也起到了一个非常好的示范作用,让那些“金钱永不眠”的社会资本也能够认识到、发掘到科创企业。因为原来传统的股权投资最热衷于投的是互联网领域、文娱领域,而这几年他们真正发现或者说纷纷涌向了科技领域,给科创企业也带来了源源活水。我觉得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中,真正形成了科创企业与股权投资领域一个不断的正循环。
这样正循环下来,我们觉得是对整个中国未来的资本市场非常有利的。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国方团队也做了一些统计和研究,从近15年的统计来看,中国股权投资占中国企业的直接融资比例只有大概17%,这个数字跟美国比,美国从1970年到现在,50年间他们的直接融资比例是70%以上,这里就有个差距。这还是直接融资,其实直接融资里面的股权融资,我们国家近15年的股权融资比例大概只有5%不到,而美国同期的股权融资比例是55%左右。
这个差距会带来什么问题呢?因为缺少直接融资,缺少股权融资,我们很多创新创业的企业其实是得不到资金的青睐,得不到资本支持的,他们只能依靠债权去艰难地生存。而科创板我们觉得,如果一年来能够持续地有这样一个良好局面,形成了一个示范效应,形成了一个正循环以后,我们相信未来整个中国的资本市场上,企业的直接融资比例会逐步攀升。我们相信慢慢有一天,中国的企业融资、整个的金融体系,真正会打破原来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形成资本市场主导的一种金融体系。而从我们自己的认识来看,这也是国家发展科创板的真正的战略所在。
澎湃新闻:刚刚你提到科创板对科创企业来说提供了很多方面的便利,我想问问,从你的了解来看,这些科创企业他们最看重科创板的什么制度安排?科创板对他们来说最吸引人的地方在哪里?
孙忞:我们其实跟我们投资的企业家交流得也是比较多的。我们投资聚焦三个领域,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以及集成电路行业,都是属于比较硬科技,比较高科技的创业行业,它的发展过程其实是一个长周期、高投入,虽然可能有高回报,但是也伴随着高风险。这些行业遇到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我们以创新药来举例,大家一直以来对创新药的企业有一个叫“双10”的认知,哪“双10”?一个是,一般从一个药的研发到它的成熟上市,要超过10年。第二个是,要超过10亿美金的投入。这还是前些年的一个统计,目前其实已经到了13年以上、26亿美金左右投入了。
而这个过程中,我们一些企业遇到的问题就是,他们在发展阶段只能去找种子基金、天使基金、一个一个阶段去找这些私募股权,其实资本市场是对他们不待见的,等到他们可以达到过往资本市场上市的要求的时候,其实整个企业的销售也好、利润也好,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也已经过了它整个生命阶段最需要资金的时刻。
比如我们去年投的一个项目恒翼生物,公司的核心团队最早在海外,后来组建了江苏豪森新药临床团队,他们在做创新药方面是很有经验的,已推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多个创新药项目进入临床三期,但是毕竟还是属于研发阶段,还没有收入,所以不得不去操心融资等方面的事情。而科创板的推出,我们跟他们的创始人李博士也经常交流,他们觉得松了一口气,可以去申请科创板,科创板这样的制度设计,可以让这些有科技属性的企业,支持它提早走上资本市场,帮它去做整个企业的价值发现,给它一个好的融资平台和载体。也让这些企业家、科学家能够真正把更多的精力去投入到他们的新药研发、注册、临床的推进上,我觉得这个是同他们交流下来,大家对科创板的制度设计觉得最吸引人的地方。
澎湃新闻:科创板现在已经一周年了,下一步可能还会继续深化改革,从你们的角度看,有没有觉得制度还需要去进一步修订的地方?或者说给科创板下一步的发展再提些什么建议?
孙忞:我们总的来说觉得科创板的制度设计还是非常市场化的,并且我们一直觉得,注册制、市场化的退市制度以及加强信息披露制度是很好的资本市场建设的前提。而科创板一直都是在朝这个方向去走,并且不断实现它的价格、价值发现,以及用市场的手段来去做资源调配和配置的功能,我们对科创板未来的发展也很有信心。
但在实践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因为在一线去接触感受,觉得在市场化和普惠制上面是可以进一步加强的。
举两个小例子,一个就是市场化方面我们觉得定的方向是好的,但往往在实践中就市场化的手段有一些做的还不够。比如说像某些科创板新股的战略配售,本质上大家应该是希望所有投资它的股东真正能够跟企业形成一个好的战略,但在实际操作中,战略配售的资格还是主要给到国家级的基金,很多社会化的资金没办法以市场化的手段参与,我觉得这是一个不太好的导向,会鼓励一些金融投机。
第二个在普惠制上,我们目前觉得,现在科创企业的头部企业都关注度比较高,而(忽略了)一些所谓“长尾”的科技型的企业。其实在这方面我们觉得就没有纳斯达克做得好,纳斯达克是有一定的小的“长尾”企业的比例,只要去完善市场准入的标准,其实就可以鼓励这些企业。所以我觉得,科创板未来在普惠制上要能够去做一些完善。
澎湃新闻:你刚刚提到纳斯达克,其实科创板推出来的时候,大家对它的期望就是“中国版的纳斯达克”,包括创业板现在也实行注册制了,以后注册制会在全国股市各板块都推开,在这样的背景下,科创板怎么样去体现它最大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怎样面对国内、国际的其他板块的挑战?
孙忞:我觉得如果从科创板跟纳斯达克比较来说,方向上我们一直坚信科创板一定是中国未来的纳斯达克,我们相信虽然科创板现在还有种种不是很完善的地方,但所有的事物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个周期。其实纳斯达克刚刚出来的时候,也是经历过几个波折,我们把纳斯达克和美股的标普做过比较,其实它也是上上下下有起伏的,只是到了最近差不多20年间是一路向上,真正起到了纳斯达克所应该承担和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而科创板和国内的其他板块比较来说,我们也注意到科创板开设差不多一年以后,创业板的注册制现在也来了,其实最近大家关注到港股也是异常活跃的,通俗地说,我是一直觉得港股已经A股化了,就也变成了我们整个中国资本市场的一部分。而这个过程中我们就觉得,中国目前的阶段,因为前面我们也聊过,中国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比例还是太低,尤其跟国外比是极其低的,所以我觉得,目前现阶段对我们来说,我们各家交易所之间其实更多应该是合作。我用个比喻来说,我不认可科创板、创业板和港股是三个不同的舞台,而是中国资本市场大舞台上三个不同的聚光灯,只有这些聚光灯真正能够去发挥作用,发挥它的光亮,相互闪耀、相互支持、相互助力,整个中国资本市场的大舞台才能够更加活跃,整个中国资本市场的关注度才会更高,最终才会支持到中国更多的创新创业企业,才能够支持到我们国家的产业转型升级。
澎湃新闻:因为企业它必然还是会面临一个选择,比如说你们投的这些企业,现在来看,他们想上科创板的意愿强吗?还是更想上港股?
孙忞:其实也是根据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它会有不同的要求。从我们投资人的角度来说,我们其实是支持企业家上三个板中的任何一个,只要有利于它未来的发展,这是我们的考量。
比如说刚刚讲到的创新药企业,我们往往会支持它先上港股,按H+A的模式来走。因为中国的A股市场其实对不盈利企业是缺少定价模型的,而在港股,相对机构投资者多,它对这种非盈利企业会有一个比较合理的定价,然后再回来上市,这种模式会多一点。但从我们角度讲,我们其实是鼓励他上任何一个板的,但是我们也会针对每家企业自身的特点,去帮他们做选择。
澎湃新闻:从你的了解来看,目前中国科创企业的行业环境,有没有那么多的企业足够去支撑科创板的下一步发展?
孙忞:这个我们其实从投资的角度也是一直特别关注的,尤其我们国方团队是一个喜欢从底层逻辑去思考投资的团队,我们一直关注科创板未来能不能有持续的发展?要关注到底是哪些人在做科创板的创业。从这个逻辑出发,我们差不多把目前所有的科创板上市公司创始人的背景做了统计,关注下来发现,现在所有的科创板上市企业里面,60%以上都是有工程师背景的,其中还有一些是海外工程师背景,跨国企业回国创业的占到18%,另外42%是本土的工程师,这是从企业的带头人来看。
然后从科创板企业的全体员工来看,还有个很有趣的数据和现象,目前科创板企业员工中技术人员占比大概占到35%,主板只有18%,也就是科创板大概是主板的两倍。还有一个数据是,目前科创板企业的硕士以上学历员工占比占到了10%,而主板大概只占到4%,这是2.5倍。所以这些数据也充分说明了我们这一轮的科创企业的发展,科创板企业上市的核心背景,其实就是中国工程师红利的一个变现。
我们也特别关注,到底未来中国工程师有没有这么大的持续的队伍?从2010年开始,中国每年的高校毕业生大概就超过600万,今年已经是874万,这里面有STEM也就是工科理科背景的学生又占到40%。所以我们觉得未来中国只要有好的示范效应,就会激发这些人投入到科技创业中,他们都是我们未来人才储备的充足的种子,就看我们国家政策有没有给他一个好的土壤。我相信如果这个能够结合得好,未来科创板企业上市的资源会源源不断。
澎湃新闻:站在科创板设立已经一周年的这样一个历史性的时点,你觉得国方下一步的投资布局会是什么样的?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方向?
孙忞:我们认识到股权投资是一个长期的事业,所以我们还是一直坚信,要符合时代的主题,未来的时代主题,我们还是看到是工程师红利、科创板红利融合下的一个硬科技的时代。所以我们的团队仍然会不改初心,仍然聚焦硬科技,聚焦长三角。因为我们也坚信整个的长三角地区是未来真正能够有效协同,能够打造面向未来发展,面向世界竞争的优势产业。所以我们团队里一直比较喜欢的一句话就是英国哲学家罗素所说的:“希望是坚韧的拐杖,忍耐是行囊,带上它,我们才能登上永恒之旅。”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