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刷脸支付的入口在扫码?
移动支付网 作者 慕楚:“在这里扫码就可以了。”
在深圳北的一家便利店,收银时,收银员下意识的引导消费者在微信支付的刷脸支付终端上进行二维码收款。
“我试试刷脸吧。”而面对刷脸支付终端上的相关引导,消费者则尝试了刷脸支付。
值得注意的是,在收银台同时存在两台刷脸支付设备,一个是青蛙Pro,另一个是蜻蜓。微信支付与支付宝的刷脸支付设备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收银员选择了推荐青蛙Pro,在这一笔交易上,微信支付赢了。
但深圳毕竟是腾讯大本营,收银员的推荐行为是否有相关指标趋势,是否只是随机行为,下一笔可能就是蜻蜓,这都难以预料,不过从一些细节,我们能够思考一些问题。
刷脸支付设备上的扫码
在讨论刷脸支付之前,需要明白的是,无论是蜻蜓还是青蛙,都是可以支持微信与支付宝的二维码支付,与收银系统配合,刷脸支付设备就类似一个扫码盒子,只要收银系统支持,那么无论谁家的二维码,刷脸支付设备都可以识别。
而对双方的设备进行一定分析的话,各自对扫码入口的注重程度略有不同。
支付宝发布会上展示的刷脸支付设备
支付宝方面,其主流的刷脸支付设备,屏幕占比大,且均没有特别强调扫码的入口,虽然其摄像头支持。但来看微信支付的青蛙Pro,其扫码入口在右下角,有类似扫码盒子单独的方形框框。
青蛙Pro
所以从这一产品细节来看,支付宝并没有刻意强调蜻蜓系列对扫码支付的支持,而微信支付则有。
如果不能刷脸,只能当扫码的情况下,于消费者和收银员而言,青蛙Pro与蜻蜓系列,谁的扫码支付体验更好,一目了然。
当然,支付宝刷脸支付设备并没有特别重视扫码的策略也可以理解,在刷脸支付推行之初,业界普遍认为,忌惮微信的社交高频,支付宝不希望与其在扫码支付上再进行竞争,而是希望用户不依靠手机应用进行支付。
然而一场疫情,打乱了市场节奏。
疫情下,存量刷脸支付设备的变化
在疫情之下,业界普遍认为,微信支付的刷脸支付市场落地情况与支付宝有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差,然而疫情影响之下,二者的差距缩小。
一位拥有上市公司背景的刷脸支付厂商则向移动支付网透露,疫情影响,使其刷脸支付设备研发跟上了市场节奏,在检测认证之后,相关产品顺利进入巨头的官方认可之列。
而市场端来看,疫情给刷脸支付带来了三个影响,一是刷脸支付市场推广完全冻结,这是绝大多数人所看到的;其二是刷脸支付对温测的需求,部分厂商通过添加模块、升级算法的形式支持温测;其三,就是存量刷脸支付设备的扫码功能凸显,在不能进行刷脸的情况下,刷脸支付设备则扮演了扫码盒子的角色。
随着疫情过去,前两个影响逐渐褪去,而刷脸支付设备的扫码功能则有所凸显了,特别是当商户习惯了刷脸支付设备在其收银台的存在并日常性使用之后,扫码盒子的存在意义削弱甚至淘汰,商户则主动引导用户通过刷脸支付设备进行扫码。
收银台仅剩刷脸支付设备的某街边奶茶店
在以受理扫码支付为主的前提下,刷脸支付设备对刷脸支付的支持反而变成了次要。
当然,刷脸的最终目的不仅为了支付,而是通过对客户的身份识别,进而激活会员、个性化营销等一系列增值服务。
在刷脸支付设备替代POS机、扫码盒子成为商户的收单工具之后,通过屏幕的广告营销、会员系统等独特玩法,加上补贴政策,进一步吸引用户“试一试”刷脸。
刷脸支付设备让支付方式无缝转换
当多种支付方式并存时,用户和收银员会存在一定的沟通障碍。
此前,银联的产品系列丰富,闪付、二维码支付、银行卡等多种支付方式并存时,曾经有一段时间,收银员与用户之间的沟通存在较大问题,收银员需要询问何种支付品牌,何种支付方式,而后进行相应的操作。此后,银联作出相关改变,相关设备只要收银时,无论银行卡、闪付还是二维码,都需要打开,则避免了此类麻烦。
而到二维码支付时代,收银员又会问及微信还是支付宝,在进行收银系统的聚合改造之后,这一问题也解决。而“你扫我还是我扫你”这个问题,似乎已经无解。
刷脸支付设备则可以让支付方式无缝变化,对于扫码而言,设备足够大则规避了大多数“你扫我还是我扫你”的问题,而用户从扫码切换到刷脸,没有过多的动作,不需要更换支付工具,点击屏幕即可。
所以从支付方式的切换来看,刷脸支付设备可以无缝的让客户从扫码切换到刷脸,收银员与用户不需要支付方式切换的沟通。
综述
目前扫码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的支付方式,疫情影响下,刷脸支付设备用于二维码收款的收银习惯正在养成,所以在未来刷脸支付设备以二维码收款为主,进而不断将二维码支付用户转换成刷脸支付用户的可行性越来越大,扫码会成为刷脸的入口。值得一提的是,支付宝最近重启了刷脸支付红包活动,新一轮的刷脸支付大战即将开始,细节对成败的影响将无限放大。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