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怀念 | 黄昆:声子物理第一人、2002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2020-07-06 17:4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以下文章来源于团结报团结网 ,作者赵亮

团结报团结网

倾听民主党派声音,记录多党合作进程,传播核心价值理念。团结报-团结网公众账号,以独家的新闻报道、丰富的文史资源,展示我国各民主党派履职尽责的点点滴滴,了解名人轶闻,回顾风雨往事。愿与您携手尽览同心盛景!

黄昆(1919年-2005年),浙江嘉兴人。著名物理学家、中国固体和半导体物理学奠基人之一。1941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48年获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博士学位,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7年加入九三学社。

2005年7月6日,

黄昆先生逝世,

2020年7月6日

是黄昆先生逝世15周年纪念日。

大师已去,

但他的风范长存,

他的精神不朽,

让我们共同怀念他。

开启物理求学之路

1919年9月,

黄昆出生于北京,

父亲当时是银行高级职员,

母亲也在银行工作。

1937年,

黄昆通过潞河中学向燕京大学

的保送考试,

并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兴趣,

选定物理为学习专业。

1941年秋,

黄昆在获得燕京大学学士学位后,

来到西南联大任助教。

1941年北京燕京大学毕业时留影

在西南联大,

他半做研究生半做助教,

很快结识了杨振宁、张守廉。

三人学习思考风格迥异,

但都绝顶聪明,

通过一起上吴大猷和其他先生的课、

课后讨论,

他们彼此加深了人品学问的了解。

杨振宁在获得诺贝尔奖后说:

自己的研究方法就是与黄昆同住一室时

争论出来的。

声子物理第一人

1944年,

黄昆西南联大研究生毕业,

被“庚子赔款”留英公费生录取,

1945年10月,

黄昆在英国布里斯托大学

师从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

后来荣获诺贝尔奖的莫特教授,

把自己的研究方向选定为固体物理学,

他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莫特招收的

第一个博士生。

黄昆在英国布列斯托大学读博士

几个月后,

初出茅庐的黄昆就完成了题为

《稀固溶体的X光漫散射》论文,

大胆提出了关于杂质和缺陷X光的

散射理论模型。

20年后,

德国科学家在实验室中证实了

黄昆的理论预言,

国际界随即称之为X光“黄散射”。

在完成博士论文后,

1947年,

黄昆到爱丁堡大学玻恩教授处工作,

玻恩是量子力学的创始人,

也是晶体原子运动系统理论的开创者,

工作中,

玻恩发现黄昆熟悉这门学科,

且有深邃见解,

便将完成量子力学阐述晶格动力学理论的

《晶格动力学》专著的重任交给了黄昆。

在与黄昆合著的

《晶格动力学理论》出版后,

玻恩写给爱因斯坦一封信,说:

“书稿的内容完全超越了我的理论,

我能懂得年轻的黄昆以我们两人的名义

所写的东西就很满足了。“

这段时间,

黄昆还连续完成了两项开拓性的学术贡献:

一项是提出著名的“黄方程”和

“声子极化激元”概念,

另一项是与后来成为他妻子的

里斯(中文名李爱扶)

共同提出的“黄-里斯理论”。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朱邦芬

曾这样概括黄昆的科学贡献:

“在声子物理学科的开拓方面,

黄昆是最主要的开创人,

在国际上有很大的影响

——他是声子物理第一人。”

热忱回国,投身教育

1951年,

他怀着振兴中华、报效祖国的殷切心情,

放弃在个人生涯中获得重大成就的机遇

和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

满腔热忱地回到自己深爱的祖国,

任教于北京大学物理系。

1956年,

北京大学、复旦大学、

厦门大学、东北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前身)

和南京大学联合在北京大学物理系

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半导体专业,

黄昆任半导体教研室主任、

谢希德任副主任。

该专业培养的学生,

大多数成为我国半导体和集成电路

的科研骨干,

因此学界也将这个专业称为

“半导体的黄埔军校第一期”。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阳元正是

半导体专业的第一批学生,

他说:

“黄昆先生讲课的特点就是

物理概念清晰,语言精练、逻辑严密,

我们听课就是一种享受。”

在与黄昆熟悉后,

王阳元才得知,

黄昆讲一堂1.5小时的课,

备课时间需要10小时。

黄昆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

也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

他对新中国高等院校物理专业的发展

作出了卓越贡献。

在普通物理课程体系、半导体物理教育体系

以及固体物理等课程的教学建设方面,

黄昆做了一系列奠基性工作,

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科技人才。

中国半导体物理学研究的开创者

1977年-1983年,

黄昆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所长,

1983年以后,

任名誉所长。

黄昆认为既然身在研究所,

自己就必须在科研第一线工作,

他在“晶体中电子非辐射跃迁理论”、

“半导体量子阱和超晶格理论”的研究上

取得了新成就,

发表论文20余篇。

他十分重视全所学术水平的提高

在组织全所科研工作完成国家任务的同时,

他亲自给研究人员讲课,

组织全所学术交流。

在黄昆所长的主持下,

针对国际上在多声子无辐射跃迁理论中

出现的疑难问题重新开展了研究,

“黄-朱模型”就是那个时代的代表性成果。

半导体所建成了我国半导体超晶格

国家重点实验室,

开创了我国在材料科学和固体物理学中

崭新领域的研究工作,

这一新兴领域目前已经在世界上

占据一席之地。

黄昆在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给研究生讲课

治学之道

黄昆在科学上的成就

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

也得到祖国和人民的承认。

黄昆曾先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他本人也于1957年加入九三学社,

曾任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第五、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委。

研究教学60载,

黄昆形成了自己独特而鲜明的治学风格,

他喜欢“从第一原理出发”,

独立地从最基本的概念开始思考;

他认为,

对做科学研究工作的人来讲,

归根结底在于创造知识。

他说:

“创造知识,

就是要在科研工作中有所作为,

真正做出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为此,要做到三个‘善于’,

即要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

尤其是要提出在科学上有意义的问题;

要善于提出模型或方法去解决问题,

因为只提出问题而不去解决问题,

所提问题就失去实际意义;

还要善于作出最重要、最有意义的结论。”

“一代宗师”

黄昆一直是一个极其低调的人,

他早就在国际物理学界“大名鼎鼎”,

却一直“怕见记者”;

他的夫人李爱扶则学会了

“黄昆是黄昆,我是我,

他的问题请不要来问我”这一招

来对付媒体。

黄昆院士第一次为公众所广泛关注是

在2002年,

83岁高龄的他,

获得了我国科学界的最高荣誉

——国家最高科技奖。

在获奖后,

面对媒体采访时他经常说:

“我是一个普通的科学工作者,

没有什么神奇和惊人的地方。

我这一路走过来是非常幸运的,

每个时期都有着机遇,

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

不管有多有少,

总是能够把自己的力量真正使出来,

做点有用的工作。”

为了鼓励后代的崛起,

在生命的尽头,

黄昆倾尽自己的所有积蓄,

创立了“黄昆固体物理和半导体物理”

科学研究奖。

去年,

在黄昆先生百年诞辰之日,

97岁的杨振宁为这位大师献上了

这样的赞词:

“黄方程,黄玻书,引领声子物理;

律己严,诲人勤,堪称一代宗师。”

黄昆先生,

对祖国无限忠诚,

对真理执着追求,

为新中国的科技发展奉献了毕生的精力,

为科学事业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我们永远怀念他。

(转载自公众号团结报团结网,略有删改)

点分享

点点赞

原标题:《怀念 | 黄昆:声子物理第一人、2002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