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催眠疗法与身心健康

2020-07-07 20:3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师建国 心声经典

1、什么是催眠疗法?

催眠,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广义的催眠是指人类活动中与催眠现象有关的一切文化现象,包括巫术、气功、瑜伽、禅修、冥想、宗教、人体特异功能、各种神秘现象等。狭义的催眠是指催眠术实施的全部过程。被催眠和自我催眠都是生物的本能之一,生物可以通过催眠躲避危险、自我保全、维持健康、延续生命。

催眠术(hypnotic technique)是催眠师所运用的特殊心理治疗方法,籍此可以使被催眠者进入并保持于催眠状态,并实现预设的目标,如治疗疾患、沟通情感、破译秘密、表演特技、开发潜能等。

了解催眠,势必需要了解催眠的历史,催眠的历史自古希腊开始已有4300多年,从许普洛斯到麦斯麦再到布雷德再到米尔顿.艾瑞克森。古希腊睡眠之神——4800多年前古希腊神话中的第三代主管快乐与自在的睡神,也代表最基本的生理元素之一——睡眠。因为能够安稳睡觉的人才是真正快乐与自在的,不能睡觉的人是痛苦或即将面临死亡的人,因此HYPNOS也称为“睡神”。

弗朗兹·安东·麦斯麦(Franz Anton Mesmer 1734-1815)

最早使用催眠术作为一种治疗方法的是1775年奥地利的麦斯麦,他用磁铁作为催眠工具,用神秘的动物磁气说来解释催眠机理,直到1841年英国外科医师詹姆斯·布雷德对催眠现象作了科学的解释,认为是治疗者的所引起的一种被动的、类睡眠状态,并借用希腊文“hypnos”(即睡眠的意思)一词改为“hypnosis”(催眠),至今一直沿用这一术语。

詹姆斯·布雷德 [James Braid 1795-1860.03.25]

谈到催眠,不能忘却的是美国催眠学界的泰斗——米尔顿·艾瑞克森——天生的催眠大师。他被誉为“现代催眠之父”,是医疗催眠、家庭治疗及短期策略心理治疗(Brief Strategic Psychotherapy)的顶尖权威。他在潜意识操作的研究及实务成就极具开创性,他的诱导方法和治疗方法极具独创性,改写了催眠概念的革命,被誉称为至目前为止,世界上最伟大的沟通者。他的催眠技法被称为艾瑞克森式催眠。

艾瑞克森从没有使用之前的催眠治疗学家所使用的固定诱导方法,他甚至一边说着话,一边就能毫不费力地在某个时候使对方进入恍惚状态。艾瑞克森为了使受试者不出现心理上的抵抗,绞尽脑汁自然而然的进行诱导。在治疗方面,艾瑞克森多数情况下会用很模糊的表现方式、故事、暗喻、间接暗示等。这些技法是治疗者的意图很难被患者发现,正应为如此,才不会产生心理上的抗拒,自然而然的出现变化。

艾瑞克森的合作理论:艾瑞克森首创的合作理论把催眠内部分为三个单元,分别是催眠师、受试者、两人之间的关系。这三个单元都是一个自主系统,但又同时构成一个共同体相互合作,因此催眠师和受试者是不能看做相互独立的。此外,艾瑞克森研究中的重要概念之一是利用,即不管是患者表现出来的东西,还是本身就有的东西,任何东西都能利用起来,就连患者的兴趣、喜好、信念、行动特征,以及心理上的抵抗和症状都巧妙的被利用起来进行催眠诱导,这些成为了治疗的基础。

米尔顿·艾瑞克森(Dr.Milton Hyland Erickson,1901.12.5-1980.3.25)

催眠术是指催眠师诱导接受催眠者进入一种特殊意识恍惚状态的技术。催眠本身是一种生理现象,催眠可使接受催眠者进入一种似醒非醒、似睡非睡的状态(半睡半醒的迷糊状态),好似在做梦一样。这种状态类似于由醒觉过渡到睡眠的半醒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催眠师对接受催眠者进行心理治疗或心理分析。接受催眠者,一旦进入深度催眠状态便不能随意自由活动。这时,接受暗示的能力特强,除了能听到催眠师讲话的声音之外,听不见任何外界的声音。实践证明,催眠术对一些心理疾病、精神疾病或精神病状态确有可靠的疗效。

然而,并非所有的人都能被催眠和得到有效的催眠治疗和催眠分析。实践证明,接受催眠的人能否进入催眠状态,除了催眠师的技能外,主要取决于接受催眠者暗示性的高低,暗示性越强,进入催眠状态的可能性越大。由于催眠的难度较大,因此对部分需要实施催眠治疗或催眠分析的患者,得不到实施或不能有效的实施。常见的催眠术分类方法有:

(1)按施术者来分:①自我催眠,即自己为自己进行催眠的方法;②他人催眠,即由催眠师负责施行的催眠方法。

(2)按暗示条件来分:①言语催眠,即运用语言进行暗示的催眠法;②操作催眠,即非言语性的催眠法,它是运用行为、动作、音乐或电流等作为暗示性刺激,达到催眠状态。

(3)按受术的人数来分:①个别催眠,即施术者对单一受术者进行催眠;②集体催眠,又称小组催眠,即对一群体同时进行催眠。

(4)按催眠对象和手段来分:①人的催眠,即使人进入催眠状态的催眠术;②动物催眠,即使动物进入催眠状态的催眠术;③麻醉药物催眠,即应用麻醉药物,如阿米妥钠、硫喷妥钠等麻醉药物,使人进入催眠状态;④非麻醉药物催眠,即用无麻醉作用的药物作为暗示性刺激,以达到催眠的方法,如使用葡萄糖酸钙等药物。

2、催眠状态

催眠状态,是指催眠术中被催眠者进入的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在此状态中,被催眠者的受暗示性明显提高,能与催眠师保持密切的感应关系,会不加批判地接受其暗示指令;催眠师则能有计划地调控被催眠者的感受阈限和忍受阈限,使之呈现出清醒状态下不可思议的功能。

一般浅度催眠只能对接受催眠者的肌肉活动产生控制;中度催眠能对其感知觉施加影响;深度催眠则能控制其意识。催眠的程度越深,产生的治疗效果就越强。但是,由于不同的人接受暗示的程度不同,催眠术能达到的深度也各不相同。催眠深度不同,催眠效果的保持时间也不同。由此可见,不同的病人需要达到和能够达到的催眠深度各不相同,所以不是每个人和每种疾病都能通过催眠治疗获得满意的疗效。由于催眠师必须是经过专门训练有素的人才有资格担任,同时要有特殊的场所。

3、催眠深度

催眠的深度可分为浅度、中度和深度。

浅度:表现为意识清晰度下降,呈嗜睡状态,眼微闭,肌肉松弛,但认识和批判能力仍保持。此种状态对癔症、焦虑症和恐惧症的惊恐发作、抑郁症和精神运动抑制状态有治疗作用。清醒后对催眠暗示内容尚能回忆。

中度:意识范围缩小,呈恍惚状态,肌肉松弛,不能抬肩举臂,对近似或相似事物的辨别能力减退,对有明显差异的事物尚能识别。此时能接受暗示作用,在催眠者的指令下可睁眼、坐起、书写,能叙述发病的经过和内心的痛苦体验,有时也可出现对抗。清醒后,对催眠状态下的暗示能部分回忆,但还想睡。在此状态下可解除木僵状态、失语、儿童不良行为等的矫正。

深度:意识范围明显缩小,面部表情呆滞,对周围的其它刺激毫无反应。只能与施术者保持联系,丧失分辨能力,绝对服从施术者的指令。能毫无顾虑的陈述内心的隐私,甚至埋藏已久而被‘遗忘’的轶事也能回忆起来。此时,有些被施术者对施术者的暗示或指令可绝对服从。清醒后对催眠状态中的暗示或状态完全遗忘。在此状态下可施行麻醉分析、疑病症和强迫症的暗示治疗。

4、催眠与暗示

一般认为,催眠与人的暗示性与受暗示性有关。事实上,所有人都是可以被催眠的,甚至可以说,连动物都能被催眠。不过,人的暗示性有高有低,暗示性高的人容易被催眠,暗示性低的人不易被催眠,这可以通过暗示性测试来分辨。另外,催眠师的能力以及被催眠者与催眠师进行匹配及合作的程度也影响催眠的效果。

暗示的作用,作为一种特殊的客观的心理作用,自古以来就引起人们的注意。

三国时有一次曹军行进途中,士兵们渴得几乎嗓子上要冒烟了,但找不到水,曹操急中生智指着前方说:那里有一大片梅树林子,结的梅子多极了,又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一听梅子,嘴里流出了口水,也就不渴了,士气顿时倍增,加快了行军步伐。

晋朝乐广请客吃饭,挂在墙上的弓映在酒杯里,有一个客人以为杯里有蛇,吓得生了病。后来知道是挂在墙上的一张弓的影子照在杯里,疑虑解除了,病也就好了。

唐太宗李世民外出打猎口渴,在小溪旁喝水,疑将蛇喝进肚子里,后感到腹痛,请名医孙思邈诊治。孙发现皇帝穿的蟒袍上印有龙的图案,映在溪水里,很像蛇在游动。于是派人找来一条小蛇藏在袖子里,然后给皇上吃药,令其呕吐,“蛇”吐出来了!皇上的病立刻就好了。

19世纪德国有个退伍士兵当上了出名的神医。有一次,有一个一条腿瘫痪的人向他求治时,他威风凛凛地看着病人。然后,大声发出口令:“起立!”在这口令的激励下,患者把拐仗一丢,真的站了起来,并能行走了。

有一项有趣的实验结果是这样:执法者告知一吊在高架上的死刑犯,要用放血的方法来处死他,接着在犯人脚上刺破一点皮,同时脚下备好的水瓶子开始滴水,犯人自以为在滴血,表现为逐渐衰竭而死亡。

如此种种表现,究其实质,都是通过暗示来发挥作用。那么什么是暗示疗法呢?暗示疗法是指医生通过语言或者结合药物,使病人被动的接受这种暗示作用的影响。暗示治疗作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两个因素:

(1)个人接受暗示性的程度。一般讲,癔症性格者、女性、儿童与文化程度低者易接受暗示,心境困惑或健康情况不佳时,尤其是久病不愈者易接受暗示。

(2)与信仰有关。如果你对某人有高度信仰或崇拜,甚至达到迷信的程度,那么你就越能接受他的暗示。通过暗示,病人获得某种安全感或保证,从而振奋大脑中枢神经系统,调动个体内在的潜力,使疾病过程发生转机,所谓“心诚则灵”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能通过暗示疗法可以治好的。暗示疗法只有对付某些因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疾病,方可显示神奇般的效果。

5、催眠术的适应症

催眠治疗主要适用于神经症及某些心身疾病,对于有严重机能性色彩的器质性疾病患者,催眠治疗可作为药物治疗的一种辅助方法。

(1)癔症:癔症性躯体化障碍、癔症性意识障碍、癔症急性发作、癔症性遗忘;

(2)焦虑症和恐惧症的惊恐发作;

(3)木僵状态,其中心因性木僵一次治疗即可完全缓解,分裂症木僵需多次治疗。如

一例分裂性木僵患者每次吃饭前药物催眠一次,当即木僵状态完全缓解,可以自由活动、进食、到厕所解大小便,约一个多小时后又卧床呈木僵状态,连续治疗5天后再未出现木僵状态。

(4)失语:药物催眠治疗对各种类型的失语都有‘神奇’的疗效,都可以当即恢复语言功能。一例完全性心因性失语患者,失语失音长达2年半之久,患者有强烈恢复语言功能的愿望,曾在多家医院接受过非常痛苦的治疗手段,均无任何疗效,经过一次药物催眠治疗,当即完全恢复了语言功能。

(5)抑郁症和精神运动抑制状态,可使情感活跃,言语增多,接触改善。

(6)疑病症、强迫症可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7)儿童不良行为的矫正。

(8)心身疾病:睡眠障碍、进食障碍、性功能障碍、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慢性疲劳综合征等躯体障碍,以及诸如厌学、冲动、口吃、各种成瘾行为、不良习惯等行为障碍。

(9)司法鉴定:在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可进行麻醉分析,对伪装、不合作的被鉴定者能取得合作;但个别意志特别坚强的被鉴定者,很难进入催眠状态,即使每次注射异戊巴比妥钠1.0,也无任何反应。药物催眠分析,在精神病司法鉴定中的应用,国内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赞成的有,反对的也有。我们的观点是可以实施,但对查出的新的案情,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只有在调查落实后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6、催眠术的禁忌症:

催眠治疗也要注意其禁忌症,避免可能出现的不良情况。禁忌症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精神分裂症或其他重性精神病幻觉妄想状态,这类病人在催眠状态下会促进病情恶化或诱发幻觉妄想。

(2)脑器质性精神疾病伴有意识障碍的病人,有心、肺、脑器质性疾病、肝、肾疾病的患者;催眠可使得症状加重。

(3)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动脉硬化、心力衰竭、高血压、低血压和身体虚弱者等。

(4)对催眠有严重的恐惧心理,经解释后仍然持怀疑态度者。

谨慎选择催眠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教育患者不要把催眠治疗当作是救命的稻草,要教育患者理解催眠治疗只是心理治疗中的一种方法,每个人适合不同的心理治疗方法。

7、催眠治疗的原理

关于这点,科学上尚未找到完整的解释。或许催眠刺激了大脑,从而影响了神经系统,荷尔蒙分泌和免疫系统的运作,又或许催眠能够影响细胞中基因的表达,使某些功能被开启/抑制。(科学研究表明,你拥有某个基因并不代表那个基因的特性一定会被表达出来,细胞的环境会对基因表达产生影响。比如说,你有蓝眼睛的基因,本来应该是有一双蓝眼睛的,但是你的细胞环境抑制了蓝眼睛基因的表达,你的眼睛就不是蓝色的了。这个例子不一定准确,这里只是为了通俗地解释基因表达。)但不可否认的是,越来越多的学者在研究催眠在医疗上的应用,催眠也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医疗上。

催眠能够治疗心理疾病的原因在于:

(1)催眠时对大脑皮层的抑制作用,可使大脑皮层得到更加充分的休息,兴奋和抑制得到平衡。催眠结束后疲劳消除,注意力、想象力显著提高,情绪稳定,记忆力增强,骨骼与肌肉活动能力大为增强,很多心理疾病可以得到减轻或消除;

(2)在催眠状态下,可以用语言暗示解除病人的痛苦,减轻或消除心理疾病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和影响;

(3)在催眠状态下,能开发病人的潜能,提高情绪,增强意志和抗病能力。现代医学认为精神疾病、心理障碍以及与精神因素和应激相关的心身疾病,其神经递质或多或少也会发生改变。在催眠状态下,失衡的神经递质可得以修复,从而疾病状态能得以恢复。

8、催眠术疗法的具体作法

治疗前,要向病人说明催眠的性质的要求,把治疗目的步骤讲清楚,以取得病人的同意和充分合作。其次,要测试人的受暗示性程度,这是催眠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测试暗示性的方法很多,现介绍以下四种简易方法,测前告诉病人要对他的神经系统进行测查:

(1)测查嗅觉的灵敏度:用事先备好的3个装有清水的试管,请病人分辨哪个装有水,哪个装有淡醋或稀酒精。分辨不出得0分,挑出后两种的一种得1分,挑出两种得2分。

(2)测查平衡功能:令病人面墙而立,双目轻闭,平静呼吸两分钟后,然后治疗者用低沉语调缓慢地说:“你是否感到有点站不住了,是否开始感到有点前后(或左右)摇晃,你要集中注意,尽力体验你的感觉,是否有点前后(或左右)摇晃,前后(或左右)摇晃”,停顿30秒,重复问话3次后,要病人回答,如感到未摇晃者得0分,轻微摇晃者得1分,明显摇晃者得2分。

(3)测查记忆力:令病人看一彩色画,画面画的是一个房间内有一个窗户,蓝色的窗帘和两把椅子。30秒后走彩色画。问:①“房间里有3把还是4把椅子?②窗帘是什么颜色,浅绿色的还是淡黄色的?③房间有2个窗户还是3个窗户?”若回答与问话一致,则具有暗示性,每一问得1分,若回答与画面一致则得0分,此项测查可得0~3分。

(4)测查视觉分辨力:在白纸中画一直径4厘米、间距为8厘米的两个等大圆圈,中间分别写12与14(或14~15)两个数字。要病人回答哪个圆圈大,若回答一样大得0分,若回答其中之一者得1分。通过四项测查病人可得0~8分,分数愈高者表示病人暗示性愈强,被催眠的可能性就愈大。

9、催眠治疗的环境要求

治疗时,房内光线要雅淡,要静,室温适中。让病人坐在舒适的沙发上。先调整呼吸,使它平静有规则,进而使全身肌肉处于放松状态。治疗者在旁实施催眠时一般采用直接或间接两种方法。

直接法是凭着治疗者的威信,用简短、明确、权威性的言语或轻柔的抚摸头部即使病人进入催眠状态。

间接法是借助“催眠药”如对面墙上发亮的灯光,或单调深沉的“拍节器”。

一般催眠治疗多采用间接法。令病人凝视或倾听催眠物,同时治疗者给予言语暗示,用单调、低沉、肯定、柔和的言语反复暗示,病人愈来愈疲倦、眼皮紧了、变重了、睁不开了……,随即暗示其上肢、下肢、全身都松弛无力了,病人随治疗者的暗示而进入催眠状态。

10、药物催眠的方法

(1)应在单独安静、舒适的房间内进行,并备有一般的急救设施;

(2)施术前应向被试者说明施术的目的,以消除患者的恐惧情绪,取得患者的合作;

使用异戊巴比妥钠(amobarbital sodium)或硫喷妥钠(sodium thiopental)o.5(极少数情况下1.0)和苯甲酸钠咖啡因(caffeine et sodium benzoas)o.5(按1:1配置),用生理盐水混合稀释至20~30ml;

(3)由有经验的施术者缓慢静脉推注(每分钟1.0~2.0ml),当患者自觉头昏、想睡,施术者发现患者眨眼、张口、打哈欠、流泪、眼球转动不灵活时,提示患者即将进入催眠状态 ,此时须减慢静脉注射药物的速度,甚至处于似推非推状态,以便观察药物的后续效应。如患者未进入催眠状态,应补充少许药液,如过量,即进入深睡眠状态,此时药物催眠失败,应另择期实施;

(4)在注射药物的过程中,应不断的检查或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脉搏变化;

进入催眠状态后,根据需要开始进行语言暗示治疗、行为矫正治疗或精神(麻醉)分析;

(5)有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处于完全清醒状态,应留观30 分到1小时,患者即可离去。如患者处于嗜睡状态 ,应让患者继续卧床休息,待完全清醒后方可离去。

催眠疗法(Hypnotherapy)既古老、又年轻,而且由于催眠治疗的特殊性和长期以来对其形成的神秘感,加上有媒体的不当宣传,或更有藉此而玩弄骗术的误行,把催眠术搞得神秘莫测,甚至给人一种巫术的印象,沦为挣钱的工具。所以,要对催眠治疗形成正确、客观的认识,既不夸大其神奇,也不贬低其效果,才能让催眠治疗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