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土楼:宝贵而罕见的存在
原创 冯木波 凡是摄影
| 凡 | 是 | 摄 | 影 |
1989年7月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家乡的一所乡下中学教书,那里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却有大量土楼,生活着一群山里人。课余时间我常带着相机在土楼附近拍摄,拍土楼人,拍他们的生活,拍那里的环境。
后来我辞职回到县城从事职业摄影,并开始接触各种各样题材的摄影,试图有所成就。然而平时的积累、对土楼生活的熟悉以及从自身最现实的考虑,我选择了土楼题材作为我最主要的拍摄对象和方向。所以我时不时抽空回到土楼进行拍摄,几无间断。
1999年,南靖县“福建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启动,我和几位影友以摄影人的身份参与了申报资料的拍摄工作,拍了大量风光作品,后来也出版了自己的土楼风光画册,然而正是这份工作让我更加深入而全面的了解土楼,了解身边看似稀松平常、见惯不怪的土楼是一种多么宝贵而罕见的存在!它的独特性不可替代,作为一个摄影人,我更加坚定了用纪实的手法来记录变化中的土楼和土楼人的生活,为土楼留真,为生活留真,这样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南靖田螺坑,一村民要去菜地里劳作。(1989年)南靖田螺坑,一个在楼上沉思的年轻人。(1991年)南靖下山村,一位骑单车的少年。(1995年)南靖五更寮,土楼里一头不安分的猪。(1997年)南靖书洋村,砖瓦厂工人小憩时在逗小孩。(1998年)南靖田螺坑,穿婚纱的新娘和为婚宴忙碌的人们。(1998年)南靖科岭村,一个杂物间的场景。(1999年)南靖上汤村,一位妇女在给小孩洗头。(2000年)南靖梅林村,妈祖节活动中冒雨工作的吹号手。(2001年)南靖田螺坑,几个歌仔戏演员在葬礼上表演“哭丧”。(2002年)南靖田螺坑,一位坐在门墩上的老妪。(2002年)南靖大坪楼,送葬队伍中的小姑娘。(2003年)永定南江村,村民用水牛在耕田种稻。(2005年)永定湖坑村,人们踩着石跳桥过河的情形。(2005年)华安大地土楼群附近,路人在泥泞道路中艰难行走。(2007年)南靖田螺坑,人们在庆祝福建土楼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南靖河坑村,村民在杀猪,准备祭祖。(2008年)南靖坎下村,家门口嬉戏的孩子们。(2009年)南靖河坑村,一群张氏族人在其先祖坟前祭拜。(2009年)永定承启楼,人们在夜间练习舞蹈。(2009年)南靖塔下村,村民在树立新的“石龙旗杆”,以表彰一位杰出的族人。(2012年)南靖塔下村,一位村民扛羊肉要去烹饪宴客。(2012年)南靖田螺坑,两村民在搬新床垫上楼。(2013年)永定陈东,民俗活动中敲锣者。(2014年)永定陈东乡“四月八节”,游街的妇女和小孩。(2014年)永定湖坑村,大人们在给一位戴状元帽的小孩喂饭。(2014年)南靖曲江村,庙会理事在看祭拜的人们放鞭炮情形。(2014年)饭店经营者在路边竞相拉客。(2017年)南靖官洋村,几乎没人观看的下乡巡回电影。(2018年)南靖南欧村,“做大福”结束后回家的人们。(2018年)南靖河坑村,在土楼里看热闹的人们。(2019年)南靖奎坑村,杀大猪比赛民俗活动的获胜者。(2019年)南靖书洋村,人们在看挖掘机铲平土楼危墙。(2020年)END
冯木波职业摄影师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福建省摄影家协会理事
福建省旅游摄影协会副主席
《中国国家地理》合作摄影师
福建漳州南靖县人,1966年出生,毕业于福建师大中文系,当过中学教师,后辞职从事职业摄影至今。擅长风光摄影、人文纪实。获得过福建省第六届、第七届百花文艺奖,福建省摄影家协会成立50周年“贡献奖”荣誉称号。致力于福建土楼拍摄三十余年,著有《土楼神韵·南靖篇》、《土楼神韵·永定篇》个人摄影作品集。曾在兰州、福州、凤凰、霞浦、台北、南靖等地参加过个人影展;《土楼日常》组照入选26届国展,《福建土楼》多幅作品入选《世界遗产》《美丽中国》等大型画册,在《中国国家地理》上发表过多个专题。
● 图文均来自冯木波。
●本栏目欢迎影友们投稿,请将照片、文字发送到 914104431@qq.com
—【凡是摄影】—
(长按二维码可识别、关注)
| 带你进入摄影大师的世界 |
原标题:《土楼日常-冯木波作品》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