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刘冬:欧佩克、欧佩克+、欧佩克++究竟是什么关系?
刘冬
管理学学士、法学硕士、经济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国非洲研究院)副研究员、经济研究室副主任;中国中东学会理事。2013年9-10月、2015年9月,赴荷兰莱顿大学访学。主要研究方向欧佩克石油供给、国际产能合作。
2015年出版了《石油卡特尔的行为逻辑》,2011年合著出版了《列国志—沙特阿拉伯》等著作。在《西亚非洲》、《国际石油经济》、《阿拉伯世界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在《世界知识》、《财经》、《环球财经》、《社会观察》、《中国石油报》等报刊发表评论文章数十篇。主持和参与多项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开行、中信保、中石油等政府部门、企业布置的课题研究。
编者按
2020年6月12日石油观察、石油观察智库与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和中国金融信息中心联合主办的在线直播节目“石油观察空中会” 第十期《欧佩克/欧佩克+/欧佩克++》获得圆满成功。第十期“石油观察空中会”由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做经济室副主任刘冬老师主讲。
欧佩克/欧佩克+/欧佩克++
之前大家一直在关注的都是欧佩克。2016-2017年的联合减产后,关注的重点变成了欧佩克+。在经过最新的G20会议中通过的美国、加拿大、挪威所谓的“承诺减产”后,关注点又变成了欧佩克++。欧佩克、欧佩克+、欧佩克++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他们各自发挥的作用又是什么呢?下面将分三部分为大家阐述。
欧佩克
欧佩克是谁?
欧佩克全名为石油输出国组织,即(OPEC—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中文音译为欧佩克。成立于1960年9月,共有5个原始成员国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1962年11月6日欧佩克在联合国秘书处备案,成为正式的国际组织。其宗旨是协调和统一成员国的石油政策,维护各自和共同的利益。
欧佩克共有13个成员国,伊朗(1960年)、伊拉克(1960 年)、科威特(1960年)、沙特阿拉伯(1960)、委内瑞拉(1960年)、利比亚(1962年)、阿尔及利亚(1969年)、尼日利亚(1971年)、阿拉伯联合酋长国(1967年)、安哥拉(2007年)、加蓬(1975年加入,1995年退出,2016年再次加入)、赤道几内亚(2017年)、刚果共和国(2018年)。
欧佩克在成员国的结构上来说,他的进出要求并不严格,一些成员国的进出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有反复进出的情况。印度尼西亚1962年加入,2009年退出,2016年1月再加入,同年9月再次退出;厄瓜多尔在1973年加入,1992年退出、2007年再次加入、2020年1月再次退出;卡塔尔在2019年1月退出;
欧佩克想要做些什么?
1961年1月,欧佩克在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召开了第二次欧佩克会议,并在这次会议上通过了《欧佩克条约》。《条约》以1960年决议为基础,将欧佩克目标概括化,《条约》规定欧佩克的目标主要有:
1、欧佩克的首要目标是协调和统一成员国的政策,并确定以最有效的手段,以单独或集体的方式维护成员国利益;
2、欧佩克的目标是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保持国际石油价格的稳定,消除有害的和不必要的油价波动;
3、欧佩克认为产油国的利益应得到维护,产油国应能获得稳定的石油收入;石油消费国应能获得有效的、经济的、正常的石油供给;石油产业的投资应能获得合理的回报。
欧佩克更多是一个防御性组织,他并非是要把油价抬的过高,更多的是想要保持一个比较平稳的油价环境。希望产油国的利益得到维护、能够维持稳定的石油收入、获得正常且有效的石油供给、石油的投资应该获得合理的回报或一定的超额收益、油价的上涨不能损害世界经济的增长等等,这是欧佩克成立的初衷。
欧佩克如何影响市场?
卡特尔是一个合谋控制市场的组织,有两种形式:价格卡特尔、产量卡特尔。
价格卡特尔,是所有的厂商共同确定一个固定价格,所有人都按这个固定价格去销售产品。这种方式是对价格更有控制力的一个卡特尔。
产量卡特尔,是市场份额基本固定,通过调整各生产厂商的产量来维护价格的稳定。
欧佩克政策的演变
我们大家所理解的卡特尔,包括欧佩克联合减产等一系列的行为,都是属于产量卡特尔。但从欧佩克的历史上看,真正成为一个产量卡特尔是从1986年才开始的。在1986年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欧佩克是一个价格卡特尔,采取的是固定价格的政策。欧佩克固定了沙特34度轻质原油的价格,规定了所有原油和基准原油的差价,所有国家按照各自固定的价格去销售。
从1960年开始,欧佩克的政策重心放在收回资源主权上,当时的中东和拉美还有很多石油资源都控制在国际石油公司手中。欧佩克建立的最初,是要阻止国际石油公司单方面的调低石油标价,降低产油国的石油收入。但从1973年采取石油禁运之后,欧佩克慢慢收回了石油主权,才开始有了自己的石油政策。
欧佩克的石油政策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3~1981年),采取的是“提价保值”战略。
因石油禁运导致国际油暴涨,引发了全球之战。1974-~1978的油价在名义上上涨了,但因为通货膨胀的关系,按照不变的原价计算,这段时间的真实油价下跌了21.8%。所以提高名义油价,避免产油国因为国际通胀的关系而遭受损失,成为了这个时期的政策重点。
由于沙特和俄罗斯的谈判未能达成一致,最终出现了竞争的局面。在早期的欧佩克也曾出现过两次双重定价现象。第一次双重定价在1976年12月,当时各成员国对于提价意见不一致,最终出现了两种定价模式。一种是沙特和阿联酋把价格提升了5%,其他国家提升了10%。此次双重定价持续了半年多后重新合二为一。第二次是在1979年6月,伊朗、伊斯兰革命暴发引发了第二次石油危机,国际油价快速上涨,欧佩克大部分成员国都提高了对外出口的石油标价,但沙特和阿联酋没有提升,出现了第二次双重定价的局面。此次双重定价一直持续到1982年才结束,才回归了统一价格。
第二阶段(1981~1985年),采取的是“限产保价”战略。
此时期是欧佩克的高光时期,很多国家为了维护国际油价的想对坚挺,都在产量上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像沙特、利比亚等国家,产能利用率只有50%,1981~1985年期间减产了50%。此时期主要是采用固定价格的策略,各自产油国按各自固定的价格出口原油,目的是想影响国际油价的短期波动。但各品种石油(轻质、重质、中质原油)的市场是不一样的,市场的冲击及需求不同,导致各个产油国都在暗中偷偷的调整自己的销售价格,出现了一种价格的极度扭曲,从而促使欧佩克的配额制的产生。我们现在认识的欧佩克,实际从1982年4月才形成,前后经历了24年才建立了配额制。虽然建立了配额制,规定了各成员国的产量,但还是以价格为重心。当时的沙特做为机动产油国没有配额要求,根据供给需求调整生产配额。1986年的价格战之后,欧佩克才真正根据产量调整来间接影响油价政策,推出了一览子油价的制度,按照六种欧佩克原油加一种非欧佩克原油形成了综合价格,由此欧佩克放弃了价格卡特尔转变为了产量卡特尔。
第三阶段(1986~2004年),采取的是“低价保额”战略。
这一阶段的国际石油市场是一个低油价的市场。欧佩克确立了几个目标油价,都是按照1974年的不变的原油价格计算。沙特一直想要捍卫一个合理的油价,欧佩克的市场份额从1985年的一个比较低的值开始慢慢扩张。我们称之为低价保额策略。
第四阶段(2005~2015年),采取的是“维持市场适度紧张”战略。
此阶段欧佩克的重心转变为了影响国际油价的长周期波动,要维持市场适度紧张的状态。2005年以后,欧佩克多次提出了一个合理的剩余产能对石油市场十分关键,按照欧佩克产能的5~10%,市场保留300万~600万桶的剩余产能。但这和规模的剩余产能供应小的石油供应中断还可以,但遇到大的石油供应中断就有些力不从心。实际的作用是通过市场适度紧张的状态,影响国际石油投资价格的波动。2009年的油价下跌很快恢复、2018年的国际油价暴涨、页岩油气的快进快出的开发特点也是跟欧佩克采取的这种政策都是相关的。
第五阶段(2016 年至今),采取的是 “限产保价”战略 。
此阶段又回复到了之前的“限产保价”策略。2016年“欧佩克+”成立了。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合作,通过联合减产去影响国际石油油价的波动来支撑油价。
欧佩克价格约束机制的变化
欧佩克石油政策的变化是越来越松散的。从1973年~2005年的价格约束的机制变化,从紧(1973~1985年,以固定油价为目标的“标价和差价体系”)到松(1986~2005年,指导性的“目标油价体系”)直至退出(2005年至今,油价政策退出历史舞台)这个过程。
欧佩克产量约束机制的变化
1982年4月开始,欧佩克建立配额制,这个配额制也是由紧到松不断的变化,直到最近一段时间才重新恢复。松散的产量约束机制和价格约束机制的缺失,导致欧佩克已经并非是完整意义上的卡特尔组织,欧佩克成员国在产量调整上独立性越来越高。
欧佩克产量调整的协同性
国际石油市场一直存在一种争论,有说欧佩克是一个卡特尔还能影响油价,还有人说欧佩克已经对国际油价没有多大影响了,两种说法各有各的道理。欧佩克为什么能影响油价?因为石油供给和需求都极为缺乏弹性,石油供给的略微变化都会影响国际油价的大幅波动。但实际从1984年~2018年~至今,欧佩克对短期的产量会做出调整,这种调整是不可避免的会对国际油价产生影响,但产能调整的协同性是不断弱化的。
1997年金融危机面对国际市场的低迷,欧佩克做了三次减产,总计削减配额450万桶/日。但成员国主动配额遵守率不断下降,到2018年的减产配额表面的遵守率高达152%,但实际主动减产的欧佩克国家主要是沙特、阿联酋、科威特,其他国家的减产都是产量下滑,并不是主动减产。
欧佩克能够影响油价吗?
短期来看,欧佩克联合增产或减产必然会影响油价波动,但由于产量调整幅度下降,欧佩克影响油价短期波动的能力也在下降;长期来看欧佩克不能影响油价的波动,是国际油价的跟随者,而非引导者。
欧佩克目标油价与国际油价的变动
Sources:OPEC:EIA
“欧佩克+”
为什么要成立“欧佩克+”
一、寡头效应不断下降。
寡头效应下降
资料来源:欧佩克
1973年重大产油国,除了中国、加拿大、苏联三国外都是欧佩克国家。到2017年前15大产油国中,有很多石油新贵国入围。欧佩克和成立之初相比能被称为寡头的国家,目前只剩下沙特、阿联酋、科威特,其他的寡头国家或被制裁或者国内形势堪忧。
二、主力国家实力下降
上图中是欧佩克的产量在100万桶/日以上的国家,2008年~2012年有6个国家的产量是下滑的。2013年~2017年也有6个国家的产量下滑。欧佩克中的产油大国很多在2018年以后都处于自然下滑的状态,这也是动摇欧佩克地位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欧佩克扩员不利
2000年以后,欧佩克召开的很多部长级会议都会邀请非欧佩克成员国以观察员的身份或是以其他形式参加,而且欧佩克在多次会议上也都向非欧佩克国家表明组织的开放性。然而,欧佩克纳新的进程却并不顺利,尽管受到邀请的非欧佩克产油国愿意参加欧佩克组织的活动,但却不愿接受欧佩克的配额约束。因此,2007年加入欧佩克的安哥拉也成为1971年之后,欧佩克吸纳的唯一一个日产量过百万桶的资源大国。但安哥拉在2013年~2017年的产量也开始出现了持续下滑。
“欧佩克+ ”是新产物?
扩员不利、寡头效应下降,主力国家能力下降,推动了“欧佩克+ ”的产生。欧佩克+历史上也有出现过,1986年石油价格战期间,国际油价快速下跌,挪威主动联络欧佩克要求实施联合减产。由于1987年欧佩克陷入了内部斗争,导致了此次合作以失败告终。
初次有效合作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暴发后,1998年4月首次实施联合减产行动,此次联合行动持续了4年时间,因欧佩克自身要求增产,与非欧佩克成员没有达成一致,导致此次联合行动被终止。
2017年启动的“欧佩克+”与之前的合作不同,此次合作建立了自己的规章制度、宪章,但其所具有的约束性比较弱。
“欧佩克+”的建立
“欧佩克+”的制度建立分四个阶段。
一、2016年9月28日,欧佩克签署《阿尔及尔协议》。非欧佩克愿意与欧佩克合作,但欧佩克未能统一意见,合作搁置。
二、2016年11月30日,欧佩克《维也纳协议》的签署。欧佩克内部达成减产协议,宣称14国减产120万桶/日,但实际只有10国进行了减产。利比亚、尼日利亚、刚果(布)不参加减产,伊朗配额略增,印尼则宣布退出了欧佩克。
三、2016年12月10日,欧佩克与非欧佩克签署《联合宣言》。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巴林、文莱、赤道几内亚、马来西亚、墨西哥、阿曼、苏丹、南苏丹等11个非欧佩克产油国宣布联合减产,合计减产55.8万桶/日。原本达成合作意向的巴西并未签署《联合宣言》,没有参与此次减产行动。但此期间欧佩克和非欧佩克的联合减产行动都是临时性的,每次的减产决定都由临时会议决定,是一个临时性的组织。
四、2019年7月2日,欧佩克与非欧佩克签署《合作宪章》,“欧佩克+”的合作机制长期化。但2020年1月,沙特与俄罗斯的谈判没有达成一致,出现了现在的局面。
“欧佩克+”的制度体系
“欧佩克+”的制度共有三种体系。
一、欧佩克与非欧佩克部长级监督委员会(JMMC,下文简称监督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实行的是双主席国制,现任主席国为:沙特阿拉伯(2018年顶替科威特)、俄罗斯。这个结构形成了沙特和俄罗斯的“双寡头”结构。
该机构实际上是联合减产行动的中枢协调机构,是联合减产行动的最高监督、执行机构,联合减产行动的很多重要决定都是由该委员会制定,然后提交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会议批准。
二、欧佩克与非欧佩克部长级会议下设的联合技术委员会(JTC)。该委员会类似于联合减产行动的情报及研究机构,负责搜集联合减产行动执行所需的各类市场信息,并向监督委员会提交研究报告。
三、欧佩克与非欧佩克部长级会议。欧佩克与非欧佩克部长级会议是联合减产行动的最高权力机构,只有经过该会议批准,监督委员会提出的建议,包括产量调整建议,才能成为具有约束力的政策文件。
“欧佩克+”的纪律性
2017年的和一次联合减产的遵守率很高。从下图看,欧佩克的减产率会更高一些。非欧佩克的有一点超产情况,但并不严重。但真实情况并不像图中所显示的那样,实际上主动减产的很少,以被动减产为主。哈萨克斯坦等国完全不遵守协议,南苏丹,加蓬、马来西亚、伊拉克等国超产严重。很多国家各自为政。只有沙特、阿联酋等几个少数国家主动减产较严格。
欧佩克、非欧佩克整体配额遵守率(%)
减产协议各国的配额遵守率(%)
“欧佩克+”主动减产对油价的影响
主动减产对油价的影响并不大,反而是非主动减产国家产量的变动成为国际油价变动的主因。
“欧佩克++”
谁在减产??
《合作宣言》签署国减产
2020年4月9日,第9届欧佩克与非欧佩克部长级会议。
“欧佩克+”从2020年5月1日开始,为期两个月(到2020年6月30日结束)预计将其总体原油产量下调1000万桶/日,因墨西哥不同意协议中的减产40万桶/日的减产数量,未能达成一致导致减产协议未能成功签署。
2020年4月10日,G20能源部长会议。
2020年4月9日协议谈判破裂,对美国的影响巨大。美国施压紧急召开了能源部长级会议。会议上美国承诺会自然减产200万桶/日,并增加库存加大战略储备的消化量,消化过剩产量。同时加拿大也表示,国内石油产量已经自然减产。
2020年4月13日,“欧佩克+”紧急会议
“欧佩克+”最终达成了一致协议,接受墨西哥的只减产10万桶/日的要求,将总体减产幅度降至970万桶/日。
实际上并没有形成“欧佩克++”的结构,真正同意进行协商和减产的还是签署了《合作宣言》的国家,还是“欧佩克+”的结构。
虽然达成了减产协议,但通过4月份的数据显示,有增产能力的国家实际还是在增产。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联酋等存在剩余产能的国家,在协议生效之前还是进行了抢占式的增加产能、清理库存,为了减产到来后重新储存做准备。
未来会怎样?
参考1986年的价格战来看,通过产油国之间的一些行动,对未来的可能出现的变化做个评估、预测。
极端环境下产油国集体减产不可避免;
1986年“价格战”期间 。无论是欧佩克产油国还是非欧佩克产油国,产量调整与油价变化均不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价格战”爆发前后,非欧佩克以及沙特之外的欧佩克产油国产量变化不大。而在整个1986年,产量波动最大的沙特,其产量调整与油价变化反而存在一定正相关关系,例如,在国际油价快速下跌的1986年第1季度,沙特平均产量是428万桶/日,是1986年季度最低水平,而在油价水平最低的1986年3月,沙特产量为397万桶/日,是1986年的最低月度产量。1986年“价格战”期间,沙特及其他产油国产量调整的情况也表明,在极为脆弱的市场环境下,低油价很难在短期内大幅挤出边际供给,产油国集体减产也将不可避免。
本轮油价调整与1986年相似,增产未能将边际供给大规模挤出市场,截止到2020年4月第3周,美国石油产量仍高达1220万桶/日,与2019年同期持平。而当前的状况也与1986年的情形十分类似,由于边际供给尚未出现大幅下降,包括沙特、俄罗斯在内,在极端市场环境下,产油国集体减产也将不可避免。
产油国竞争将延长油价回升时间;
在1986年“价格战”期间,确保石油收入的底线,在沙特政策中具有重要地位。根据估测6500万美元左右的日收入水平是沙特确认的底线,也是促使其放弃机动产油国身份,发动了“价格战”。整个“价格战”期间,沙特始终都在小心翼翼的维持6500万美元左右的日均石油收入底线。1986年下半年,国际油价出现回暖迹象时,沙特和其他有增长能力的欧佩克国家则是迅速提高了石油产量,而产油国增产行动,也对国际油价的回暖形成抑制。此后,欧佩克陷入市场份额之争,迅速抢占苏联解体获得的新增市场。而沙特以及欧佩克在“价格战”以及之后的行动表明,低油价环境下,维持财政平衡的需求导致产油国增产动机十分强烈,面对石油需求的回暖,欧佩克国家的减产行动很难保持纪律性。
本轮油价调整从当前的市场环境来看,包括沙特在内,很多石油生产大国早已陷入十分严峻的财政危机,2014~2016年和2017~2019年,沙特政府赤字与GDP之比的均值分别高达12.2%和7.3%。而根据1986年“价格战”期间,沙特及其他欧佩克产油国的变现推断,在强大的市场力量面前,“欧佩克+”减产协议对参与国的约束必将十分脆弱。出于维持财政平衡的考虑,产油国将会及时抢占页岩油等边际油田退出、石油需求回暖提供的增产空间,除非石油需求恢复到危机爆发前的水平,产油国的增产冲动将会长期将国际油价压制在较低水平。
“欧佩克+”实质性合作有待市场明确回暖
1981年10月,欧佩克第61次部长级会议召开之前,沙特大幅增产向欧佩克其他成员施压,在这次会议上,欧佩克其他国家也对沙特的要求做出妥协,将欧佩克标准油价统一至34美元/桶。会议结束后,沙特将阿美公司的石油产量调低至850万桶/日,并宣布沙特会为捍卫新设定的标准油价随时调整自己的产量。因为沙特当时预计国际石油供过于求的局面仅会维持半年左右,沙特在这次会议上承担机动产油国的职责,并非是出于阻抑油价下跌的考虑,而是以随时增产作为威胁,阻止其他成员在石油需求回暖后提出涨价要求。
1983年7月召开的欧佩克第68次会议上,会议主席迪克(Dikko)再次表示:“欧佩克关注的问题不是怎样与非欧佩克分占日益萎缩的市场,而是要与非欧佩克国家分享新增市场。”1984年10月举行的欧佩克第71次会议上,世界经济的回暖继续支撑了欧佩克的乐观情绪。
本文来源 | 石油观察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