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这座桥的故事,能讲100年!

2020-07-05 17:2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原创 北京铁路 北京铁路

在天津滨海新区蓟运河上

曾先后矗立着四座铁路桥

建成于不同年代的它们

镶嵌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之上

在过去132年的岁月流转中

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发展

战火硝烟中,英雄大桥美名传

1888年,唐山至塘沽铁路建成通车。它由唐胥铁路延展而来,全长约130千米,沿途建有大小桥梁涵洞48座,其中最大最长的桥梁当属蓟运河铁路桥。随着蓟运河铁路桥建成,养桥道班成立。

1900年,为阻止八国联军触角东延,津沽民众组成的义和团和铁路桥梁养护道班的职工们烧毁了蓟运河上铁路大桥的枕木、拆掉了铁轨。

拥有132年历史的蓟运河上第一座铁路大桥,如今只保留了4座桥墩。

时间来到1942年,侵华日军为了掠夺更多资源,在蓟运河第一座铁路桥下游100米处修建了第二座铁路大桥,也使得该段铁路由单线变为复线。

1942年,侵华日军修建的蓟运河上第二座铁路桥。开通运营后,1888年修建的铁路桥为下行桥,1942年修建的铁路桥为上行桥。

1948年11月,辽沈战役之后,东北野战军东路部队与国民党军队在汉沽蓟运河铁路大桥展开激烈战斗,最终夺下并保住了大桥,为大部队西进打开通道。

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而碉堡上的枪眼弹孔仍清晰可见。

打开抗震救灾的生命通道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唐山、丰南一带发生里氏7.8级强烈地震,蓟运河上的两座铁路大桥遭受了重创。

唐山大地震后,下行桥(1888年修建的第一座铁路桥)上钢轨严重弯曲变形。

唐山大地震后,上行桥(1942年修建的第二座铁路桥)西侧桥头路基下沉,钢轨严重弯曲变形,两座桥墩不同程度偏离、倾斜。

但蓟运河铁路大桥是除东北三省之外全国大部分省市进唐的铁路交通要塞,迅速抢通蓟运河大桥,打开进唐山的生命救援通道任务重如千钧、迫在眉睫。

当时的汉沽桥梁工区,有两名职工的妻子和一名职工的子女在地震中不幸罹难,但面对满目疮痍的家园和迅速抢通线桥设备的命令,桥梁工们擦干眼泪,踏着碎砖瓦砾毅然返回工区,又投入到蓟运河大桥的抢修中。

图为唐山大地震后,汉沽桥梁工区桥梁工们在桥上抢修画面。

据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桥梁工董贵春老人生前回忆,当时桥梁工们不顾白天黑夜在桥上干活,饿了啃几口干粮、渴了灌几口蓟运河水、困了就在草窝里打盹儿,只希望靠自己的努力尽快解救唐山兄弟姐妹。

当年8月2日,由北京铁路局“毛泽东号”机车牵引的震后第一列救援列车开来,以每小时5公里的时速安全通过蓟运河铁路上行桥。

牵引救援物资到唐山后,“毛泽东号”机车组人员正在进行检修。

为了扩大运输能力,之后的日子里,汉沽桥梁工区的职工们配合铁道兵舟桥连在已经开通的上行桥边架设了一座浮桥。8月9日,第一列满载救灾物资和人员的列车从浮桥安全通过奔向唐山灾区。

图为铁道兵舟桥连搭设浮桥竣工时场景。

唐山抗震救灾中,蓟运河上的两座桥和铁道兵架设的浮桥共通过救灾物资和人员列车533列,累计通过客货车辆20375辆,成为唐山抗震救灾中最重要的生命通道,受到铁道部、中央军委的通令嘉奖。

新桥飞架,满足客货运输新需求

改革开放后,我国铁路开始提速建设,其经济大动脉的作用日益凸显。但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蓟运河上的两座铁路大桥,由于受战争和唐山大地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难以满足京山线日益增长的客货运输需要,成为了铁路提速发展的瓶颈,建设一座新桥迫在眉睫。

图中左侧为1983年蓟运河上修建的第三座铁路大桥,2006年底更名为津山线蓟运河铁路大桥。

1983年,在两座老铁路桥的上游,由中铁大桥局设计施工的双线新桥建成通车。原有的两座桥梁,拆除了钢梁和支座,只保留了墩台部分。

蓟运河第三座铁路桥主梁为3孔、80米跨度的下承式栓焊梁,在当时属于国内领先工艺,而大桥每小时120公里的设计时速,也为之后的铁路大提速奠定了基础。

新时代桥梁工薪火相传

2011年,紧邻第三座蓟运河铁路大桥,一座钢筋混凝土大桥如彩虹般凌空飞架,人们习惯称为蓟运河上“第四座铁路大桥”,这座桥是专门为天津至秦皇岛高铁客运专线架设的。如今,桥上疾驰的高速动车组,成为蓟运河上一道最美风景线。

图中右侧为2011年修建的津秦客运专线铁路大桥。

铁路快速发展的新时代,维修保养桥涵设备也不再依靠“眼穿、手摸”等传统维修作业模式和老经验。秦皇岛工务段汉沽桥梁车间在管辖的123座桥涵设备中不断实践,实行从桥面到桥下的立体维修方式,对每座桥实行综合维修,延长了桥涵设备的维修周期。

钢梁桥钢梁涂装作业

墩台处水下摸探排除隐患

如今汉沽桥梁工区的桥梁工们,不仅能攀高,还能“下水”,可谓练就了专属于桥梁工的“十八般武艺”。

建党99周年前夕,汉沽桥梁车间党支部书记李志强在蓟运河第一座桥头碉堡处为全体党员上党课。

从1888年成立汉沽桥梁养修道班到如今的汉沽桥梁工区,这个全国最早的桥梁工区走过了132年。工区的桥梁工始终紧握住前辈递来的接力棒,继续做好大桥的维修保养工作。

千波荡漾的蓟运河上,动车组如银色闪电般,驶去又驶来,见证着新时代铁路的建设发展。

END

文字/马 勇 刘 健 李文剑 图片/吴晓强 马 勇

视频/王子成 张思佳 编辑/李施君 郭骁勇

原标题:《这座桥的故事,能讲100年!》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