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k
- +1
【关注】世界冠军孟晓雪“屈折”点燃的青春
世界冠军孟晓雪“屈折”点燃的青春
你应将心思精心专注于你的事业上。日光不经透镜屈折,集于焦点,绝不能使物体燃烧。
——[英]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杀一儆百”的“一”
回忆少年时期的训练生活,孟晓雪总能记起那个可怕的梦:
四周被浓厚雾气包围的训练场上,一群十来岁的队员在做冰上训练前的陆地准备活动,队员们在口号声中懒洋洋地做着动作,参差不齐,拖拖拉拉。慢慢地,气氛不知不觉热烈起来,有的队员开始追逐打闹。我在队伍中,动作也不知不觉慢下来。忽然,前面一名男队员因恶作剧差点摔倒,我也禁不住被逗笑了,举起的双臂不自觉地落下,我想掩住自己的笑。

“孟晓雪——出列!”是教练在喊。
我懵懵懂懂走到队伍前,感觉教练可能要让我做什么动作。
啪——我的脸上狠狠地挨了一耳光。我有些懵了,还未来得及反应,啪——啪——又是左右开弓一边一下。
面前站着石雕般的教练。
“我怎么了?为什么打我?我又没有和他们打闹!”我紧咬牙齿,但只能在心里发出疑问。
周围的雾气越来越重,教练和队友们都不见了,不知是凭空消失还是被雾气遮挡了。我感觉热辣辣的脸颊流下两道冰凉的眼泪,刚要伸手去擦,迎面一支巨大的狼头向自己扑过来。寒气逼人的双眼阴冷狠毒、血盆大口里露出锋利的牙齿,几乎一瞬间就要把自己吞掉……
少年时期的孟晓雪,无数次被同样的噩梦惊醒,心跳加快,冷汗浸湿了被子。
孟晓雪出生在哈尔滨市。随着父母双双下岗,本来不错的家境发生了变化。晓雪九岁的时候,在伯父孟庆余的建议和引导下,来到七台河市开始了短道速滑训练。
孟庆余是七台河短道速滑项目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在训练上的严格是出了名的,对自己的侄女更是没有丝毫客气。不仅如此,孟教练在训练时经常使用“杀一儆百”的办法,来管束训练队里的一些顽童,晓雪几乎总是那个被杀的“一”。无论别人训练多么不认真,打闹有多过分,晓雪总会成为伯父的“靶子”,每次的罚跑、罚做动作,甚至挨打,都会最先落到晓雪头上。
直到多年后,晓雪心中的委屈才慢慢释怀:伯父作为一名优秀的教练,是无人能比的。他从未因任何原因影响过一节训练课。他的队员无论什么原因离开训练队,他都会偷偷流泪。没有他的严格训练,队里也不会陆续走出那么多冠军。当时在队里,我是他唯一的亲戚,只有管住了我,大家才会服气。也许他心里希望我成为大家训练的榜样。
迈不过的坎儿
通过在孟庆余训练队的严苛训练,孟晓雪打下了坚实基础,运动成绩不断稳定提高。2001年,晓雪直接由少年业余训练队跳过中专层级的冰雪分校,进入黑龙江省短道速滑队。
时光荏苒,一转眼的功夫孟晓雪已经十八岁,进入青春期后身体开始明显发胖。恰在这时,国内短道速滑比赛晋级规则发生了改变。

以前的晋级规则是,在每一赛季的各站乙组比赛中,只要在决赛中进入前三名,就可以晋级甲组比赛。而新规则规定,所有选手必须要经过达标赛,积分排名前三十六的队员才可参加甲组比赛。
新规则无疑对晓雪是十分不利的。一段时间以来,晓雪由于身体发胖,成绩基本没什么提高。虽然在乙组比赛中每站决赛几乎都进前三,但仍然迈不进甲组比赛的门坎儿,无法和国家队的顶尖高手同场竞技。这对一名短道运动员来说,无异于堵死了发展的道路。
2004—2005赛季全国短道速滑赛第一站比赛后,晓雪找到教练伊敏:“我太胖了,这样下去毫无前途,我想换个环境。”
“那你想去哪里?”伊敏教练似乎并未感觉意外。
“我想到朱教练那里——江苏队去试试。”孟晓雪已经思考了很久,终于决定抛下一切再拼一次,这可能是自己运动生涯的最后一次机会了。但此时,晓雪对未来的一切没有任何把握。
为最后的机会拼命
朱雪松教练并不十分看好孟晓雪,然而,晓雪在全国乙组决赛中常常冲进前三的场面,还是给她留下深刻印象。江苏队刚刚组建,多一个人终究不是坏事。
进入江苏队之前,孟晓雪在家呆了三个月,焦急地等待入队消息。前途未卜,一切都是未知数。愁肠百结中,晓雪原本超重的身体又胖了一圈儿。
“晓雪啊,快点长大吧,这里可不是幼儿园啊,求你快把身上的婴儿肥变成肌肉吧!”入队后,朱雪松教练经常用这样的玩笑督促孟晓雪。刚入队的两个月里,晓雪在短道队的训练中一直排在最后。
2005年5月,放了春假的孟晓雪回到家乡哈尔滨。家人忙里忙外,变着花样儿为晓雪做吃做喝,每天都更换新菜单。
“你们都不要再忙活了。从明天开始,吃饭时不要再喊我了。”一天吃晚饭的时候,晓雪每样菜尝了一口,然后绷着脸向大家宣布。
“啊?——怎么啦——你什么意思啊?”家人你一言我一语,都感到莫名其妙。
“我得开始减肥了,必须减肥!”后半句话晓雪像是在宣誓。
从放假回家,晓雪就寝食不安。她心里十分清楚,在自己的运动生涯中,去江苏队这一搏,基本上就是最后一次机会了,如果没有起色,那么付出的十多年青春和努力都将付诸东流。退一万步讲,如果失败了,自己还能去做什么呢?做什么还来得及呢?自己是输不起的。
晓雪的决定得到妈妈的支持。从第二天开始,妈妈每天陪着晓雪从香坊区自己的家出发,一直步行到市区中心。她们紧一阵慢一阵,有规律地调整着步行速度。虽然天已入春,但东北的天气仍然很冷,晓雪每次都走得大汗淋漓。
在三个月的时间里,除了苹果晓雪再没吃过任何东西。有几次她饿得几乎昏厥过去,但仍顶住家人的劝说,什么都不肯吃。妈妈实在看不下去,买来牛奶给女儿,晓雪每次总是喝一小杯。在最难捱的时候,晓雪一天曾吃下十多个苹果。
摘得金牌归
春假结束回到训练队,队友、教练几乎认不出孟晓雪了。短短的几个月,晓雪和放假前判若两人。
“晓雪,你是不是吃了减肥药?那可不能乱吃的!”朱雪松教练担心自己的队员滥用药物。
“放心吧教练,我是纯绿色减肥。”晓雪心中有底。当教练了解到晓雪的减肥过程后,心中不禁一动。
体重瘦掉十多斤的孟晓雪在弹跳能力、耐力水平等方面都得到明显提升。再加上她刻苦学习、疯狂训练,原本基础就很好的晓雪成绩突飞猛进。两个月后,她开始和男队一起训练。她每天早上睁开眼睛的第一件事,就是要为当天训练定下目标:今天一定要超过某某男队员。
2006年8月,孟庆余教练因车祸不幸罹难。孟晓雪得知噩耗那一刻,整个人都呆住了,大脑空白了好久。当她慢慢缓过神来才发现,这个平时几乎从不想起的伯父,原来一直扎根在心底,血脉相连,他的精神和意志品质早已融入到自己血液里,而自己平日毫无知觉,甚至忘掉了他的存在。晓雪完全没有感觉到,此刻自己已经泪流满面。她发誓要更加刻苦训练,要让天堂的伯父看到,他的侄女是优秀的,他会以他的侄女为荣,他的侄女——孟晓雪,一定要成为队友的榜样。
不久后的一场全国比赛中,在国家队主力队员悉数在场的情况下,孟晓雪发挥出色,夺得了女子1500米第五名、女子3000米接力第三名的好成绩。也许正是由于这场比赛,孟晓雪引起了当时国家队主教练李琰的注意,没多久便进入国家队,并于当年随队参加了短道速滑世锦赛。
2007年,孟晓雪取得了她运动生涯的最好成绩——短道速滑世界杯分站赛接力第一名。她和王濛、周洋、刘秋宏、付天余一起,还夺得了2007——2008赛季短道速滑世界杯六站接力比赛的年度总冠军。
谈到国家队的训练生活和自己的运动成绩,孟晓雪说,我们当年那批人之所以能取得一些不错的成绩,首先是有一个好的团队,而王濛是这个团队的灵魂。我觉得那些年应该叫王濛时期,其实叫王濛时代也不过分。王濛的训练是任何人都比不上的,她很聪明,对这个项目认识很深,很有想法,很多事情我们多年后才能体会到。对于短道速滑项目,如果当年我理解得能像现在这么多,我肯定会发展得更好,当时可能认为只要刻苦训练就行了,而实际上远非如此。当然,刻苦训练也很重要,大家都说王濛的爆发力好,我认为天赋只是一方面,是她的刻苦支撑了她的天赋。有很多天赋好的人,因为吃不了那么大的苦,而没有坚持到最后。我觉得我们都应该感谢王濛,如果没有她,至少我不会取得那样的成绩。
2010年,孟晓雪从国家队退役,此后一直生活和工作在无锡市,现在已经是两个宝宝的妈妈。回首自己的短道速滑运动生涯,她最深刻的体会就是:搞竞技体育和人生其他的事一样,只要还有机会,就决不要放手,只要你努力了,拼命了,就一定还有机会。正是在这样的信念支撑下,孟晓雪用十余年的血汗,铸就成自己短道生涯宝贵的五枚金牌。
来源:生活报七台河版
记者:秦存广
原标题:《【关注】世界冠军孟晓雪“屈折”点燃的青春》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祖国统一必将实现
- 福建福耀科技大学迎来多个考察团
- 清明假期流行“下县”赏花

- 2025清明档新片票房破5000万元
- 消费电子概念股集体下挫,立讯精密跌逾8%

- 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又名
- 文艺复兴时期名画《维纳斯的诞生》是谁的代表作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