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上评丨把好高考这道关,对我们这个社会很重要

澎湃特约评论员 与归
2020-07-02 13:40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高考在即,7月2日,教育部发布消息:最高标准,最严举措,全力以赴做好今年高考工作。

其中提到,要认真开展新生入学复查,对弄虚作假、考试舞弊,骗取加分资格或企图冒名顶替的新生,坚决取消其入学资格并严肃处理;报到入学的取消其学籍,不予新生学籍电子注册;同时配合公安、纪检监察等部门一查到底,依法依纪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专门对“冒名顶替”有了要求,十分应景。最近一段时间,无论是仝卓身份造假事件还是山东多起高考冒名顶替事件,在社会上都引发了很大的讨论。

而每一起个案的曝光、查处,既是对过往的纠正,也是对将来的负责。毕竟,当伤害发生后,我们除了尽可能地弥补,就是吸取足够的教训,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教育部的最新表态,正出现于关键的时间点。一者,近期舆论场上连续热议的几起高考冒名顶替案件,有的有了初步调查结果,而有的还是继续追问中;二者,马上就要高考了。今年的高考因为疫情而显得特殊,但是该有的公平原则,一点都不能打折扣。

教育部这份“准备工作”中其他内容也值得关注,比如:扎紧制度笼子,严格落实各项规定和禁令;坚持“阳光招生”,加强社会监督和信息公开制度。尤其是后者,可以看作对近期热点事件的经验教训总结和对公众关切的系统回应。

首先,无论是学校还是教育管理部门,对招考工作都应该有充分的信息公开,这不仅是互联网时代的要求,也是教育公平正义的要求。而只有有了充分的信息公开,才有利于广泛的社会监督。

此外,一些创新性的改进措施也可以不断完善。比如,教育部“准备工作”中提到的,鼓励高校聘请社会监督员参与招生工作,实现体制内和社会公众“双重监督”。这种借助外部力量改善自身的做法,不妨多多尝试。

冒名顶替等事件引发的舆论浪潮提醒我们,把好高考这道关卡,对我们这个社会意义极其重大。只有从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环节做起,才能亡羊补牢,维护公众对教育公平的信心。

    责任编辑:程仕才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