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宝宝坠床后,再心疼也不要急于做这个动作
原创 鱼小南 儿科医生鱼小南
鱼小南:80后儿科医生妈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主治医师。“我们家的爸爸,让他陪娃睡觉,每次都是自己先睡着,3天里头让娃摔下床了2次,每次都是我在外面忙,听到娃在里头突然大哭,冲进去一看,爸爸睡眼惺忪,娃在地上嚎啕大哭。”“爷爷奶奶抢着看管娃,结果人一多,注意力反而不集中,老两口一聊天,宝贝孙子从床上摔下来了”
“宝宝从床上摔下来,就怕他不哭啊,嗷嗷大哭的反而放心一点。”
宝宝们都有一条必经的成长之路——“从床上掉下来过”,有的宝宝掉下来后,脸上头上摔了个包,嗷嗷哭了一通,然后没有然后了,但有的宝宝掉下来后,很危险,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
作为爸妈,最关心的就是“我家宝宝从床上掉下来了,要紧吗?”这一次,小南就来说说每个家庭都会遭遇(若干次)的“掉下床”吧。
宝宝“坠床”危害大:
大多数的娃从床上掉下来,都是额头摔了个大包,嗷嗷哭了几分钟就没事人了。这种,是宝宝“掉下床”最常见,也最让爸妈放心的状态,但是,还有一些宝宝会“后果很严重”。
在发达国家,创伤性脑损伤是儿童期死亡和残疾的最常见原因。在美国,14岁以下的儿童中,创伤性脑损伤每年会导致超过2000例的死亡案例。就性别来说,创伤性脑损伤大部分是年幼的男宝宝(小男孩更皮?),不过伤势都比较轻——一项大型前瞻性研究报道中显示,英国10965例儿童的轻微头部创伤中,55%的<5岁,28%<2岁。男童占65%。
掉下床后,宝宝会怎样?这里一个包,那里摔伤了,也就是我们医学上所说的软组织挫伤、血肿形成,这也是最轻微的。严重一点的,还有关节和骨骼摔伤,也就是我们医学上所说的关节脱位、骨折等。甚至还有脑损伤,这也是爸妈们最担心的。
如何判断受没受伤:
先别急着去抱宝宝,再心疼也先忍几秒,至少要观察5-10秒钟。看看小家伙是以什么姿势摔下床的,脸着地?后脑勺着地?
如果是脸着地,那相对好一点,摔个鼻青脸肿哭爹喊娘的概率比较大,但是,如果是后脑勺着地,那危险性比较大,爸妈先自行判断一下。
如果宝宝还是能嚎啕大哭,看到爸妈哭得更响亮,各种求安慰求抱抱的,说明清醒着,脑部受伤的可能性比较小。如果宝宝嗷嗷哭、很烦躁的同时,还有嗜睡、呕吐(24小时内呕吐超过3次)、四肢肌肉紧绷、牙关紧咬、眼斜视等,只要出现这个“还有”里的任何一个,不好,宝宝可能脑子摔伤了,赶紧滴去医院。
“小南,全家人仔细观察过了,宝宝脑袋没事”。嗯,脑袋没事,那其他呢?爸妈可以慢慢活动宝宝的手臂和小腿,看看四肢有没有受伤:四肢活动自如,没有肿块,就一点擦伤,24-48小时内也没啥异常,那么OK,就是摔痛了。
如果宝宝的四肢有明显擦伤,但没有出血,碘伏消毒消毒就行,痛一痛宝宝也能长长记性。如果宝宝有出血,不过出血范围不大,先按压止血再用碘伏消毒,最后用干净纱布包扎好(管好宝宝的小手,别手欠去扯)。
如果血止不住呢?一边用干净纱布或干净毛巾按压着,一边去医院。如果你稍微碰一下宝宝的四肢或关节,小家伙就嗷嗷嗷的,或者肢体运动时肉眼可见不对称,还一脸痛苦。不好,可能有关节、骨骼或脏器受伤了,赶紧去医院。
当然了,掉下床本身就是件受到惊吓的事情,是个宝宝都会有点“心理阴影”,妈妈们一定要及时安抚宝宝,摸摸他身体,语言安慰几句。当天或近期可以允许宝宝黏一点作一点,或者这几天由妈妈陪宝宝睡觉等。不然什么安抚都没有,受到惊吓的宝宝很容易会有情绪激动、恐惧、敏感甚至有睡眠障碍。
如何预防宝宝坠床:
最好的嘛,就是宝宝不要掉下床,或者少几次掉下床。所以,熟悉小南的爸妈就知道又要听到那句了——预防是王道。首先,我们来看看掉下床的高发年龄段——3~6个月,7~10个月,1~2岁。刚好是宝宝会翻身、会坐会站、会走走跳跳的阶段,“技能点”增加后,小家伙们嘚瑟得不要不要的,又因为年纪小对危险没啥概念,很容易掉下床。
如果你家宝宝睡婴儿床,一定要确保床是牢固的,床边的地上还要铺上有缓冲作用的保护层,比如爬行垫、厚毯子、靠枕等,这样就算宝宝不小心掉下去,也不会摔得太厉害。睡觉时护栏一定要抬起来,插销不要让宝宝碰到,而且高度不要低于60厘米。有的婴儿床还能放低,适合宝宝长大后用。如果宝宝是和爸妈一起睡,可以买防摔蚊帐或围栏,也要确保是牢固的。
有事走开也别让宝宝一个人在床上,没人看护的话就把宝宝抱下床玩耍,玩耍的地面周围要要放好保护物,像小南一个人看娃时就把娃放围栏里,安全。除了床,还要看好宝宝别让他从楼梯上摔下去,或者从窗户摔下来。
宝宝玩自行车或平衡车滑板之类的,最好戴上头盔及护具,也别骑得太快。宝宝能不能少掉下床、不掉下床,就看爸妈的啦。这些预防措施做好哦,就算摔了,也就是鬼哭狼嚎一会儿,不会有大问题。如果你有其他防摔心得,欢迎留言!关爱宝宝的你,还需要看看这几篇:
原标题:《宝宝坠床后,再心疼也不要急于做这个动作,90%家长都错了》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