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被《小白船》吓到不敢唱歌?这些可爱的童谣,值得你和孩子一起拥有
原创 编辑大鱼 七分妈妈
最近看了《隐秘的角落》,很多朋友都患上了“小白船PTSD”,孩子们清冷缥缈的歌声“飘啊,飘啊,飘向西天”,镜头转过,海上一具浮尸……真是一看到就在炎热的夏季里冷出一身鸡皮疙瘩。
童谣,温馨甜蜜小朋友的歌声,到底为啥会这么恐怖?现在,还有适合孩子们的“童谣”吗?01
童谣,恐怖的童谣
1924年,韩国作曲家尹克荣的姐夫去世,他以此为题材创作了《半月》(반달),既是为了记录失去亲人的寂寥,同时也抒发了当时痛失国土的痛苦。
1950年,这首歌被翻译成《小白船》传入中国,歌词大意没有变化,但传达出的意境却不相同。《小白船》原曲,就是一首“安魂曲”,而本土化的小白船,桂花,彩云等意向,却一下子温暖安详了许多。
本土化的小白船,变成了比较温暖的儿歌
在西方,同样有着“恐怖色彩”的童谣,最经典的莫过于英国的童谣书《鹅妈妈童谣》。
鹅妈妈童谣/history这本书最早在1791年出版,收录了52篇童谣,如今这一数量已经达到了800多篇。作为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鹅妈妈童谣》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和不同阶级的价值观,当中收录了不少幽默故事、游戏歌曲和催眠曲,但也有很多看似诡异、暴力、血腥的童谣。
在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经典推理小说《无人生还》中,凶手杀人的手法和顺序,与别墅内的一首童谣息息相关,这首童谣同样收录在《鹅妈妈童谣中》。02
童谣,甜蜜的乡愁
马克思说:“音乐是人类的第二种语言。” 从襁褓中的摇篮曲开始,我们的一生都是与音乐相伴的,我们通过音乐进行表达,也从音乐中学习如何表达。
童谣是专为孩子量身定制的音乐,也是孩子最初接触语言的一个重要方式。
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在《幸福的种子》一书中提到他儿时的一个特别体验:三五岁时,母亲常给他读一本名为《孩子国》的图画书杂志,上面刊登很多童谣。
后来,他成为了一名编辑,令他惊讶的是,几十年后再次与那些童谣相遇时,他仍然清晰地记得那些字句,甚至彼时杂志为童谣配的插图,也会一幅幅浮现于他的脑海。虽然不少儿时读过的故事都已经想不起来了,记忆中最鲜明的语言体验,反而是摇篮曲、儿歌以及《孩子国》中的那些童谣,简单、原始又质朴。
可以说,童谣是孩子的成长中,最先接触到的,口耳相传的音乐,是初始的美的记忆和感受。
03
童谣,口耳相传的文化
抛开影视剧中故弄玄虚的成分,在传统的文化含义中,童谣带着美好的体验与传承,相信在很多宝爸宝妈小的时候,都被长辈们抱在怀里,听过很多传统的童谣。
其实中国的童谣有着很鲜明的本土特色,如果按照艺术形式划分,简单易懂、音节和谐、韵脚细密、朗朗上口、趣味十足的童谣,有摇篮曲、游戏歌、数字歌、绕口令等十几种形式。
我们今天介绍几种童谣形式——
摇篮曲
摇篮曲,也称摇篮歌、催眠曲。这是一种由亲人吟唱给婴幼儿听的,用于催眠的简短童谣。曲调平和,节奏缓慢摇曳,容易让人安静下来,广为传唱的《外婆桥》就是经典的摇篮曲。
游戏歌
游戏歌是儿童游戏时伴随着一定的游戏动作而吟唱的童谣。比如,《丢手绢》《找朋友》《拍手歌》都是游戏歌。尤其是丢手绢,相信每个小朋友都玩过这个简单快乐的游戏,也很适合亲子玩耍。
数字歌
押韵的歌谣结合抽象的数字,是最适合孩子的数学启蒙。数字歌,正是以适合儿童审美心理的形象描写来巧妙地训练儿童数数能力的童谣。
颠倒歌
颠倒歌在我国的民俗文化中很有趣的体现,它的创作风格类似于打油诗体,其特点是运用“故错”手法,偏把事物往反了说。
对于小朋友们来说,这种郎朗上口的“儿歌”有着有趣味性,打破常理的体验。对于大人来说,则有一种滑稽和讽刺的文化意味。
除此以外,还有讲时令的时令歌,有趣的顺口溜,猜字歌等等,都是传统文化中既带着启蒙思维,又有趣味性的存在。
可以说传统的童谣,经过家长的合理筛选,是非常适合家长和小朋友进行亲子互动的。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童年体验,产生社会文化的联结,同时还能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并且促进亲子互动,增加感情。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西方传统童谣也进入了家长们的选择范围,比如《小星星》等等。在选择给孩子们的童谣时,家长了解文化背景与背后含义,提前进行筛选,就不会出现因为文化差异而给孩子唱“恐怖童谣”的事情啦~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