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钟鸣忆武汉抗疫经历:作为党员,越是困难时刻越要挺身而出
“我接受的第一个病人是一个比我小五岁的医务工作者,这时我才意识到,这将是一场非常艰苦的斗争。”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钟鸣回忆说。
钟鸣是上海援鄂的首位逆行者。2020年1月23日,他接到国家卫建委指令,即刻出发,驰援武汉疫情最为严重的金银潭医院。
7月1日下午,“疫路有你,奋勇向前” 徐汇区卫生健康系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主题活动暨抗疫故事分享会举行。
钟鸣分享在金银潭医院的抗疫经历。徐汇区卫建委供图故事分享会聚焦“致敬,逆行者”、“感恩,守护者”、“点赞,大后方”3个篇章。包括钟鸣在内,多位抗疫一线工作者讲述了他们的抗疫经历。一张张图片、一段段经历,在场的观众跟着讲述者们回到了那段抗疫时光,感受着当时的紧张和感动。
钟鸣在武汉坚守了75天。“由于当时没有火车发往武汉,我买了前往麻城的火车,到了当地后再坐汽车前往武汉。火车上除了我,没有其他乘客。很多人发来短信问我,你害怕吗?说实话,当时我并没有预感到后面的困难会这么大,很有自信,毕竟在医院工作了20年,生生死死经历的多了,哪怕2008年被困在汶川我也没有害怕。但这次确实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对新冠的了解很少。” 钟鸣说。
到了金银潭医院,钟鸣发现形势非常严峻,不仅条件艰苦,工作压力和挑战都非常大。
据钟鸣透露,当时其所在的病房,除了他,没有一个医生、护士会使用ECMO。虽然艰苦,但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一名共产党员,越是困难时刻,钟鸣认为自己越应该挺身而出,克服困难。
徐汇区疾控中心流调组成员陈远方讲述了疫情期间自己的流调工作。
从1月20日徐汇区报告第一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起至今,他们团队已经完成了全区300多例疑似病例的调查,1000多例密切接触者的动态信息,8000例核酸检测和1.6万平方米病家的消毒工作。
她在现场展示了两张照片,一张是疫情前的她,长发披肩、神采奕奕;另一张是在做流调时的工作照,头发凌乱、面脸倦容。“恍如隔世,判若两人。” 陈远方如此评价。
她表示,流调工作确实辛苦,“往往一份结论的背后是数百分钟的通话、海量的数据和反复的推论,以及最后一锤定音的实验室结果。”
来自徐汇区枫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杨芸峰,则分享了她在集中隔离点工作的经历。
1月29日,徐汇区第二个集中隔离点正式启动。接到任务后,枫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立即吹响“集结号”。
她回忆道,有这样一位老先生,他是新冠确诊患者的家属,作为密切接触者入住了隔离点后不久出现了乏力,发热、咳嗽的症状,并且他有流行病学史,高度疑似新冠。
“隔离点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了。医护人员立即联系专车,需要将老先生转运到定点医疗机构作进一步检查。然而老人年事已高、基础疾病多、行动非常不方便,并且得知需要转院,老人更是紧张害怕起来。”杨芸峰回忆说。
情急之下,医护人员立即进房间帮助老人穿上隔离衣,并不停安抚他,“别担心,我们先去做检查,您只要配合我们就好了,我们一直陪着您。”就这样,大家边安慰,边搀扶着他一步一步的走到了转运车上。
最终,老人的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被确诊为“新冠”病例,这也是杨芸峰所在的隔离点发现的第一例阳性病例。
“面对近在咫尺的病毒,我们的医护人员有过担心有过害怕,但是面对危险他们从未退缩过,始终冲在前面!”杨芸峰发自肺腑地感叹。
分享会上还发布了“2020年徐汇区医疗行业30分钟党建服务圈”项目。
2020年,徐汇区卫健系统将以一个健康汇客厅、一个党建专家库、一个党建论坛、一次“四史”行走、一次联谊活动、一组医联体合作项目、一流医院周边环境等“七个一”项目致敬“七一”,让“党建圈”真正实现从“有形覆盖”深化至“有效覆盖”,以党建促业务,响应百姓就医新期待,回应群众健康新期盼。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