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珍贵党史影像档案”上线,首次发布中共早期领导人影像
6月28日,“珍贵党史影像档案”上线仪式暨“党史影像研究与利用”主题研讨会在上视大厦举行。
在上线仪式上,上海音像资料馆发布了最早登上国际舞台的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历史影像中的工人运动和彩色党史影像三个主题共10余条珍贵党史影像视频,其中绝大部分都是首次公开。尤其是省港大罢工中领导工人运动的苏兆征、邓中夏、陈延年、谭平山、杨匏安等中共早期领导人,以及参加过共产国际一大的刘绍周等6位革命先驱的历史影像,均属首次公开发布。相关珍贵党史历史影像可以通过上海音像资料馆官网(www.sava.sh.cn)查看。
此次发布的几段珍贵历史影像,是上海音像资料馆“海外寻档”工作人员在俄罗斯的音像档案馆中发现的。1925年苏联导演史涅伊吉洛夫为拍摄纪录电影《伟大的飞行》(又名《东方之光》)到中国几个主要城市拍摄,这几段即是当时留下的影像。
发布会上,上海音像资料馆研究人员特别介绍了两段共产党人领导工人运动的影像:
“海外寻档”填补历史影像空白
上海音像资料馆此次发布的珍贵党史影像视频,来自其“海外寻档”工作的收获。作为上海唯一一个专业音像档案机构,上海音像资料馆担负着上海城市历史影像留存和保护的责任。据介绍,自2000年前后即展开海外寻档,通过各种渠道搜寻散落在海外的中国影像,目前已积累了不少资源。近年,历史学界很多学者对于“图像入史”有诸多讨论,问题聚焦于在历史研究中如何使用图片、影像资料,而如何获得这些资料又是一个大问题。会后,澎湃新闻记者就“海外寻档”工作的一些细节向上海音像资料馆副研究馆员虞伟红做了了解。
海外寻档工作是在什么样的契机下开展的?
2000年前后,为了完善上海城市历史影像的馆藏,上海音像资料馆开始在海外采集上海城市珍贵历史影像。2010年,在上海举办世博会的契机之下,为了做好世博主题宣传,采集全球范围内历年世博影像档案,上海音像资料馆开始在全球范围发掘影像采集渠道,并开始布局全球采集网络。201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上海音像资料馆首度开辟了俄罗斯的采集渠道,并且有了重大发现,在俄罗斯音像档案馆采集到中共早期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以及参与一大建党的几位代表的活动影像,填补了党史影像上的空白。201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上海音像资料馆在俄罗斯档案馆中采集到1949年前后新中国诞生时期全系列的彩色历史影像,大型纪录片《彩色新中国》、《上海解放一年间》中部分使用了这批影像,还有大量的珍贵影像有待使用。
此次上线、发布的珍贵党史影像资料是如何被发现的,寻档工作是“有方向”的主动寻找吗?
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的影像和档案,受当时国内外历史环境所限,已发现的留存档案非常稀少,因此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还存在着很多待解的谜团。很多历史档案因为时代原因,都流向、散落在海外的档案馆中,待人发现、解读。因此,珍贵党史影像的寻找和采集成为上海音像资料馆海外寻档的重中之重。
因为历史原因,很多与中国相关的珍贵历史影像散落在海外的档案馆中,民国时期上海的国际化程度很高,国际上的著名通讯社都在上海有派驻记者,他们以上海为窗口向国际社会发布与中国相关的消息,来自世界各国的不少著名导演、摄影师也都到过中国拍摄。所以我们要去寻找这些影像遗珠,这是我们从一开始进行海外寻档的初衷。但海外寻档又是一个不断探索和精进的过程,是经过几代资料馆研究人员的多年积累,研究、挖掘海外档案馆的馆藏,才先后在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法国、意大利、英国、奥地利、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开辟了采集渠道,形成了全球性的资料采集网络。目前上海音像资料馆与多个国家的音像服务机构签订有合作协议,具有独家的采集代理资质。
这次研讨会上,也有老师提到中共早期领导人的影像识别工作有难度,那么,资料馆寻档、研究工作是怎么做的?
初步的辨认工作会在采集之前进行。上海音像资料馆的研究者会提前查阅国外档案馆的公开目录,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深入的考证要等影像采集回来才能进行。
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人物的辨认是非常有难度的,因为国外档案馆的目录一般都很简略,而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人物的文献、照片留存又非常稀少,还有很多以讹传讹之处。例如上海工人运动领导人张人亚之前只有一张他少年时期的照片,我们馆里的研究人员通过查询大量的文献,勾勒张人亚早年的行程轨迹,再根据一些人物的特征做进一步对比。因为历史人物辨认的难度之高,我们正在探索将人脸识别的AI技术应用到其中,已经做过一些尝试,希望通过完善历史人物影像资源库来为历史人物的考证辨认创造更好的条件。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