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秦虹云:最美夕阳红,维护老年人心身健康

2020-07-04 07:5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上海浦精 浦精心灵驿站

2020年6月25日,作为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暨同济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筹)与上海浦融传媒有限公司合作打造的《健康有道》之【浦心堂】第七期的主讲人-秦虹云副主任医师为大家带来了“最美夕阳红 维护老年人心身健康”。

以下内容根据本次节目主持人欣绘和秦虹云副主任医师对话整理,希望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朋友。

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老年认知问题逐渐增多,同时又受到躯体疾病等的困扰,多病共存相互影响,如何帮助老年人缓解精神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生活。下面,我们一起从生物、心理、社会文化、新医学模式对老年认知障碍的预防和治疗展开探讨。

1

生物、心理、社会文化新医学模式?

欣绘:秦医师,您好,前面我们说到生物、心理、社会文化新医学模式,请您帮我们解释一下。

秦虹云:上世纪70年代,恩格尔从西方国家的发展中发现,人的很多疾病无法单纯生物和心理的角度去解决,一些疾病的发生和其生活的社会现象,文化特征有明确的相关性。剔除文化或社会因素后,病人的情况也会好转。基于这些发现,恩格尔提出了生物-医学-心理-社会文化的新的综合医学模式,希望从各个角度提升人们的身体健康素质,病获得生活的幸福感。

以老年痴呆为例,在我国建国初期,比较突出的疾病是由于战争引起的创伤或者外伤,因此外科比较发达。而且由于长期的战乱或营养不良,人均寿命只有三十几岁(文献报道39岁),人们不可能意识到人到老年,会有老年痴呆的疾病。这和当时战乱的社会环境有关。

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在上海,经过百年的西方文化、海派文化的影响,上海市居民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及饮食的丰富多样性相较于其它中国其它地区,已经达到一定程度的高水准。据最近几年的人口数据统计学,上海老人的平均寿命已经达到了西方欧洲发达国家的水平标准,高龄化程度非常高。由此可见,经济文化、生活习惯的发展,对老年整体人群的寿命以及疾病的观念有一定的影响。

欣绘:我们以前习惯讲身心健康,而现在,我们却经常说心身健康,反而把心放到了身的前面。

秦虹云:我们身体上的不舒服(简单的疼痛)会影响工作效率,也相应会影响到情绪,所以当时的情况下,我们会注重把身体的健康放在第一位,而且因为也意识到很多的心理问题是和生理上的一些改变是相关的,所以强调身心健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的发展,除去生理上的问题,及通过药物明显能够缓解的因素外,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通过客观检查无法发现明显病变。但当事人却一直不舒服,只好不停就医,虽经多次治疗,却一直无法得到改善。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将社会因素、病人的心理因素、文化因素相结合。因此现在我们强调心理因素对躯体疾病有非常大的作用,所以现在我们强调比较多的是心身健康。

欣绘:这好比有人去医院检查身体,报告单上显示可能并不是太好的数据,但是他本人特别乐观,他相信自己就挺好,没什么问题。

秦虹云:实际中会有一部分人有这种情况。但也有部分人去医院是因为觉得自己的健康有严重的问题,检查后却发现其实问题并没有想象中严重,而患者身上的病痛并没有减轻,甚至怀疑是否是检查的标准出了问题。这也是现在为什么很多人轰着去三级医院、综合性医院,对二级医院、地段医院不信任的一个客观原因。

2

老年痴呆症?阿尔兹海默症?

欣绘:我们今天谈的老年认知障碍,属于老年痴呆症?还是阿尔兹海默症?

秦虹云:老年的认知障碍,因为它常发于老年,我们通常讲老年痴呆,其中最常见的,大概有一半以上病理检查下来属于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的病因有多种:额颞叶痴呆、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其它的一些帕金森病后痴呆等。其中最常见的是阿尔茨海默病,所以一般人们经常讲的老年痴呆,医学上一般50%~70%定性为是阿尔茨海默病。

欣绘:老年痴呆的表现是不是如记忆受损,或者说方向性不够好,表达能力也有问题?

秦虹云:一般来说,阿尔茨海默病的特征,首先是记忆问题,如早上做过的事情,中午已经记不起来。特别是在老年阶段,烧的菜菜的时咸时淡,味道在变化,又冰箱的门打开又关上,就是想不起自己要拿的东西。曾有IT做过统计,通过大数据分析,一天老人打开冰箱门的次数如果大于多少,则老人大概会有老年痴呆的倾向,这为协助社区老人尽早就医,预测老年痴呆提供了依据。随着年龄的增长,整体智能在下降,记忆也在减退,慢慢会出现推理、判断、计算、词不达意等一些高级神经活动的变化。

欣绘:轻微的老年痴呆症之前,是一个怎么样的逐渐的改变的过程?

秦虹云:目前相关的研究发现从病变到最后痴呆,大概持续10-20年之久,病程缓慢而持久。病情最初会表现出记性不大好,事情前做后忘,东西忘记放在什么地方,等这些方面的问题。但是除了病程长外,如果可以理性的去对待,老年痴呆不会影响人们的整体寿命,这点我们大可以不用悲观。

欣绘:不影响我们的寿命,但是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的质量。

秦虹云:应该说会有所影响。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仍不是很明确,治疗上的一些药物的研发虽然投入了上亿美元的巨资,收效甚微。因此,最近的几年的研究在尝试一种新的模式——对待疾病的综合观、全面观,接受,慢慢适应,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变观念。观念变了,行为也会顺应该病。这样虽然生活质量较之前可能会有所下降,但比顺其发展、按兵不动的效果要好。

3

老年认知障碍的病因及预防

欣绘:李女士说刚才听到您说10~20年,她现在就有拿着钥匙不知道要干嘛,然后频繁地要锁门,还有拿起手机忘了要做什么这样的情况,是不是她再过10-20年也会变成老年痴呆患者?

秦虹云:这个可能科普做多了或者听完我们这个节目之后,很多人就会焦虑、对号入座,有这些情况,并一定将来就肯定会老年痴呆。从发病之初到最后确诊的长达10-20年时间内,可能会发展一些改变的事情,避免痴呆的加重。不用担心,如果运用一些小技巧,也许不会加重,还有可能向好的方向发展。

欣绘:刘女士的问题,她说她姑姑今年67岁,已经患上了轻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平时有点认不清人,有一些语言能力也受到影响,她想问一下老年人轻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好治吗?

秦虹云:如前面所谈,现代疾病的治疗采取新的医学模式,首先要查看病因。67岁的年纪不算大,从生物学层面来讲是否有家族史;第二:是否有其它躯体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帕金森病等;第三:个人的一贯生活方式,如饮食上是不是现在比较提倡的“地中海”饮食,是否含有丰富的大脑代谢营养物质,如DHA、卵磷脂等这些大脑皮层活动需要物质。另外是否有日常锻炼,强度不需要太大,每天半小时上下楼或者散步等,可以增强体质,将心肺功能维持在一定程度;第四:社会活动方面。从新的神经认知科学发现人的神经细胞数量有几十亿个,每个神经细胞接收到信号后,会和周围1000个神经细胞发生联系,产生放电活动,发生联系。因此当一个人有一定的社会活动,和他人有一定的互动,大脑的活跃就会非常广。用一句俗语来说“用进废退”,即当人们不断去锻炼时,神经功能会越来越强;如果不锻炼,或者不与他人接触,则痴呆的发展会加快。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鼓励老人继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对他的神经功能的保持,甚至是恢复都非常有帮助。如果我们可以将这几点集合为相应的生物-心理-社会-文化的综合模式,并进行相应调整,通过对轻度、中度、甚至重度患者干预锻炼,很多情况下是不会继续加重。

欣绘:如遗传,我们可以提前干预。在平时生活当中,有些退休的老人,想好好休息,可能他采取尽量少去接触外界的社会,而另外一些老年人则把曾经年轻的时候没有完成一些梦想拾起来,积极的投入到各种兴趣班,这样往往两个老人他们最后的状况是完全不一样的。

秦虹云:也许10年前会有这个状况。经过最近10年的社区随访,我发现上海老年人在生活方式上已经做了很大调整。例如:女性喜欢跳广场舞,男性喜欢书画、下棋等。通过积极参与这些活动,老人的身体机能得到了锻炼。我记得10年前到张江社区随访的时候,遇到一个有老年痴呆倾向的老人,他外地知青,返沪不久,不太适应上海的生活,并有一点情绪。评估之后,我告诉街道干部和他本人需要注意两点:一、调整自己的情绪,如果两周之内无法调整好,建议到医院专科门诊咨询是否需要药物帮助?二、如果它实在难以适应上海的生活,可请居委、邻居对他进行一些实质性的帮助。半年之后,我再去走访时,发现这位老人状态有很大变化,参加各种社交活动,丰富了业余生活,也适应了上海。生活变了,状态变了,老人的认知障碍没有出现进一步的下降。就像张文宏教授所说,上海是一所非常适合老年人生活的城市。

欣绘:听友白女士提问,她说小剂量的阿司匹林,还有白术,听说是能够预防老年认知障碍的,是这样子吗?

秦虹云:应该是现在的循证医学研究,没有说哪一个药物能够预防的,我不知道这个听众是在哪里看到的,因为阿司匹林,因为我关注老年问题,所以我和内科疾病的医生联系也比较多的。大概在5年之前,其实就有一个荟萃分析,就发现了阿司匹林对中国老人来说,它的弊大于利,也许就是说他当然排除一些真的需要阿司匹林的情况,比如说血脂很高,真的需要阿司匹林来活化血管,防止它进一步的斑块形成,如果不是治疗作用的话,预防性的是没有必要的。因为阿司匹林它会有一个消化道出血,很多老人由于长期服用以后成已经形成了消化道出血,然后引起的后不良后果会比由于老年痴呆引起的要更多,所以我不建议阿司匹林用于预防痴呆的。现在的荟萃分析认为,除了治疗作用以外,其他的没有预防作用。

欣绘:还有听众提到我也没有听说过叫脑络概念,说这是一种中医的脑病理论。听说这个是能够干预的老年痴呆症的。他想听听看您的意思。

秦虹云:脑络概念,我虽然学过一段时间中医,但是具体这个指什么,我不太清楚。如果是中医采取的一种系统观、综合观,它的干预包括生理上的、心理上的、及个人的文化、兴趣爱好在内的综合方式。同时采取一种资源整合的观点,看作是一种过渡期的状态,而不是一种疾病进行调整调试。从这个角度出发,这种方式是可取的。如果作为一个疾病的观念,就需要从认知、情绪、行为方面进行一对一、点对点的对待。中医在这方面的突破,目前我还没有听说。

欣绘:听说过老年人的运动可以用,比如说什么手指操、八段锦,运动这种改善。

秦虹云:任何运动都有效,原理在于运动保持人们肌肉的弹性、力量,维持心肺功能。所以每天运动半小时,永远不会晚,对于老年人,更不会晚。当然,不局限于任何一种运动。

对待任何一种疾病,也尤其是老年阶段的疾病,一定强调系统观,整体观,对各方面进行综合平衡。

欣绘:有不少老年人喜欢退休以后培养自用左手,做任何事情的能力,因为好像民间存在这么一个说法,说经常用左手的话对脑健康是有益的。

秦虹云:这可能只局限于民间说法,认为左撇子人很聪明。实际上,我们研究发现, 70%的左撇子和右撇子人的大脑的分布相差不大。当然如果采取左手替换不同的脑区方式增加一些脑突触锻炼人大脑,也是可以的。但过分强调就有点偏颇了。

欣绘:听说微量元素的缺失,还有像维生素d的缺乏,也会导致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是这样子吗?

秦虹云:大脑需要的能量非常多,元素也很广。微量元素一般存在肉、蛋、奶,新鲜果蔬里,如果没有偏食习惯,一般来说人体所需元素不会缺少。15年,我在龙华医院进修中医时,听过一个报告,报告指出中国是一个钙片消耗大国,很多老人考补钙来强壮骨骼,但是事实并没有达到效果,反而动脉钙化增加,因此依靠药物调整微量元素不可取。通过饮食,加上合理运动,神经细胞会分泌相应所需因子来促进吸收,达到营养均衡。

4

老年认知障碍的分类

欣绘:常见的老年痴呆症,是不是分为认知问题以及心理行为问题呢?

秦虹云:我们把表现出来的一组有特征的症状称为综合征。为了便于进行针对性干预,我们把这些症状分为认知、情绪、行为三个组群(综合征),干预的方法有:药物干预、心理治疗干预、康复训练等。

行为方面的干预:防止老人走失情况,15年我去芬兰的时候,一个护理院的老师,通过观察,发现走失老人很容易受到自己第一眼看到的门的影像,对养老院中的老人入住房间进行了重新设计,大大降低了老人走失的概率。

情绪方面的干预:很多研究发现老人的照顾着的情绪变化会对老人的认知障碍产生极大影响。老人在发生痴呆后,认知、情绪、行为都发生改变,生活的规律被打乱,而照顾他的人的节律也产生紊乱,随之情绪也会变得比较烦躁。老人虽然大脑皮层退化,但中脑边缘系统不受影响,他们对情绪先天的敏感性仍在。老人虽然有时候智力上会像个孩子,但情绪的感知能力不变,他们能感受到照顾他们的人的情绪变化,烦躁或愤怒,反过来会诱发老人的行为情绪更加紊乱。在情绪干预方面,主要是针对照顾者进行干预。就像我们教育孩子、养育孩子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妈妈多做指引一样,对老年痴呆照顾者的,做出一些情绪的舒缓。通过干预,希望老人眼睛所及,是一个安详、平静、微笑的脸。相应的,老人也会宁静很多,情绪上也会舒缓很多。

认知方面的干预: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发现人的记忆虽然像计算机一样有编码存储,信息提取的功能,但又有很大不同。人类的记忆更加综合,这就赋予了人类记忆一定的意义。我们的记忆有一定的技巧,可以依据老人的兴趣爱好,受教育程度开发一套适合老人本人的记忆技巧。例如让老人记住电话号码,可以结合老人经常做家务,采用筷子或者其它形状相似的物体来帮助他、辅导他记忆;也或者可以结合个人的特征,遍一些顺口溜来帮助老人形成记忆和理解。运用这些干预方法,整体上会让老人的功能保持在一个大致相当的水平,不会有明显下降。

欣绘:有句话叫今天的行为和过去有关,像患这些疾病的老人,他们的现在这个情况会给他们曾经的比如说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他们的遭遇什么的会有关系吗?

秦虹云:有一定的关系。从目前很多大的流行病学调查以及一些回顾性研究发现,如果想预防老年痴呆,大约是从中年期(45岁左后)开始。疾病的治疗一般是发现病因—躯体治疗—生活方式干预,而老年痴呆的预防则第一强调生活方式的干预,需要颠倒一下流程。很多研究也证实,生病年龄越晚的疾病和后天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密切相关。所以对于预防老年痴呆需要从中年开始,进行一些相应生活方式的调整。其中最主要的是“控制体重”,将体重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一个粗略的算法,即身高cm-105=体重kg(如身高162cm-105=57kg),当然允许10%的上下幅度。人体的体重基本物质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不可以太瘦,因为大脑还有很多脂肪需要供应。我曾经就诊过一位老人,他年轻时患有高血脂,很多肉蛋不敢吃,导致骨瘦如柴,血脂虽然没下降,但可以不吃降血脂的药,也没有发生心血管危险事件。但由于营养状况不良,导致了很多其它问题。因此,总体来说,将体重控制在一个良好水平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

第二个生活方式的调整是戒烟。即便到了老年期,提早一天戒烟也是终身受益。虽然有研究显示香烟里的烟碱对提高注意力和人们的认知有一定的好处,但是香烟中含有200多种成分,其中的焦油、尼古丁对人们的血管危害很大。血管就像树根输送营养物质到树叶一样,血管损坏,输送营养的能力下降,就会影响大脑的健康活跃。

欣绘:老年期是个特殊的年龄阶段,我们以前都说50知天命,60而耳顺,应该是越来越智慧,都是长者是很智慧的。可是为什么老了以后我们的大脑呈现了一个也是逐步好像是递减的这么一个状态?

秦虹云:科学上来讲人类的智力分为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流体智力是一种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如知觉、记忆、运算速度、推理能力等。流体智力是与晶体智力相对应的概念,流体智力随着年龄的老化而减退,晶体智力主要指学会的技能、语言文学能力、判断力、联想力等,流体智力减退,晶体智力在逐渐增多。就如同前面所讲,每一个神经细胞和周围1000~10000个神经细胞联系,20岁之后,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系逐渐增多,逐渐发达,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体会到智者、长者越来越智慧。

5

什么样的人容易患老年认知障碍

欣绘:难道我们几乎所有人老了以后都会得老年痴呆吗?

秦虹云:这个答案肯定是不对的,不是说所有人都会得。随着年龄增长,记忆力也逐渐减退,这是一个普遍现象。但是记忆力下降到影响日程生活,还只是部分人群。文献种曾报道,大概是只有85岁以上的,只有40%的人会患有老年认知障碍,75岁以后会有一个相对增高,75岁之前不多见。

欣绘:有听友问是不是特别自恋的人,以后容易得认知障碍,还有说老年抑郁的话,是不是特别容易得这个病?

秦虹云:自恋的人,从性格上来讲一种自我欣赏。至于何种性格的人容易导致痴呆,目前还没有相关报道。如果从一个人的兴趣爱好、社交活动方面来看,自恋的人在这方面锻炼脑活动增加,而在其它方面锻炼脑功能的机会减少。他们自我欣赏,在自己进行艺术创作,很享受孤独,这种人也不会痴呆。锻炼脑的方式有很多种,对自己来说,简单易行的就可以。

至于抑郁的人,曾有研究报道,一部分抑郁的老年人容易得痴呆。但是后来很多随访研究发现,抑郁和痴呆有关联,但并不是因果关系。我们进一步发现情况是蛮复杂的,有一部分人的确是抑郁之后,抑郁本身神经细胞的功能的异常进一步加重影响到记忆力,因而影响到认知功能,这种情况是抑郁导致痴呆。但还有一种情况,抑郁是痴呆早期的病变。面对记忆力丧失,老人着急、难过,就表现出一种抑郁状态。所以有时抑郁可能是痴呆的一部分,也有可能是两种并共存,需要仔细分析。

欣绘:有听众说现在年轻人压力都挺大的,听说压力大了以后老了也容易得这个病。

秦虹云:人们一般在压力下会分泌一些压力因子,就好比古人狩猎时看见老虎的那种应激状况。这种压力下产生的压力因子会促使人们血流到肌肉部分,让人们注意力变窄。但是年轻时压力大,老了得老年痴呆,这个倒不一定。不过长期处于压力,是有可能产生一些心血管方面疾病。因为长期压力状态下,人的心脏、心肺功能、血管功能会长期经常受损,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就会增高。如前面所讲,心血管是为人体各个部分输送营养物质,就像一个大树的树根一样,如果树根有问题,营养物质达不到大脑,慢慢可能会影响到人的智力,但压力直接不大会导致。

6

老年认知障碍的确诊及治疗

欣绘:我们说痴呆它不是正常老化的一部分,那么正常衰老和痴呆之间有些什么样比较明显的区别吗?

秦虹云:医学定性为病的话,依据统计学标准,严重程度或者通过一些量表得检测或检验方法,超出正常人群得95%,这例外得5%, 才考虑定性为“病”。而普通人群常用得鉴别方法为是否影响到了日程生活,正常功能?门诊的时候,经常会有一些来访老人怀疑自己老年痴呆了,当问他们为什么会怀疑时,他会说科普宣传讲的,而自己也有忘记事情的情况发生。当问及是否对家人、对自己造成什么影响时,他觉得还好。因此,偶尔的遗忘,如果没有影响正常生活,也没有给家人造成痛苦,没有达到“病”的标准,不应该归如“病”。

对家人朋友经常发脾气,是不是阿尔茨海默症的一种征兆?是否有简单的一些措施方法去提早判断它是不是阿尔茨海默症的倾向?

欣绘:老年人的脾气暴躁,是不是预示他是老年痴呆的一个征兆?

秦虹云:老年问题是比较复杂的。老人经常发脾气,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退休之后,社会经济地位下降;二、老了之后,人的整个精力下降;三、老人的睡眠质量。一般来说,脾气不好,容易发脾气,大多是由于睡眠质量不好。如果他除了发脾气,没有前面讲的老年痴呆的那些症状,不影响他的社会功能,则不能判断是老年痴呆。

欣绘:如何查验和确诊是否得了阿尔茨海默症?去医院诊断的时候应该去挂科室?

秦虹云:一般情况下,如果发现老人的日常生活功能下降,就需要警惕,最好到医院检查。由于老年痴呆的病因很多,我一般建议先去神经内科做头颅CT,头颅磁共振,排除器质性原因。如果是神经引起的精神问题,可以在神经内科治疗,也可以到我们精神科来治疗。

欣绘:患有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所服药物需要注意哪些?

秦虹云:从药理学方面来讲,药物品种超过三种以后,否则副作用会非常大的,会扰乱医生的视听,搞不清楚是由于疾病的症状,还是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

对待老年认知障碍,我们要科学理性对待,善于做减法。生活中尽量保持稳定。让我们来共同维护好老年人的心身健康,希望每位老年人都能够幸福的安然度过晚年。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