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专访|经济指标下滑后,铜陵市长悟出的“治市三策”
铜陵,长江下游重要的工业城市。
在2016年区划调整前,它曾是中国面积最小的地级市。“船小好调头”,这片因铜而兴的土地,也曾因率先实现义务教育阶段零择校、社区综合体制改革等诸多先行先试的探索受到关注。
2017年12月,已荣获“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的胡启生由合肥市委常委、巢湖市委书记转任铜陵市代市长。
刚来铜陵时,他面对的是一个负债率较高、产业转型正艰难“爬坡过坎”的资源枯竭型城市。
胡启生 本文图片均由铜陵市委宣传部提供今年初,2019年经济数据的明显下滑让人们的目光再度聚焦铜陵。省内城市异军突起和加速赶超,重塑着安徽城市的经济版图,亦考验着这位70后市长的胆识和智慧。
近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来到安徽,就经济下行、城市转型发展等问题采访了铜陵市市长胡启生。
认清结构性矛盾,主动作为
摆在胡启生面前的,是一张亮着红灯的经济成绩单。
经历了第四次经济普查后的数据修订,2019年铜陵的经济总量和增速双双出现下滑。
作为一市之长,这样的数据也让胡启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他冷静地分析,作为老工业城市,铜陵目前受制约的要素还是太多。他以矿山举例:在资源枯竭后,矿山主体仍然存在,基数在那里,并不是不存在了。
而在去年,国家统计局在“飞行检查”中核减了铜陵部分区县相关统计数据指标。胡启生觉得,是时候挤掉经济数字里的水分了。
“去年执法检查针对的是2018年的数据,而2018年的数字实际上就是前面惯性的结合。”胡启生意识到,这是存量和增量的斗争,是老结构和新结构的斗争,城市的发展不能总带着镣铐跳舞。“这件事必须要做,总要有人去做。我不想城市因为这些负担,而让后面的同志为难。”他坦言自己是借着国家统计局执法检查和“四经普”的机会对铜陵的经济做一次优化,是带着主观能动性去推动这项工作的。
除了经济指标,胡启生认为,铜陵目前发展存在的其实还是结构性的问题。他将其归纳为两类矛盾:一类是产业上的,另一类存在于地区之间。
所谓产业结构性矛盾指的是对传统产业依赖性太强。胡启生告诉记者,这些年铜陵一直提倡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但一直没有做起来,发展还是在围绕着有色金属冶炼和基础化工。到目前为止,铜产业还是占到了全市工业比重的50%左右。
而地区结构性矛盾则是指江南和江北的矛盾。过去铜陵是个江南城市,江北的问题其实是区划调整带来的。他告诉记者,过去枞阳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人口大县,而铜陵是一个相对工业化程度和人均指标较高的城市。在枞阳没划过来之前,铜陵的城镇化率在全国领先。
“组织上派我来铜陵工作,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解决好这个问题。”胡启生认为,因为有长江这样一个天然的鸿沟存在,区划调整后,经济、文化、观念的差异在所难免,解决好枞阳和铜陵融合发展的问题还是需要时间。
他告诉记者,很快枞阳划归铜陵要满五年时间了,而今年1-5月份枞阳的经济数据就很不错。“如同经济周期一样,五年对枞阳来说可能就是一个发展周期。”
铜都施工队队长的“三道理论”
明确了铜陵发展存在的结构性问题,胡启生开始对症下药。
铜陵天井湖“我是一个文科生,但为了把铜陵产业发展思路弄清楚,花了不少功夫。”对于铜陵接下来的发展,胡启生提出了三条策略,他称之为“三道理论”,即修好“干道”,跑好“弯道”,换好“赛道”。
“铜陵的发展必须牢牢抓住主业。”胡启生表示,铜陵有色这样的千亿级企业要服务好,举全市之力推动其转型发展。而面对国家级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一主战场,要高定位建设国家先进铜基新材料产业集群。这便是修好“干道”。
所谓跑好“弯道”,是为城市赋予科技和金融的力量。
胡启生认为,过去铜陵也在做科技创新,但缺乏系统性。在他的眼里,地级市搞科技创新,应该在技术层面做好优质增量资源的争夺。因此他提出把科技创新作为一种机制,打造科技创新的“护城河”。
“金融是大城市的战略,但我们这座城市也应该享受到金融时代的红利。”胡启生刚来铜陵时,城市的负债率较高。经过研究规划,市政府决定通过3年努力,培育8家左右上市公司。“要把直接融资的路走下去,降低城市的整体流动性成本。”
板凳一坐十年冷。参与并见证过合肥的城市崛起,胡启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通过金融和科技的力量重塑一座城市的基因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他坦言,做这项工作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定“功成不必在我”的信念。
而关于换好“赛道”的问题,他的思路更为细致。
“城市未来发展的后劲必定依靠战略性新兴产业,但战新产业是需要策划和培育的。”他介绍,在2020年铜陵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培育壮大战新产业的五个方向。
5G、大数据、半导体、医药和电子级化学品、氢能。这些大城市也在深耕的领域,铜陵如何抢占一席之地?
铜陵城市超脑不去追求大而全,铜陵开始从城市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出发,有重点地发力这些新兴产业。
以5G为例,胡启生表示,大家都很清楚铜陵没有制造5G终端的条件,因此市里决定寻找小切口,集中力量做5G通信基站的模组和零部件。
而谈及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他表示铜陵主要在价值链和产业生态上选择两个方向:做材料和增值服务。胡启生自豪地说,铜陵可以生产出全世界纯度最高的铜,而这恰恰是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必备的铜箔、铜线的原材料。
在大数据领域铜陵则选择了两个明确的方向,工业互联网和“城市超脑”。
作为长江沿岸的重要工业城市,多年以来,船舶的柴油污染,也一直困扰着铜陵。关于氢能的发展,铜陵选择了从船舶入手,聚焦“氢动长江”核心战略方向。组建安徽长江氢能研究院,开展船用大功率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研发应用。
胡启生为安徽长江氢能研究院揭牌“不好高骛远,但必须登高望远。这些都是在我们城市的基础上琢磨出来的。”胡启生介绍,“三道理论”以及五大产业突破口的相关举措已经在陆续实施。他预计5G产业的建设2到3年或许就可以看到成效,但有的项目和规划可能5到10年甚至更久才会出成果。“因为有些是时代风口,有些是国家战略。但这些将会带给这座城市真正的改变。”
胡启生告诉澎湃新闻,过去在巢湖主政时,别人称他为“巢湖战士”,而到了铜陵后,他将自己定位为铜都施工队队长。“这座城市需要那么一类人,精准地把‘战新产业’发展的口子撕开,但这是需要勇气和力量的。”
进一步统一思想、建言献策
历史上,铜陵这座工业城市曾开展过多次“解放思想”的大讨论。澎湃新闻注意到,历次讨论的背景均是铜陵经济发展面临困境之时。
面对铜陵2019年的经济数据,去年底由经济强市常州调任铜陵的市委书记丁纯感到很着急。今年4月,在丁纯的安排下,一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建言献策活动在铜陵全市展开。
处级干部陆续在《铜陵日报》上发文,通过“自我反思”为铜陵发展找毛病。活动还扩大到市直单位、国有企业,通过广泛收集意见,为铜陵下一步的工作出谋划策。
“我是读书人出身,我始终保持自己对待问题的严谨性。”博士毕业于北大的胡启生认为,党和国家只有在关键的历史阶段才会开展思想解放运动,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只有两次。
“思想解放是个伟大的命题。对一个地级市来说,应该是进一步统一思想。”胡启生介绍,市委把最近的这次讨论的主题定为“我在中心干什么?我为中心做什么?”其实是围绕发展而进行的专题性建言献策。这里的“中心”就是指“经济建设”。
“我是比较务实的一个人,我会当好铜都施工队队长以支持丁纯同志这次的统一思想工作,当好市委书记的助手。”胡启生表示,在当行政正职时,他始终知道自己是党委的副职,在当党委书记的时候,始终尊重行政正职是政府的一把手,这样来摆正自己的位置。
“唯有信任不能辜负”
2015年6月,当年44岁的胡启生在合肥包河区委书记任上被评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成为安徽获此荣誉的四人之一。
胡启生70后、博士学历、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有了这些标签,外界对胡启生的仕途也充满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工作人员推门进来告诉胡启生,安徽省委政法委政治部主任朱学亮来铜陵检查相关工作,已经到了办公室门口,胡启生随即起身迎接。
“朱主任,你来了啊。”短短几句寒暄,二人便匆匆告别。胡启生告诉记者,朱学亮当年是在砀山县委书记任上获评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
对于优秀县委书记这个群体,外界一直充满了好奇。而胡启生告诉记者,同批受表彰的优秀县委书记之间其实很少联系。因为按照总书记和中央的要求,好好干事,做政治的明白人、做发展的开路人、做群众的贴心人、做班子的带头人,彼此之间也不便于多见面。但如果因为工作的机会碰到了,大家在一起会觉得非常亲切。
“主要不是相互间私下的交流,其实主要还是通过你们(媒体),了解每个人的动向。”胡启生回忆,2017年3月,当时他正在中央党校青干班学习,听闻廖俊波(时任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副市长,2015年任福建政和县委书记时被评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遭遇车祸因公殉职的消息,顿时感到非常悲伤。还有当他从新闻上看到来自湖北的优秀县委书记陈行甲(时任湖北巴东县委书记)辞职时,心里也觉得很难过。
胡启生说,的确有不少优秀县委书记后来得到了组织的提拔重用,但这个队伍中也出现了个别因腐败、违纪而落马的干部。“中央对于我们这批优秀县委书记寄予了高度信任和谆谆嘱托,我们要保持政治定力,不能因为个别同志的变动而影响自己的工作状态和情绪。”
2015年获得中央表彰后,组织上陆续安排了一些培训和集体活动,胡启生多次被任命为班长和临时党组织负责人,刚开始他还觉得有些不太理解。“一起参加学习的还有很多正厅级的干部,我当时只是市委常委,却让我来当班长。”但组织上告诉胡启生,这样的安排是经过研究的,是对优秀县委书记的信任。
“那句话说的好——唯有信任不能辜负,这个荣誉也带来了责任和压力。”胡启生认为,优秀县委书记的荣誉寄予的使命就是努力工作,把自己的职责履行好,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能够做到让党和人民放心,为一个地方做力所能及的贡献,并带来切切实实的改变。
40%的可能尽了100%的努力
本科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历史教育专业的胡启生身上透着一股书卷气,他自称“可以为教育事业奋不顾身”。
对于安徽这个中部省份来说,高等教育资源的分布并不平衡。在教育部公布的2019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上,安徽全省共有120所普通高等院校,这其中省会合肥独占了55所,而铜陵目前仅拥有铜陵学院一所本科高校。
也正因如此,铜陵这座城市对高等教育资源的渴望更为迫切。
而在去年,胡启生终于等到了一个可以争取的机会。
在教育部明确要求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本科高校的背景下,安徽省内的多所独立院校纷纷启动转设工作。2019年6月,安徽师范大学发布《皖江学院转设办学举办者遴选项目洽谈公告》,面向安徽省辖市人民政府和相关企业寻找皖江学院意向举办者。
当年的6月14日,胡启生带队前往母校安徽师范大学交流对接。在与安徽师范大学的座谈中胡启生表示,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之际,希望进一步加强同安徽师范大学在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以及合作办学等方面的深入合作。会上,双方还就铜陵市人民政府同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合作办学等工作进行了交流磋商。
“争取皖江学院来铜陵转设,一开始我就知道难度很大。但40%的可能我尽了100%的努力。”胡启生说。
虽然胡启生亲自上门对接,铜陵市民也一度热切期盼。但最终,皖江学院还是没能来铜陵办学。
澎湃新闻此前报道,今年3月初安徽师范大学已经与芜湖市政府签约,转设后的皖江学院将继续留在芜湖办学。
“引入皖江学院是我们的理想,但现实中不能如愿,我们只能改变当下。”在胡启生看来,目前铜陵要利用好现有的高等教育资源,稳扎稳打,不断优化提升质量。他强调,目前铜陵唯一的本科高校铜陵学院要为升格铜陵大学做准备,努力争设硕士点,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硬件和人才队伍。
在胡启生的眼里,职业教育发展得好一定会带来产业的兴盛。对于铜陵现有的职业院校,他认为要朝着打造职业大学的方向努力。“职业教育完全可以跟产业结合,铜陵现有的企业可以和这些学校签约订单式培养。”
胡启生对记者坦言,在现有的政策环境下,争取其他高校来铜陵办学难度确实很大。
而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局面有望被打破。去年,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鼓励沪苏浙一流大学、科研院所到安徽设立分支机构。
“大学的事情很重要,城市要想发展好,办大学的路子必须考虑清楚。”谈起城市教育的发展,胡启生的头脑异常清晰。他认为,如果《长三角一体化纲要》中的内容可以变成现实,一开始就要从小处着眼,慢慢建立通道,一旦政策放开就可以继续推进。
以往很多大学是先办本科再办研究生教育。胡启生认为,当下直接设立一个校区有困难,可以争取外地高校先来铜陵设立一个研究院,之后招硕士,然后再办本科教育。
城市竞争是一场长跑
“我们是从去年4月份开始给铜陵经济挤水分的,原本预计今年一季度主要指标还是垫底。”胡启生告诉记者,因为铜陵城市经济结构调整的关系,疫情发生后,一季度从全省看,铜陵的GDP增速已经有所好转,脱离了底部区域,这比他想象的情况要好,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在安徽省排第11位。
胡启生透露,今年4月和5月铜陵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明显,5月份增长了12.7%。铜陵经开区的工业用电量到5月份也增长了15%。他表示,因为铜陵的产业门类中工业占比较高,一旦这些数据上来后,其他指标也会相应增加。
“特别是经历了一轮统计执法检查以后,这些数据的含金量比较高。”胡启生表示。
过去那种追求投资规模而背负巨额债务的做法在胡启生看来是对城市的一种莫大伤害。他相信,在解决了统计数据虚胖的问题,并把债务率降下来以后,城市在某个阶段就会出现拐点。“今年4月到5月的工业指标来看,拐点其实已经到来了。”胡启生告诉记者。
“大国的竞争是一个长跑,对城市也是如此。对一座城市而言,要有跑好长跑并且始终保持在第一方阵的态度。”胡启生说。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