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的税|补税冷冰冰,请让纳税人感受更多的税之温情

杨志勇
2020-06-29 21:04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商学院 >
字号

6月30日,个人所得税申报截止日。这一天,对需要补税的个人来说,是个重要的日子。滞纳金、纳税信用等等一系列关联的事都可能因不能及时补税而发生。

突然接到需要补税的电话通知。很是纳闷,以为选择了最笨的个人所得税App默认申报方式并补了税,怎么还需要再次补税?通知说劳务报酬、稿酬等需要手工导入,才能计算准确。经这提醒,我才想起之前按照个税App默认登录时就有需要更新数据的提醒。我还以为只要重新启动,就可以自动导入相关数据。

原来,App的设计没那么“聪明”。我不明白:既然有App补税的傻瓜选项,为什么还要采取手工导入?那些数据App上都有,为什么就不能不默认直接计算呢?App这样的设计太不友好了!

既然有这样的手工选项,那么由于扣缴义务人导致的工资、薪金所得分类错误,为什么就不能直接在个人所得税App上手工调整呢?我以为,更需要手工调整的,是那些可以自助改变分类的按钮。工资、薪金所得分类错误,直接导致20%的此类收入多计税。当然,分类问题有线下的解决渠道,比较麻烦,但既然App可以解决,那么为什么就不能通过App直接修改呢?这对纳税人来说,方便很多,而且可以更轻松地准确完成纳税义务。对税务部门来说,也可以减少登门办税的工作量,疫情期间不接触办税也是优化纳税服务的要求。技术上改进很简单,希望个税App的补丁尽快打上,以方便个人通过App办理相关的所得分类变更手续并获得应有的退税。

今年的个税补税有点难。多数行业受到疫情影响,个人收入也相应受到影响。虽然说这是就去年的所得进行汇算清缴,但到手的收入或者已经花掉,或者还得准备未来过紧日子用,补税增加的负担,不是所有个人都有能力承受。在短期内筹集补税款,我相信多数人有办法,但还是有些人需要费心费力。对已经补过一次税款,以为已经完成纳税义务的个人来说,再导入数据,补一次税款,确实有点困难。如果需要补的税款较多,那么个人可能更多感受到的是税之冷。

被通知还要补税到30日的截止日,很短的时间内,我别无选择,最后通过信用卡支付了新的补税款。我想,对那些6月30日不能补足税款的个人,税务部门能不能适当递延或根据情况减免一些呢?毕竟今年大不同于以前。

税法规定了税务局和纳税人都应该遵守,这没有任何问题,但税制的执行可以不那么冷冰冰。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税收。税收事务之于国家治理,就不能不多考虑社会因素。疫情所带来的情况变化,整个社会都在大规模减税降费,个人补税能不能适当给点缓冲期或减免呢?我想从国家治理的灵活性来看,有这个必要,而且有这个可能,毕竟个税收入占税收收入之比总体上较低。

最近,有地方下达税收任务,让企业缴纳“过头税”。(过头税是指税务部门为完成税收计划任务而向纳税人多征税和提前征税。过头税加重纳税人的负担。有点魔幻的过头税如电影《让子弹飞》中鹅城的税,县长提前收了90年的税。)这实属不应该,明显不符合国家税务总局的要求,事实上也得到了国家有关方面的纠正。身子进入新时代,思想还停留在过去那种按税收计划任务征税的时代,这怎么可能带来税收的现代化呢?须知,没有企业,没有市场主体,税收收入就没有了源头。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何操作?治税还是要从培育税源抓起。理想的社会应该是税源丰富税负轻的社会。

再想到有地方借助电商平台,要求相关企业补足之前未充分缴纳的电子商务交易未申报税款。在这个互联网上,任何人都无处藏身的时代,每一笔电商交易都可以被挖掘出来,补税依据的获取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税务操作就这么简单吗?税务在国家治理中,需要服务于政策需要。举国上下在落实“六保”,如果企业因此倒了,那么保市场主体、保居民就业工作都会受到影响,相应地,居民通过就业解决基本民生问题也会受到影响。一系列连锁反应,决定了税务操作需要和下棋一样,走一步看三步。局部正确,可能从整体上看是错了。特别是,由于本来对中小微企业就有各种减免税政策,再加上较高的增值税起征点,即使那些电子商务交易数据挖掘出来,所要补缴的税也不见得多,但因补税而引起的社会影响,可能就得不偿失。

税收的现代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形式上的税收制度现代化不难。难的是骨子里征纳双方的现代税收理念。个税缴纳本来所建立起的是税务机构和自然人纳税人之间的联系,但现实仍然是税务机构通过单位(就业机构)找人,这说明自然人税收管理的现代化还有待时日。

纳税是每个公民的应尽义务。即使有再大的困难,个人都应该努力克服,去完成公民的义务。但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征税方以及相关的政策制定者,也应该有因应形势变化的准备,让纳税人在纳税的同时,感受到更多的个性化服务和税之温情。

(本篇为澎湃商学院独家专栏“中国的税”系列之二十七,作者杨志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蔡军剑
    校对:余承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