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正宁簸箕编制技艺,一起一落、一削一磨都是精品
2020-06-28 03:2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核桃峪簸箕编制技艺
手工簸箕,就是人们从山沟或专门种植的地里割来柳条,将它剥皮、蒸晒、回润后在簸箕窑子里编结而成的一种生活用具,它以精密结实、簸扬顺手、出糠利索的优点,赢得农家的喜爱和欢迎,是农村生产生活必备物品。庆阳市正宁县有一个名闻遐迩、盛产手工簸箕的地方——周家乡核桃峪村。这里凡上了年岁的老人大都有一手编织簸箕的手艺,据说,其编织簸箕的手艺是公元1489年杨姓祖上从山西曲沃县侯马乡移民时带来的,距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了。核桃峪簸箕历史久远,技术精湛,驰名秦陇大地,远销西北各省,其编制技艺已由该村辐射到临近的宫河镇雷村、王录等村,许多村民祖祖辈辈以此为业,核桃峪村也因此获得 “簸箕之乡”的美誉。
核桃峪簸箕之所以闻名,不仅是因为它全程是手工编织,工艺精美,要经过备料、炮制柳条、做舌头、捋篾、编织、包边、整形七道工序,而且还因为工序考究,其间形成了一整套严格而独特的编织体系。它既可以以一家为单位独立进行编织,也可以实行分工,联户经营,从而形成了一种规模化的生产方式。过去一段时间,一到农闲,男女老幼、父子、夫妻、弟兄、妯娌一起参与进来,老传幼,父传子,无意识中形成了一种传帮带授徒方式。据统计,全村有80%的人能编织簸箕,手艺娴熟者每天可以编2张,编织的好的簸箕周正好看,畅销,价格高。核桃峪的簸箕耐看实用,还在于不搞封闭自守,吸收了四川竹编、南方草编的技艺。核桃峪簸箕编织技艺经过多年的积累,具有一套非常完整的工序。虽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传承而唯独没有改变其精美的艺术风格,集自然之美和创作之美于一体,把历史、文化的精髓得以更好的表现,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改革开放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发生改变,吹风机、扬场机、风扇等机械化设备逐渐代替了簸箕,簸箕的使用率越来越低。需求不振势必带来生产的衰落,随着老一辈编织簸箕的能手的离世,核桃峪簸箕编织技艺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青黄不接的局面,挽救传承已势在必行。原标题:《正宁簸箕编制技艺,一起一落、一削一磨都是精品》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澎湃矩阵
新闻报料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