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沿苏州河而行·循声|早期市政和电影业地标

汤惟杰 口述 实习生 刘懿琛 整理
2020-06-28 19:36
来源:澎湃新闻
城市漫步 >
字号

6月6日,苏州河漫步小组和汤惟杰老师一起,从苏州河汇入黄浦江的地方出发,接近一段近代上海市政和电影业发展的往事。完整导览请收听文内音频,文末可见航拍视频。

​​“沿苏州河而行”第一段漫步地图。  陈鑫培 绘制

“沿苏州河而行”之前言。 导览:汤惟杰  录音、声音剪辑:王越洲
现在我们知道苏州河原来叫吴淞江,是汇入黄浦江的。在明代,上海水陆交通的主干道河流不是黄浦江,而是吴淞江,就是苏州河。后来因为上海是冲积平原,吴淞江原有的河道也淤塞了,它的航运功能就有所退化,大规模的河流航运慢慢地就从吴淞江转移到了黄浦江。现在这两条河流的关系就倒过来了,苏州河成了黄浦江的支流。

我们今天要走的苏州河这一岸段里面,大家可能会看到很多桥,这也和上海近代市政有关系。实际上很巧,整个上海的近代市政,煤气、自来水,甚至包括电,都是在苏州河的两边建起来的。 

外白渡桥

“沿苏州河而行”之外白渡桥。 导览:汤惟杰  录音、声音剪辑:王越洲

现在,很多年轻人选择在外白渡桥拍摄婚纱照。  张廷钰 图

外白渡桥也是外地游客来上海热衷的打卡地,不少人选择站在乍浦路桥来拍摄它的全貌。  澎湃新闻记者 康宁 图

外白渡桥大家都很熟悉,它应该是上海黄浦江上比较早的,由于租界出现而诞生的早期桥梁。当年是木头桥,叫威尔士桥,1855年建造的。上海开埠是1843年,但是上海开始有租界是1846年,从租界出现到建桥也就十年左右。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钢结构的桥应该是1907年建造的,完全是一个上海地标式的公共设施。

大家还记得李安的《色戒》,当上海变成日战区的第一个镜头,就在这边。

这个桥在前几年被一段、一段拆开来,重新维护后再装起来。这种钢桁架结构的桥,在苏州河上也不是只有一座,但这一座是在英国造好运过来,在这拼装的。 

外滩源(李家厂)

“沿苏州河而行”之李家厂。 导览:汤惟杰  录音、声音剪辑:王越洲

外滩源原李家厂片区。 btr的Vlog截图(btr完整Vlog见微信公众号“意思意思”)

苏州河南边那一片有绿树的地方,现在这个重新被开发的景点就叫外滩源,它应该可以被看作是上海近代城市的一个起点。1846年英国和上海道签订土地章程的时候,划了公共租界的第一片区域,就是这个地方,在公共租界的土地章程上,这个地点叫李家厂。

沿着黄浦江往南,最南边这条线当时是一条河,叫洋泾浜。过了洋泾浜那个区域就是法国人的租界,所以说洋泾浜是上海英租界和法租界的一条界河。被填掉以后形成的路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延安东路,当年叫爱多亚路,东边就是黄浦江。最西就是公共租界,第一个西边的界限,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河南路。公共租界的扩张主要是由东往西,它的西界不断的往西(推移)。

中国证券博物馆(礼查饭店)

“沿苏州河而行”之中国证券博物馆。  导览:汤惟杰  录音、声音剪辑:王越洲

此次苏州河漫步的起点定在浦江饭店,也就是以前的礼查饭店,带队的汤惟杰老师正在向大家介绍这幢建筑的历史。  澎湃新闻记者 周平浪 图

现在我们身边的这幢建筑就是礼查饭店,它实际上是最近20年在中国电影史的最新材料中被发现的,上海有记载的第一次放映电影的地方。在这里,放了大概有20部片子,都是短片,一部片子也就一两分钟。

携带机器和胶片来的这个人,也住在礼查饭店里面。当时礼查饭店是上海最早的一幢高级西式旅馆,里面基本上都是外国人。饭店每天的住客,在上海的报纸上都会登名字。因为那时到上海来的外国人以做生意为主,它要告诉你今天有哪些新的同伴来上海了,增加你做生意的机会。 

上海大厦(百老汇大厦)

“沿苏州河而行”之上海大厦。  导览:汤惟杰  录音、声音剪辑:王越洲

上海大厦。  张廷钰 图

和礼查饭店一路之隔的这个房子是1930年代的建筑百老汇大厦,现在叫上海大厦。它也是迄今苏州河北岸往南观赏外滩景观的最佳视点。我们以前看过很多上海外滩的风景图,大部分的视点,都是在这个楼顶或者从比较高的楼层往南边拍的。

同时它是从1920年代后期到1930年代出现的第一批明显的带有现代主义建筑外观风格的建筑。后来上海有一家建材公司叫泰山砖公司,专门生产这种外墙面砖。最早这些耐火砖都是要进口的,到了1930年,你可以在上海的建筑月刊上看到泰山砖公司的广告。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上海公报》就在上海大厦签订。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会把会谈、公报放在这儿,是因为这一片是最早的美租界。

我们小时候,是没有人会在这种季节(夏季)跑到苏州河边来的。那个时候,苏州河有一个专有名词,叫黑臭期,一年之中超过300天,河水是黑的。在外白渡桥稍微再往东一点,黄浦江和苏州河当时有一根线,线这边苏州河是黑的,那边黄浦江的水是黄的。那时候,这个饭店(上海大厦)的门、窗都不能打开,太臭了。 

吴淞路(吴淞路闸桥原址)

“沿苏州河而行”之吴淞路闸桥。  导览:汤惟杰  录音、声音剪辑:王越洲
吴淞路原本在上世纪90年代专门造了一座跨河的大的闸桥。因为当时外白渡桥难以承受大量的车辆通行,所以为了改善上海的交通,就在这个位置,跨河建了一条吴淞路闸桥。为了防止上海汛期潮水倒灌,黄浦江水往里面灌,它下面是有闸的,平时水位不高的时候它是放开的,到了涨潮的时候它就可以合起来,而且是悬挂式的,然后外面的潮水进来,就把它压住了,等退潮再把它放开。我记得这座桥的防汛能力是按照千年一遇的标准(建造的)。(吴淞路闸桥现已拆除)

乍浦路桥和光陆大楼

“沿苏州河而行”之外滩源片区(包括乍浦路桥、光陆大楼、新天安堂及划艇俱乐部)。 导览:汤惟杰  录音、声音剪辑:王越洲

乍浦路桥头。 张廷钰 图

乍浦路桥上有不少人停留,对着东方明珠的方向留影纪念。  澎湃新闻记者 周平浪 图

黄浦区虎丘路路口,左边为光陆大楼。  btr 图

这可能是我们本次沿苏州河东段走的最后一次过桥(乍浦路桥),过桥主要是为了看光陆大楼。美国好莱坞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黄金时代的八家大公司,只有两家没有在河滨大楼进驻过,那两家主要以光陆大楼为据点。

光陆大楼建造于1928年,现在已有92年,建成以后它里面有一个叫Capitol Theatre,就是光陆大戏院,也就是光陆电影院,是放映好莱坞首轮电影的电影院。

1981年版上影厂拍的《子夜》,就是矛盾的小说改编的《子夜》,片头有一个镜头是从光陆大楼这边拍过去的。

新天安堂

新天安堂和划艇俱乐部(图中左侧建筑)。 btr的Vlog截图

往这边就是我们现代意义上的外滩源,租界最早是以此为基点辐射开来的。这边是新天安堂,这个教堂大家要知道,实际上它已经不是完整的建筑了。它原本还有一半,教堂建筑应该是一个对称(的建筑),后来被烧掉了。大概是在抗战的时候,它的一半就没有了,那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事情,后来落架大修,在外观上尊重了三零年代被炸掉一半以后的那个建筑的形态(重新修建)。

再往(圆明园路)里面,有女青年会大楼等,它们(建成的日期)有的是1920年代的,有的是1930年代的,(建筑的功能)都换了几轮。 

划艇俱乐部

大家看到路的左手边是差一点被拆掉的划艇俱乐部。当时在上海的侨民,我估计是以英国人为主,比如说在英国的牛津、剑桥有划艇比赛,所以他们的划艇是很传统的运动项目。侨民到这里来后,每年在苏州河上都会举办划艇比赛,平时也有训练,所以他们就建了一个划艇俱乐部,前几年差点被拆掉。

我这里顺口问一下大家,我们现在说到的生活必须的几种公共事业水电气,大家知道在上海水电气这三种公共服务哪一种最早?煤气。同治九年上海就有最早的大英自来火公司(靠近西藏路桥),煤气当时叫自来火,它除了可以在厨房(使用),当时主要是为了点路灯,然后在接下来的电和水里面,电比水还要早一年(引入上海)。 

四川北路(北四川路)

“沿苏州河而行”之四川北路口(包含四川北路、上海邮政博物馆、四川路桥、原上海期刊总会)。 导览:汤惟杰  录音、声音剪辑:王越洲

四川北路路口,合影留念的人。  张廷钰 图

四川北路,当年叫北四川路,它最早时候的北界,就是一条横过来的马路叫武进路,这条武进路当时也是租界在这一片区域的最北端。后来北四川路继续往北,在法理上继续往北的路段就已经不是租界了,但是租界是靠着这个方式来延长的,跨出它的法理意义上的管制区域,实际上它仍然对越界筑路区拥有管理权。

这条四川北路作为上海苏州河北面城市的一部分,有一些重要的特征,比如说它的两边,有着大量的移民,因为上海本身新的市区就是由移民组成的,四川北路两边的移民从广东来的比较多。所以说,我小时候这里还有很多点心店、酒店以粤式为主。那这栋新亚饭店叫(北)新亚,因为南京路上有一个叫新雅,(北)新亚是当时上海一个比较新潮的(饭店),它提供中西餐饮,但是它的中式餐饮以粤式为主。 

上海邮政博物馆(原上海邮政总局)

上海邮政博物馆。  澎湃新闻记者 周平浪 图

这栋就不用说了,现在也是上海非常重要的一个地标建筑,至今它的功能还和1926年初造时的功能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只不过它现在使用得少了。它是邮政系统的博物馆,原来就是上海邮政总局。因为中国近代邮政,上海是一个重要的节点。近代邮政也是英国人向清政府提出,当时邮政还保留着过去老式的(方式),以官府为主,异地、邮驿这样的系统已经不适应现代了,后来在上海、武汉,北京、天津这些城市就更不用说了,就有了第一批的中国近代邮政。

1920年代,这栋房子建造起来以后,是当时远东设施最好的具有邮政功能的大楼。我们小时候,它主要(实行的)是管理邮件的功能,原来每天都有大量的邮包、邮车要在这里中转,小时候我们喜欢到这儿来看看邮票。 

四川路桥(里摆渡桥)

四川路桥曾经有一度叫(里)摆渡桥,当然不是现在这个样子,还是木桥的时候叫“摆渡桥”。为什么另一座叫“外摆渡”,就是在摆渡桥的外侧,东边更靠近黄浦江的地方,后来又造了一座桥,就叫“外摆渡”。而且大家又会发现它有时候又写成“外白渡桥”,因为在最早还是威尔士桥的时候,它是收费的,后来取消收费,那不就白渡了吗?白还有免费的意思。 

四川北路作为早期电影人的居住地和电影取景地

这一片区域,包括整个四川路,出了很多人都跟中国早期电影有关,比如蝴蝶1920年代曾经住在这一带。还有阮玲玉。还有一部分是外国侨民,在虹口的四川北路两边住的比较多的外国侨民是日本人。

大家这几年有没有看过一部电影,就是程耳拍的《罗曼蒂克消亡史》,里面有几个大亨和日本人结仇了以后,商量要去和日本人谈什么事儿,里面有一句话“虹口不要去”,因为虹口当时是日本人的势力范围。

上海期刊总会

四川北路路口瑞泰里。  澎湃新闻记者 周平浪 图

大家远一点看就可以看出来了,那栋红色的公寓建筑(瑞泰里),它的立面还有一点中西结合的样子,你看它是有坡瓦的。那栋房子在我们读书的时候,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我估计不会超过90年代,在那栋房子的比较靠里面一点,它的一楼有一块店面,是跟邮政总局有关系的,是上海的期刊总会。你家订什么期刊,有的时候过了订阅期要去补订,他们就提供这样的服务。 

自来水桥、自来火桥和垃圾桥

“沿苏州河而行”之江西路桥  导览:汤惟杰  录音、声音剪辑:王越洲
走到这里,我要跟大家说一下,因为我们现在离得比较远,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个河滨大楼的门为什么会突然斜上去?因为它原本是一个桥的引桥部分,(后来)被拆掉了。(过去)江西路有一座跨苏州河的桥叫“自来水桥”,自来水桥就是自来水公司要把杨浦水厂生产的自来水运到这边,这里有一个水塔,压力增加,然后通过这个管道就可以输送到河对面,供应苏州河南岸租界部分的用水。因为那边的地价太贵了,不可能在那个地方造一个水厂,这个桥大概也是在1880年代(修建的)。

这个桥为了适应水管(的铺设),因为水管如果(铺设得)太低,船来来往往很可能会撞到,所以桥本身又对自来水的水管有保护作用。这个水管是架在桥的两侧的,所以这座桥又叫“自来水桥”。

上海苏州河上既有“自来水桥”也有“自来火桥”,自来火桥就是西藏路桥。大家别忘了,西藏路当年在南岸有两个大煤气包,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印象,那就是1880年代煤气公司生产煤气的地方。在它的边上造一座桥,就是自来火公司边上的这座桥。

西藏路桥有好几个名字,一个叫自来火桥,它还叫垃圾桥。苏州河上(曾经)有两座垃圾桥,西藏路桥的垃圾桥是比较新的。还有一座就是浙江路桥,就是老垃圾桥。那为什么叫它垃圾桥呢?不是说这个桥是用垃圾做的,而是桥边上,特别是北侧的沿河河岸是运垃圾的码头,所以说他们就得名叫垃圾桥,新旧垃圾桥。

河滨大楼

“沿苏州河而行”之河滨大楼(包含导览时的讲解及在河滨大楼内的分享)。 导览:汤惟杰  录音、声音剪辑:王越洲  讨论空间提供:陈仲伟

河滨大楼。  张廷钰 图

河滨大楼。  btr 图

这个就是河滨大楼了,这栋大楼实际上是一个长条型的,江西路、天潼路北、苏州路、河南路四条路围起来的,这样一个区块。大家如果去看它的平面,它是一个非四方形的,实际上是个流线型,s形的(建筑)。造这个房子的业主,就是和平饭店北楼的沙逊洋行。这个房子在1880年代就属于沙逊集团。这一片地,是他从上海的第一代大买办手里面买到的,叫徐润,他大概花了9万多两银子把整个一大片地全部买下来。

这个房子造得很慢,到完工大概经过了四年时间,因为上海在1932年初发生了一二八事件。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房子,不是原来的河滨大楼的外观。因为1978年上海住房紧张时,在这套房子上面加了三层。这套房子加了三层以后,现在一共有700个单元,可以住700户人家。它的建筑面积从原来4万平方米不到,大概3万9千平方米,到现在大概有5万4千平方米的建筑面积。

河滨大楼的地砖。  澎湃新闻记者 沈健文 图

河滨大楼里的吊灯。 张廷钰 图

河滨大楼里的旋转楼梯。  btr 图

河滨大楼里摆放的旧沙发。  澎湃新闻记者 周平浪 图

当年,好莱坞的很多公司在这里办公,包括美国电影协会在上海的分支机构,也在这里待过。

我们现在能够查到的好莱坞公司,从1933年有记录开始,一直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因为我所依据的这本《上海行名录》,到这一年的年底就不再出了。也因为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各种各样的事业都受到了影响,从这(《上海行名录》)里面我发现,八家好莱坞大公司里有六家都先后曾在这里设过办事公司。

记录中最早搬进来的是米高梅公司。它于1931年来到上海,原来在南京路63号,1933年7月搬进河滨大楼,记录上应该是早于七月的,很可能是当年的上半年。具体的房间是在我们去的二楼,实际上就是标成一楼的138到141房间。

第二家是华纳兄弟公司。1935年至1938年在河滨大楼,1938年以后迁到乍浦路桥对面的光陆大楼,后来一直在光陆大楼。一直到1941年以后,上海好莱坞的各家公司全部停业。因为日本人不再允许美国电影进来,到1945年他们复业以后,华纳公司还在光陆大楼。

唯一没有在河滨大楼里面待过的两家好莱坞公司,一个是派拉蒙,一个是20世纪福克斯,当年叫福斯公司,他们一直在光陆大楼。但是有一些公司是两边都换过地方。所以说,当时的上海电影和美国电影业之间的关联非常紧密,而且恰巧就是在实际的空间位置上,他们的分支机构就在这两栋楼里。

当时还有美国电影协会,实际上就是美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现在给美国电影分级的这个机构,他们当时在河滨大楼里面也有一个分支。二战结束以后,有一家英国电影公司也在这幢楼里面,就是鹰狮电影公司

河滨大楼走道窗外的苏州河。 澎湃新闻记者 康宁 图

住在河滨大楼里的猫。  btr 图

美国电影公司在这个地方设办事机构并不奇怪,因为历史上这里是美租界,而且还有一点就是在美国电影圈,特别是好莱坞的电影公司的那一批老板全都是犹太人,而河滨大楼的业主沙逊就是犹太人,这也是天然有亲和力的。 ​

彩蛋:航拍视频《沿苏州河而行,与电影业有关》。讲解:汤惟杰  航拍:周平浪  拍摄:btr 沈健文  剪辑:周天鸣(02:29)
(作者汤惟杰系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本文图片均来自同行志愿者,康宁配图。音频由王越洲录制和剪辑。)
    责任编辑:沈健文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