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欧文·戈夫曼:你是什么“人设”?
原创 明白知识er 明白知识 来自专辑通识日历
我们都知道,明星在大众面前是有「人设」的,好的「人设」能够为明星吸引粉丝,增加话题量。
「人设」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人设」一词来源于戏剧或小说,是对剧本或小说中角色的人物设定。莎士比亚在名剧《皆大欢喜》中曾书写过一句台词:
「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不外是一群演员。每个人的一生都扮演着许多角色。」
是的,不只是明星,我们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时时「表演」。美国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 )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这本书中把这种「表演」看作是一种有着自身规范的社会互动。
|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作者:[美] 欧文·戈夫曼
译者: 冯钢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
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切行为,在某种程度上,都可以被认定为一种特定的表演行为。当一个个体出现在大众面前时,他(她)总会有意无意地筹划设计他(她)的行为方式,塑造一个别人眼中的「自我」。
为了解释这一点,戈夫曼引用了法国汉学家葛兰言(Marcel Granet)举的一个例子:中国人在长辈面前会呈现「表演」状态。
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与朋友和长辈的相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在比较亲近的朋友面前,你或许会「口无遮拦」,但在父母亲戚面前,「持重」是必不可缺的:必须衣着得体、言行举止要做到端庄。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倾向于在人前「表演」呢?戈夫曼在书中给出了答案:
「一个人有多少个社会自我,这取决于他关心多少个不同群体的看法。」
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通过「表演」这种自我呈现的方式,人们可以塑造一种顺应大众喜好的印象,并期待着他人给予他预期中的回应。
例如,在学生眼中的大学教授,通常是风度翩翩、温文尔雅的知识分子,因为在师生关系中,只有这样的「呈现」才符合情境预期。
另一方面,人们通过「表演」来形成自己的符号,以此来强化自己的个性特征,我们上面所说的明星立「人设」,就属于这种。
从上个世纪末开始,社会学家关注的重点从宏观的社会问题转移到了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上面,即微观层次上。在这本书中,戈夫曼借用戏剧表演的术语,将整个社会生活比作一场盛大的演出,提出了著名的「拟剧理论」。
「拟剧理论」将社会交往的地方划分为两个领域:分别是「前台」和「后台」。在前台,人们努力迎合社会预期,拼命做一个好演员。在演出期间还会使用诸多「设备」,如表演者的外表、形象、举止等等,最终呈现一种能被他人和社会接受的形象,比如律师们会竭力维护自己西装革履的精英外表。
当然,表演者也不是每时每刻都处在「社会性自我」的约束中,他们也会来到后台,将自己与观众席隔离起来,在这里,他们可以肆意地放松身心,袒露他们的「人性化自我」。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给每个人提供了一个十分方便快捷的「前台」,比如,我们在朋友圈发照片之前,往往会精心挑选,仔细修图,来展示自己生活中好的一面。
可以看出,随着网络的日渐发达,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印象。然而在整个社会这个大的舞台上,总有人会遇到表演形象崩溃的时刻,戈夫曼认为,这时,人们就需要进行自我印象管理,他认为:
「生活中的表演者其实和艺术舞台上的演员一样,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员,有三种更为宏观的方法:理想化、神秘化以及好好挑选伙伴和观众。」
搞清楚自己所处「舞台」的规则,将「前台」与「后台」分清,这样会更有利于你的前台呈现。所谓距离产生美,也是这个道理。隔绝了后台和观众,才能让观众对你台前的表演印象更深刻。
成功的表演更需要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除了自我的管理外,还需要精心操控和整个剧组的努力。
我们都是生活中的演员,有时会表演,有时会来到自己的后台。日常生活中的「表演」也不是虚伪做作,而是我们在社会上生存的必备技能。有人选择戴上面具,有人选择真诚面对自己,如何选择,我们可以自己决定。■
参考资料
欧文·戈夫曼.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冯钢(译 ).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原标题:《你是什么「人设」?》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