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烟叶+”带富一方农民

2020-06-25 05:4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近日,在宜阳县高村乡杜渠村外的烟田里,村民赵怀少和两名同伴忙碌着。三人配合默契——一人用锄头勾起烟叶,另外两人摘掉长势不好的烟叶、除掉土里的地膜。

不远处,技术人员李豪低着头看手机上的“Rainet云灌溉”App。他一会儿盯着屏幕看监控,一会儿查看实时数据、去地头看看灌溉设施运行情况。一个上午,赵怀少的劳动小组拾掇了300棵烟叶,李豪的微信步数超过一万。

李豪和赵怀少“上班”的这片烟田属于我市宜阳县烟叶产业综合体。这个综合体位于高村乡,共3000多亩土地,集约种植烟叶、红薯、谷子、药材、蔬菜等多种农作物,带动了高村乡杜渠、王莽、四土地、纪彰4个村近2000户村民脱贫致富。

高村乡距县城35公里,地处浅山丘陵地区,气候适宜、交通便利,除了烟叶,红薯、药材、蔬菜、玉米等的种植面积也很可观。这些优越条件吸引我市宜阳县烟叶产业综合体落户于此,并从今年4月开始运营。

“以合作社为经营主体,推行产业基地化、技术绿色化、经营集约化、服务现代化生产模式。”宜阳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副经理王惠说,综合体以烟叶为主,协调发展特色红薯产业和贵妃梅、大棚蔬菜、谷子种植。运营模式上由烟草部门提供技术,政府流转土地,企业负责运营,农民收取土地租金并在家门口就业。

尽管综合体运营时间不长,但这种“烟叶+”经济已经让各方都尝到了甜头。

脱贫户宋百超今年71岁,以前一家4口靠着几亩薄田生活。

到综合体上班后,他每个月稳赚2000多元,又在村里的帮助下承包了15亩地种起红薯、谷子。如今,宋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成了村里脱贫致富的模范。

杜渠村一处漂亮的农家院是综合体工作人员的驻地。临近中午,农家院女主人伊妙云在厨房里忙着给大伙儿做饭。

“我嘴笨,不知道咋说,反正现在在家干比以前出去好多了。”伊妙云说,她早些年长期在外打工,离家最近的工作地点也在偃师,经常一两个月不回家,收入也并不高。综合体“开张”之后,她一打听情况,就立刻辞了外边的工作,回家上班。一天60元,主要是给烟叶锄锄地,家里有事儿抬抬脚就能回去……对庄稼人来说,早上5点多出门伺候地根本不算啥,既能拿工资又能照顾家里才让人高兴。

综合体的运营企业顺福烟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算了一笔账:短时间内整合当地300名至500名闲散劳动力,带动近2000户村民参与,形成长期稳定雇工,让用工成本大大减小。在烟草部门的支持下,他们的育苗、机耕、植保、移栽、覆膜、采收、烟叶运输、烟叶烘烤、烟叶分级全过程逐步专业化,提高了生产水平和经营效益。

除了烟叶,眼下他们正在繁育种薯,培育特种花卉、苗木,生产反季节或适宜高温环境的蔬菜、瓜果等,利用植物生长节点,探索不同作物大棚、土地使用最佳时间。

96座蔬菜种植大棚,打造“王莽文化—贵妃梅养生—运动康体—田园休闲”四大特色旅游产品体系……在最新的发展规划中,高村乡提出利用综合体,打造花卉型田园综合体及田园养生旅游目的地品牌。(洛阳日报)

原标题:《“烟叶+”带富一方农民》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