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大外交|中欧领导人视频会晤:两大关键时间点之际的重要协调

澎湃新闻高级记者 于潇清
2020-06-24 18:27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速报 >
字号

在中国同欧盟建交45周年的大背景下,原定于3月份举行的中欧领导人会晤在推迟三个月后圆满完成,无疑使今年中欧之间重大外交议程又向前跨出了重要一步。

据外交部网站6月23日消息,外交部欧洲司司长王鲁彤当日向中外媒体详细介绍了第二十二次中国-欧盟领导人视频会晤的有关情况。王鲁彤表示,此次会晤双方领导人就抗击疫情、恢复经济、国际形势、中欧关系、双方各领域对话合作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等广泛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的沟通。会晤体现了中欧相互支持、携手合作、支持开放型世界经济、维护多边主义、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的积极意愿,增进了双方理解与互信,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则称这次会晤是一次“坦诚而又激烈的对话”。

主席+总理的高配会晤

的确,相比于历年的中欧领导人会晤,今年的会晤可说是非常特殊的一次,不仅因为会晤通过视频连线方式进行,也因此次会晤还有更值得关注的地方。

相比于以往,此次会晤中欧没有按常例举行双方领导人共同主持的联合记者会,也没有发表联合声明。但双方除了正式会谈之外,习近平主席也特别同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了会谈,这是欧盟领导人换届之后同中国国家元首第一次正式会面,这种主席加总理的“高配”传递出了中方对当前中欧关系的重视程度。

在会晤之后欧方举行的记者会上,米歇尔表示,近年来中欧关系不断发展。我们的经济相互依存度很高,我们必须共同应对全球挑战,例如气候行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等。与中国进行合作既是机遇也是必要的。

冯德莱恩也提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流行以及许多重大的双边和多边挑战表明,中欧伙伴关系至关重要,无论是在贸易、气候、技术和捍卫多边主义等方面。但同时她也指出,为了使中欧关系进一步发展,双方关系必须变得更加基于规则和对等,以实现真正的公平竞争环境。

面对当前世界新冠疫情大流行的挑战,面对美国不断倒向单边主义、放弃多边主义的做法,中欧之间的协调越发受到各方关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中国对外关系现在面临一系列挑战,在此情况下,中欧关系扮演着稳定器的角色。如果中欧关系往下走,可以说中国整个外部环境会恶化得更明显,而如果美欧在一些方面形成合力的话,对我们的影响也会更大。

崔洪建指出,中欧合作对当前国际局势是有积极意义或者说负有责任的,它涉及到世界经济复苏、对全球化的维护,如果中欧之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能够稳定住,至少可以说是对所谓“脱钩论”和当前逆全球化态势的一次有力反击。

两大关键时间节点

今年是中欧关系“大年”,双方原本计划了一系列重大外交议程,其中包括原定于9月在德国城市莱比锡举行的“中欧峰会”,现在受到疫情影响,许多重大外交议程都被推迟。不过,此时举行的中欧领导人视频会晤恰逢两个关键时间节点。

首先,欧盟对华关系和政策正处在发生重要转变的时间节点上。去年,欧盟发布对华政策报告,首次将中国称为“系统性对手”,而今年4月欧盟机构换届之后,欧盟内部也不断发出需要调整对华关系的声音。

6月9日,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在同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共同主持第十轮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时就曾表示,欧盟对华关系已经到了双方应该做出重要承诺的时间节点,欧盟不能再简单地以过去一贯的策略对待中欧关系。之后,博雷利也在其个人官方网站上写道,欧盟不会在中国与美国之间选边站队,也不会和美国一起来反对中国,欧盟外交侧重多边主义与合作,虽然会有挑战,但我们必须学会以“欧洲人的方式”来处理对华关系,拥有更多“战略自主”。

崔洪建解释道,中欧关系在发展过程中随时都要调整,我们必须要适应这种利益格局的变化。其实几年前欧盟就曾经提出过这些问题,说要“再平衡”对华政策,实际上指的就是利益格局重新平衡的问题。中欧双方当下已经到了要重新界定彼此权利和义务的阶段。

其次,中欧双方的投资协定(BIT)谈判也正在关键时间节点上。自2013年开始,欧盟和中国举行投资协定谈判,至今已近7年,到今年5月底共举行了29轮谈判,仍没结束。眼下双方即将签署中欧地理标志协定,这意味着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又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根据新华社6月22日报道,关于中欧投资协定,中欧领导人注意到谈判取得的进展,重申致力于在2020年达成协定。双方领导人期待达成高雄心水平的协定,同意将尽最大努力尽快就公平竞争方面的规则达成共识。

欧盟官网介绍此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成果时,也大力强调有必要推进雄心勃勃的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谈判,以便解决当前市场准入不对称问题,并确保公平竞争。

眼下,中欧之间的投资合作面临调整。根据《欧洲时报》4月援引德国研究机构的数据指出,2019年中国对欧盟投资下降了33%,只有120亿欧元。报告称投资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欧盟的投资限制,虽然中国企业仍有浓厚并购兴趣,但投资监控使并购很难得到批准。

而中国欧盟商会6月10日也发布报告指出,目前欧洲在华企业中有41%的受访企业认为在2019年注意到了中方推进了一定的市场开放。但它们同时认为仍然需要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上进行深刻、实质性改革。

崔洪建指出,实际上中欧投资协定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投资协定,实际上里面承载的东西很多都超出了投资或贸易的范畴,欧盟方面关注的是中方的体制,包括中方的政策内容及其落实情况。欧方之所以看得如此之重,是因为他们实际上是想通过BIT谈判来评估中国当下究竟如何处理政治和经济的关系。

谈到BIT的下一步前景,崔洪建表示,欧盟方面谈判时有两个原则,一是对等,另一个是公平。所以一些技术性的问题,比如知识产权、投资市场开放的负面清单等等相对容易解决,难就难在欧方可能需要中方在例如国企补贴以及强制技术转让等问题上做出一些保证。

德国角色值得关注

下一步,中欧双方都期待举行已被推迟的德国莱比锡“中欧峰会”,不少分析人士还将之与中欧投资协定何时能正式签署挂钩。

作为莱比锡峰会的承办方和推动者,德国也即将在下半年成为欧盟轮值主席国,德国外长海科•马斯此前表示德国希望利用其即将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的机会来调节中美关系,马斯强调欧盟有很多重要议程需要与中国讨论。而现任欧盟委员会主席的冯德莱恩又曾担任过德国国防部长,德国在未来一段时间中欧关系之中扮演的角色尤为突出。

就在此次中欧领导人视频会晤前十天,李克强总理刚刚与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了视频会晤。默克尔在会晤中特别强调,德方愿以今年下半年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为契机,同中方共同筹备好欧中高层交往,推进既有机制性对话,加快欧中投资协定谈判,加强欧盟、中国、非洲三方抗疫合作,推动德中、欧中关系取得更大发展。

默克尔6月18日也在德国议会发言时表示欧盟各国应该对中国实行统一的政策,以便将欧洲的价值观准确传达给北京。

崔洪建说道,眼下欧洲内部一定程度上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声音来引导或者说来协调统一行动,从这个角度说即将担任轮值主席国的德国刚好契合这一角色。一般来说大国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的时候,由于本身的资源和影响,它在欧盟层面推进的事情也会更多和更有效。

在此背景下,德国本身对中欧关系怎么看也一定意义上左右着下阶段中欧关系的发展趋势。此前担任德国驻华大使、现任德国驻欧盟代表的柯慕贤近日在接受《南华早报》采访时表示,德国不会接受一个“半成品”的中欧投资协定,认为目前该协定有关内容在保护欧洲投资者在华利益方面的谈判进展“相当有限”。

而路透社6月15日也在报道中披露,德国正在起草担任轮值主席国期间的政策计划,其中包含了推动欧盟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立场的有关内容。

崔洪建指出,默克尔已经是最后一个任期,所以无论在政策上还是外交上德国都有更大的空间。因为她没有了连任的压力,也有强烈的意愿希望留下自己的“政治遗产”,综合这两个因素,德国无疑将在下一阶段的中欧关系中扮演一个主动的角色,也需要我们谨慎加以应对。

    责任编辑:朱郑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