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成都首创改进学校评价方式,扭转以成绩评价教育质量倾向

红星新闻
2020-06-24 09:11
教育家 >
字号

近日,成都市印发《区(市)县“五育”并举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实施方案》和指标框架,属全国首创,将通过建立五育并举、科学多元、导向明确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多方参与、考核激励、整改提升的评价制度体系,引导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改进质量管理,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教育质量的倾向,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调适质量评价“指挥棒”

从五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全国教育大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了《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简称“三文一会”),标志我国基础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和全面提高育人质量新阶段。

成都市抓住教育质量评价这个“牛鼻子”,以中央政策文件为依据和目标指南,以成都市教育局与中国教育学会合作开展的教育部教育综合改革重大课题《落实“不唯分数”: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机制与对策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从德智体美劳五个维度,提取核心要素科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每个维度赋予相同权重,以“五育并重”破除唯分数、唯升学率的评价导向。

德育方面将师德师风、德育工作机制及成效、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理想信念、人格品质、规则意识、行为习惯等作为评价要素;

智育方面涵盖学前教育保教水平、义务教育学业质量、高中阶段升学情况、学生课业负担等要素;

体育方面主要考量体育师资、场地、课程以及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体育技能、体质健康等;

美育方面包含了队伍建设、课程设置、器材配备情况、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生审美能力及艺术技能等内容;

劳动教育方面除了师资、课程、场所外,更加突出学生参加学校、家庭、社会劳动和服务等情况。

改进评价方式

让教育评价从模糊向数据转变

据介绍,传统的教育评价方式最大的不足就是主观评价较多、客观评价较少,部分指标评不了、评不准,评价结果定性的多、定量的少,导致评价结果缺乏可信性、权威性和指导性。

而从2008年开始,成都市先后在全国率先实施义务教育均衡监测评价、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评价和教育国际化发展水平监测评价,逐步建立了一套科学完善的教育评价制度,实现了教育评价从模糊向数据转变,定性向定量转变,经验向实证转变的三大转变。

同时,作为全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验区,成都市建立专业引领、第三方评价的战略合作机制,每年委托专业评价机构,对学生的学业发展水平、品德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和学习环境监测等进行监测,形成评价报告并开展专业培训和解读。

成都市实施区(市)县“五育”并举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将结合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等监测评价工作,参考法定数据和有关公告数据,委托第三方专业评价机构,围绕指标体系和评价要点,研发评价工具,检验量表信度、效度,提高测量工具的精度和准度,通过分类抽样监测,全面客观采集相关信息,运用科学分析方法,让每个指标可量化、可比较。同时结合实地随机抽样调查,对有关指标进行核实和印证,进一步提高评价的针对性、准确性、公正性。

此外,成都强化评价结果运用,发挥评价的引导、诊断、激励、改进功能,每年对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结果优秀及进步显著的区(市)县教育部门进行通报表扬,对教育质量连年相对靠后和整改不力的区(市)县教育部门及相关负责人进行约谈问责。同时评价结果还将作为各区(市)县教师职称评选名额分配、教育综合奖补经费安排及其它评先评优、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和参考。

(原题为:《全国首创!成都改进学校评价方式,扭转以成绩评价教育质量倾向》)

    责任编辑:徐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