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首个新冠“救命药”地塞米松试验初步数据公布,可使有创通气患者死亡风险降低35%
原创 奇点糕 奇点网 来自专辑新冠病毒研究进展
从新冠疫情爆发到现在,大家最想听到的消息之一,大概就是有了能降低患者死亡率的“救命药”吧。比如瑞德西韦就曾被称为“人民的希望”,可见期望之高。所以前两天,看到牛津大学团队公布的RECOVERY试验数据,奇点糕还真是激动了一把:老牌激素地塞米松,用在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治疗中,能够降低死亡率!
今天这项“康复”试验的初步数据,以预印本的形式在medRxiv平台发布:总体上,地塞米松治疗组患者的28天死亡风险降低了17%(HR 0.83),其中需要有创通气患者的死亡风险降低了三分之一,需吸氧治疗患者风险下降五分之一[1]。
作为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除了能治疗过敏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之外,对付各种炎症也是一把好手,医生们选择它,要的也就是这个抗炎作用。此前已经有很多研究显示,新冠肺炎患者,尤其是重症患者身上,往往会出现一种免疫过度激活的状态,又被称为“细胞因子风暴”(CRS),过度激活的免疫会造成损伤,威胁患者的生命[2]。
目前被提出的CRS可能机制(图片来源:《科学》)
像地塞米松、IL-6抑制剂托珠单抗等能够抑制免疫的药物,就可能缓解免疫过度激活造成的损伤。但抑制免疫过头了,新冠病毒肯定又会趁机占到上风,所以医生们对这些药物的使用也是有所顾虑。
而且地塞米松的使用,还可能导致一些副作用,早在17年前抗击SARS时,国内就有不少这方面的报道。因此在本次新冠疫情当中,国内诊疗指南也建议慎用激素,主要用于重症患者的治疗,国外就更是众说纷纭,没个定论了。
所以才有了RECOVERY这项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这项试验从英国NHS下属的176家医院中,入组了11320名需住院治疗的新冠肺炎患者,分为多个组考量不同药物的疗效。其中有6300多名患者,参与了试验的地塞米松治疗部分。
在随机分组时,有16%患者需要有创通气(上呼吸机)或ECMO支持,60%需要吸氧治疗,剩下的24%则不需要呼吸支持。全部患者按照1:2的比例,分到标准治疗+地塞米松治疗组或标准治疗组,地塞米松用量是每天6毫克,持续10天。
除了地塞米松,两组患者也都有大约四分之一使用了阿奇霉素治疗,而使用磷酸氯喹、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瑞德西韦等其它药物的比例非常低,这样就保证试验主要终点——患者28天死亡率方面的干扰因素较少。
此前主要终点的数据已经公布:地塞米松组患者的28天死亡风险降低17%(HR 0.83),其中有创通气患者的风险降低了35%(HR 0.65),死亡率绝对值下降了11.7%,而需吸氧治疗患者的这两项数字,分别是20%(HR 0.80)和3.5%。
牛津团队同时发布了磷酸氯喹和地塞米松的数据而预印本中更详细的数据则显示,对于不需要呼吸支持的那20%患者,地塞米松的使用可能有害无益,使患者的死亡风险相对上升了22%(HR 1.22),死亡率绝对值上升3.8%,因此地塞米松的使用还是要集中在重症患者身上。
如果以患者从出现症状到用药的时间,区分地塞米松疗效的话,那么地塞米松的获益,主要是集中在症状已出现超过7天的患者身上,这些患者的死亡风险相对下降了32%(HR 0.68),而症状出现不足7天的患者无明显获益。
此外在次要终点上,地塞米松的使用也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12天对13天),增加了患者28天内的出院可能。地塞米松组患者病情进展到需要有创机械通气的风险也有所下降(HR 0.76),但主要限于试验开始时就需要吸氧的患者。
随着RECOVERY试验的初步成功,英国已经批准使用地塞米松治疗需要呼吸支持的患者,而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也表示,全球范围内的地塞米松需求,都会随着这一消息而激增[3]。
但是在前天,《科学》官网报道了由于印度等国的疫情,地塞米松供应链可能出现问题,这还真是让人忧心忡忡[4]……地塞米松如此廉价且有用的药物,还是希望能尽快被用到全球抗疫的努力当中,不要出什么问题啊。
参考资料:
1.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6.22.20137273v1
2.Moore J B, June C H. 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 in severe COVID-19[J]. Science, 2020, 368(6490): 473-474.
3.https://news.un.org/zh/story/2020/06/1060412
4.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20/06/corticosteroid-drug-recently-shown-reduce-coronavirus-death-risk-could-run-out-experts
头图来源:Pixabay
本文作者 | 谭硕激素使用的经验,要不要学一下国内呢?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