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八十年代的农村集市

2020-06-23 12:0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李百军 凡是摄影

| 凡 | 是 | 摄 | 影 |

农村的集市都是地摊的形式,多少年来一直未曾改变。

人民公社时期,社员天天在生产队里干活,什么挣钱的买卖也不让干。要是私自赶集卖东西被抓住了,就按照投机倒把论处。轻者要你到村里社员大会上做检讨,重的还要挂上牌子游街示众,吓的社员谁也不敢越雷池半步。直到1978年三中全会召开以后,人们才慢慢地放开了胆子,试探着到集上,做些自家农副产品的小买卖。

到了八十年代初期,农村地摊基本就放开了。五天一个集市是农村唯一的进行商品交换的集散地,村民们当然不会放弃这难得的机会。天刚蒙蒙亮,那些十里八乡的村民挑着货担和推着独轮车,把自家种的青菜等农产品,连同自家养的家禽拿到集市上来卖。有些头脑灵活的,就把外地的紧俏商品贩卖回来,就比卖菜的村民卖的多。

赶集的人多,集市上特别热闹,买卖讲价的和争抢摊位的吵嚷着,远远就能听见。有些会炒菜的农村厨子,到集市上垒个地锅子,为赶集的村民提供热腾腾的饭菜。过晌时候,那些赶集的农民,咬咬牙买上一碗两角钱的大锅菜,再喝上一角钱的老白干。更多是那些省钱的,索性就买二分钱一碗的白开水,就着咸菜啃窝头。

卖香椿(1980)

卖烟叶(1981)

卖豆腐(1982)

白铁摊(1982)

卖菜种(1982)

卖油条(1983)

卖扫帚(1985)

卖香烟(1985)

卖羊肉(1985)

卖青菜(1986)

卖蒸包(1986)

卖毛线(1986)

卖豆沫(1986)

卖竹篮(1986)

卖散酒(1987)

卖猪肉(1987)

卖粉条(1987)

卖瓜子(1987)

地锅子(1987)

卖大鹅(1988)

卖炸货(1988)

卖大饼(1988)

卖水饺(1988)

卖大蒜(1988)

卖开水(1988)

卖豆饼(1988)

卖门钱(1989)

卖粪篓(1989)

卖山羊(1989)

卖海货(1989)

卖煎包(1989)

卖挂历(1989)

END

李百军

1955年出生于山东沂蒙山区农村家庭,从七十年代开始摄影。曾在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地办过摄影展,也出版发行过几本书。

点击查看李百军其他摄影作品:

—【凡是摄影】—

(长按二维码可识别、关注)

| 带你进入摄影大师的世界 |

原标题:《八十年代的农村地摊-李百军作品》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