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细胞》报告,揭开中性粒细胞支持下的癌转移机制

2020-06-22 11:3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文/陈根

癌症转移是指癌症发展到了中晚期癌症细胞的扩散,在其他器官产生新的病灶,这个病灶的癌细胞仍然有原病灶癌细胞特征。一些诊断书说某部位发现了“转移癌”,这个“转移癌”不是新的癌症,正是指癌细胞转移或者说扩散到了该部位形成了新的病灶。

癌症发生转移是因为癌细胞能侵入病灶周围的淋巴系统,或者癌细胞进入血液,癌细胞随淋巴或者血液运行,当因为某种原因癌细胞在某器官的淋巴管或血管壁停留时,癌细胞就会透过淋巴管或血管在该器官生长,形成新的病灶。一些对癌转移有亲和性的器官,如肝、肺、骨髓、脑及肾上腺等器官都是比较容易发现转移癌的部位,而脾、肌肉等则很少出现转移癌。

癌症的转移背后是复杂的生理病理学机制,也是医学界的研究重点,近年来,不断有研究发现,癌症的转移帮凶包括了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成纤维细胞,甚至是血小板也能帮助癌症转移,而近日的《细胞》再度发布研究报告,揭开了中性粒细胞支持癌症转移的病理学机制。

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中性粒细胞主要的作用是吞噬细胞,当人体出现一些感染或炎症的时候,中性粒细胞会从骨髓中释放一部分,血液中其他的部分中性粒细胞会赶到有炎症的地方,吞噬细胞和细菌。

在受到病原体、细胞因子等刺激时,中性粒细胞就会发生一种特殊的死亡,把细胞内部的许多物质吐出来,形成一张以DNA为骨架,镶嵌着各种蛋白的网,也就是NET,让这张网来捕获和消灭病原体。

但近年来的几项研究却显示,NET这张网却可能捕获在血液中循环的癌细胞,甚至是通过唤醒休眠癌细胞的方式,促进癌症的远处转移。此前的研究大多是在小鼠模型上进行的,小鼠癌症和人体癌症的区别比较大,同时研究也没有进一步深究NET促进癌症转移的具体机制,还停留在“偶然捕获”这一步。

而在本次的研究里,来自中山大学宋尔卫院士团队发现,中性粒细胞的一种特殊死亡方式——胞外诱捕网(NET),竟然会成为癌症向肝、肺等器官转移的关键机制。具体来说,血液中来自NET的DNA成分(NET-DNA),会被癌细胞表面一个名为CCDC25的受体识别,两者结合就相当于给癌细胞释放了导航指令,把它们吸引到肝脏,形成远处转移灶。

而临床上的乳腺癌和结肠癌患者数据也显示,肝脏周围NET较多,与癌症更容易肝转移有关,患者癌细胞的CCDC25受体表达水平高,也与预后较差直接挂钩。因此阻断中性粒细胞的这条促转移机制,可能是未来治疗肝转移癌的关键。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