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医者|支援伊拉克抗疫医生继续援藏工作,“这是我的使命”

澎湃新闻记者 邓雅菲 实习生 陈紫嘉
2020-06-20 12:03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编者按】

医者仁心。

在我们身边,有大量默默奉献的医生,为我们的生活护航,但这些奉献往往因司空见惯而被忽略。澎湃新闻推出“医者”系列稿件,呈现优秀医生的故事,为医患之间的相互理解提供一个角度。

“沿途可以看到,这个国家伤痕累累,路边的村庄都有被炮火轰炸过的痕迹,断垣残壁、影影绰绰,还有很多军事设施,可以看到挖开的壕沟、架起的兵站,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恐怖组织。尽管有警卫车开路护航,走过这些区域的时候,我们的车也是一路飞驰,车速一直保持在140、150迈,中间不敢停顿……”

2020年3月28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支援伊拉克专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徐永昊在日记中写下他的援外经历。

这段“惊心动魄”的描写,只是他在伊拉克支援抗疫的50天里普通的一天。

3月7日下午,应伊拉克红新月会请求,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派遣援助伊拉克防治新冠肺炎医疗专家组(以下简称专家组)一行7人从广州飞赴巴格达。援助期间,专家组每天要在荷枪实弹的安保护送中出行工作,有时需要穿着防弹衣穿越安全形势紧张的地区。

4月26日,专家组圆满完成任务回国,徐永昊在5月又返回西藏林芝继续援藏工作。“在伊拉克我们肩负重任,为国际战‘疫’贡献中国力量,向伊拉克人民传递抗击疫情不畏艰难的决心和实力。并且,作为团队里唯一的临床医生,我还要保证队员们的安全,让大家都能够平安回来。”6月17日,徐永昊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讲述他在伊拉克支援抗疫的经历和他对于医者这份职业的感悟。

徐永昊。 图片来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穿防弹衣支援抗疫

“世界从来都不是一座孤岛,而是一个大家庭。”

怀着这样的信念,徐永昊成为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派遣援助伊拉克防治新冠肺炎医疗专家组成员之一,这是中国向海外派遣的第二支抗击新冠疫情医疗组,也是截至目前在海外工作时间最长的一支队伍。

专家组在伊拉克支援抗疫时发现,当时伊拉克疫情尚处于早期阶段,如何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

“我们直接去救治病人作用有限,在宏观层面帮助当地加强防控措施、提高临床治疗技术水平的作用更大。”徐永昊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由于当地居民防疫知识缺乏、防护物资不足,加上医疗水平相对落后,检测能力有限,一旦疫情暴发导致医疗系统无法负荷,后果将不堪设想。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专家组中的疾控、流行病学、重症治疗专家为伊拉克优化防控方案、指导当地医护人员以及在伊中资企业;3位90后专家负责搭建核酸检测实验室和安装医学影像设备室。

专家组前往伊拉克苏莱曼尼亚省。 图片来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徐永昊坦言,在伊拉克,专家组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路途上的潜在危险。

伊拉克库尔德自治区(简称库区)是其中一站,这是位于伊拉克北部的一个高度自治的区域。去往库区途中,徐永昊看到,路边的村庄都有被炮火轰炸过的痕迹,还有很多军事设施,挖开的壕沟、架起的兵站。

当时,坐在防弹车里的他精神高度紧张,“据说我们路过的这片区域可能会有地雷,说实话,还真的有点害怕了,眼睛紧紧盯着窗外的一切,脑袋里面闪现着战争电影大片的情节片段。”

尽管危险可能就在眼前,专家组在50天内仍穿着防弹衣不停奔波。

“虽然有点害怕也必须前进,比如在库区,有1400多名中国同胞在这里工作、生活,也有很多中资企业。我们希望借助我们的抗疫经验,发挥我们的专业特长,真正帮助当地政府做好新冠肺炎的防控。这里还有很多中国同胞,希望我们能给他们带来防疫专业知识和战胜疫情的信心。”徐永昊说。

伊拉克库尔德自治区卫生部部长和当地的疾病控制专家一同会见中国志愿专家团队。 图片来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救星来了”

“看到你们就像看到救星一样、亲人一样,让我们吃了一颗大大的定心丸。”一位在伊某中资企业负责人的一句话让徐永昊印象深刻。

据徐永昊介绍,向在伊拉克的众多中资企业进行疫情防控指导,也是志愿专家团队此行的重要目的,要“控制输入,尽量做到零感染”。

徐永昊尤记得,3月30日,专家组出发前往伊拉克苏莱曼尼亚省的两家中资企业进行疫情防控指导,途中需要翻过一座海拔大约1000 米的高山,一路颠簸,三个多小时才抵达目的地。

“见到中国同胞时,我分明可以看到他们眼中闪烁的泪光。在异国他乡,在全球疫情这么严峻的时刻,我们带来的不仅是疫情防控的专业意见,更是祖国人民的关心与问候,让他们更有信心战胜疫情,继续在这里安心工作和生活。”徐永昊说,在实地考察时,有时专家组晚上六七点才能到一个企业营地,但员工们总是耐心等待,能来的人都来了,并表示“无论多晚都希望与你们见一面”。

志愿专家团队在伊拉克苏莱曼尼亚省的中资企业进行防疫宣传。 图片来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当时,当地大型中资企业在疫情防控上仍处于摸索状态,不知道“怎么防、防到什么程度”。

了解企业厂区具体情况后,专家组会根据企业的厂区特点指导他们如何处理疑似病人,如何减少和厂区外人员的接触,如何保持安全距离,如何减少饭堂的交叉接触等等。企业里的医生也提出很多问题,比如当遇到新冠疑似病人该如何处理等,专家组都一一进行解答。徐永昊直言,“当时就是迫不及待地希望把自己所有的经验与防控知识一股脑全部讲给他们听。”

“你们能来援助让我们很感动,你们都是英雄!”援助期间,徐永昊常常听到在伊中资企业员工这样的赞许,而他自己其实也被这些坚守在伊拉克的中资企业员工所感动着。“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报效祖国,同样也为全球的疫情防控作出了巨大贡献,能够为他们服务我感到非常高兴。”

志愿专家团队与伊拉克埃尔比勒省的专家针对新冠肺炎的防治进行探讨交流。 图片来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在指导伊拉克当地医护人员时,徐永昊感到他们对中国专家非常尊重,有很强的信任感。“当地的医生非常乐意与我们交流,说我们提出的意见他们基本都会参考。他们提前准备了很多问题向我们提问,我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一个陌生的国度,我们因同一场疫情成为了战友、伙伴、朋友。”

据徐永昊介绍,专家组向当地建议出台国家新冠肺炎控制方案和临床诊疗指南;建立定点医院,设立发热门诊以及对发热病人的预检和分诊制度;利用CT筛查疑似病人,核酸检测作为最后的确诊方法。依据当地实际情况,专家组还建议宗教领袖参与防控,也得到了采纳。

“世界从来都不是一座孤岛,而是一个大家庭,如今,疫情蔓延至全球,我们与世界守望相助,作为中国专家参加国际支援,为伊拉克人民带来中国的问候与帮助,我感到自己的使命既艰巨又光荣,必须要更加努力,不负祖国重托。”徐永昊告诉记者,“到我们回来之前,当地的疫情控制得不错,没有出现病例数爆发性增长和医疗资源挤兑情况。”

钟南山院士迎接徐永昊回到医院。 图片来源:广东卫生在线

何为医者?直面生死,全力以赴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徐永昊在西藏林芝进行援藏工作。5月11日,结束隔离仅一周后,他又回到了心心念念的西藏。

2019年7月初,徐永昊作为广东省第五批组团式医疗援藏专家之一,前往西藏林芝市人民医院担任重症医学科主任,传授临床经验。据徐永昊介绍,他初到林芝市人民医院担任ICU主任时,该院的ICU还是一个刚成立两年的“新生科室”。

“如今科室技术水平大有提高,仪器设备也由原来的呼吸机支持提升到具备肾替代支持等多脏器功能支持的水平,成功抢救了不少病人。”徐永昊还发挥呼吸专业方面的特长,带领ICU作为牵头科室,联合神经内科、心内科、康复科、放射科、B超科共同组建重症高原性肺水肿多学科团队。

急性高原肺水肿是急性高原病中最严重的病情,病情凶险,病势发展迅速,是高原反应致死的主要原因。“高原反应在西藏很常见,但高原性肺水肿的发生率约0.57%-10%,假如得不到恰当治疗,死亡率可以高达50%。”徐永昊举例说,2019年9月19日早上,林芝市人民医院接到一名生命垂危的患者,到达医院时已经神志昏迷、呼吸急促,当时心电监护仪显示患者血氧饱和度最低只有19%,随时可能出现心跳呼吸骤停。一轮快速的抢救处理后,徐永昊和他的ICU团队把患者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

“我们的目标就是希望能让高原性肺水肿这种疾病的死亡率降到0。我希望在西藏时,能为这里的医疗事业多留下点东西。”徐永昊自豪地说,2019年年底,林芝市人民医院为新成立的ICU颁发了年度评奖中的最高荣誉“突出贡献奖”。

徐永昊在西藏林芝市人民医院查看患者情况。 图片来源:广东卫生在线

自1月25日从西藏回到广州后,忙于抢救新冠肺炎患者的徐永昊就基本没回过家,而从伊拉克支援回来结束隔离后,他又很快返回了西藏。徐永昊告诉记者,在“一口答应”前往伊拉克支援时,他还来不及征求家人的意见。

“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啊?”徐永昊的儿子只有三岁,但在和爸爸视频时,也常常会问起归期。“爸爸您放心工作,不用担心家里,我长大了,我会照顾弟弟。”徐永昊正在读小学六年级的女儿总是会懂事地向他这样保证。

在徐永昊去伊拉克支援后,女儿还把对他的牵挂与思念写进诗里:“我的爸爸是个医生,他要驰援伊拉克,他说哪里需要他,他就到哪里去!我和妈妈,挥手送别爸爸,我们只能在视频里相见。爸爸的眼睛红红的,爸爸的眼圈黑黑的,我想,一定又是熬夜工作了吧!我盼望着,疫情快快结束。我盼望着,爸爸凯旋而归。”

谈及对于医者这份职业的理解,徐永昊说:“医生就是守卫人类健康,帮助病人解决疾病的困扰,作为一名呼吸重症专家,与呼吸道病毒斗争就是我的使命。”

“这份职业是自己选择的,也是我的梦想,每次成功挽救一名生命垂危或者曾被认为没有希望的病人都让我非常激动。虽然经常直面生死,但是不代表看淡了。对于危重患者,我们会做好最坏的打算,但是抢救过程必须尽100%的努力。抢救每一个生命都全力以赴,这就是医者吧。”徐永昊说。

    责任编辑:蒋晨锐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