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小镇做题家:一群985大学生为何自嘲“废物”

2020-06-20 11:2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陈亚辉 搜狐城市

虽然早已没有了“天之骄子”的光环,但在一般人的印象里,大学生特别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怎么也不会和“废物”挂钩。可最近就有这么一群985大学生自称废物,每天在网上分享“five(废物)心得”,他们还给自己取了个自嘲意味十足的名字——小镇做题家。

“小镇做题家”发端于创立5月份的豆瓣小组“985废物引进计划”,小组简介是这样写的:985、211失学失业者的新校园,分享失败故事,讨论如何脱困。

这个刚成立一个月的小组已经有62597名成员,成员数已超过每年毕业的985本科生数量的三分之一,且每天都在增加。985大学里“废物”的比例当然不可能那么高,这里显然成了处于迷茫和不如意阶段的学生们吐槽和发泄的树洞,外加一批围观者。家徒四壁,靠父母供养到三十岁,博士毕业再重新开始的人生,会幸福吗?你从小被教育要好好学习,这是你改变生活的唯一途径。然后你好好努力冲了出来,到了更大更好的环境,可是有(又)怎么样呢。你发现你留不住啊,留下来多难啊,你靠着自己再去努力再去努力,好像就是到了天花板啊。感觉小镇做题家对我的影响不只是在学业上,还有感情上,因为自卑而变得怯懦不勇敢,不敢勇敢的谈恋爱。

在这里可以看到每天都在更新的鲜活的焦虑、遗憾和自省。其中最引起共鸣的经历就是,一个出身偏远村庄或小镇的寒门子弟,通过从小学到高中拼命“刷题”考入名校,成为众人羡艳的对象。可入学或者毕业后却陷入困顿,泯然众人,心态失衡。

他们给这个群体总结出一个名字——小镇做题家。很多人把自己的遭遇归因为原生家庭物质条件的匮乏导致的童年见识的缺失。出身小镇的他们第一次在大城市喝咖啡、坐地铁甚至坐火车都会有所触动,毕业之后“不会来事”成为很多人的噩梦。

小镇做题家迅速出圈并被很多媒体关注,中青报就在评论里说:只会怨天尤人、吐槽社会,将人生遭遇的挫折全部归咎于出身,就能改变人生吗?

并称他们“跌入了沉迷学霸人设的陷阱”。还有一些人极尽嘲讽,称他们是“矫情”甚至“炫耀”,但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事实上,大学生群体的贬值和通货膨胀已经不是一个新的议题了。但到目前为止,我国大学生数量也仅占全国人口的8%左右,能考上985高校的学生不到考生的2%。可为什么焦虑感从普通高校大学生一路延烧到名牌大学生,这些出身乡村和小镇的“做题家”们真的太过矫情了吗?

真无奈还是假矫情?

高考和上大学一直以来都寄托着中国人阶层跃升的希望,对于一些农家子弟来讲甚至是唯一的希望。但很多迹象表明,“寒门出贵子”变得越来越难。一方面重点大学的农村籍大学生比例持续下降,另一方面农村大学生的竞争力也和城市学生有着肉眼可见的差距。城乡分野在高等教育领域愈发凸显。

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大学生成长跟踪调查”( BC- SPS)对北京的15所公办大学本科生进行抽样追踪,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窥见“小镇做题家”挫败感来源的“秘密”。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大学生成长跟踪调查( BC- SPS) 制图:搜狐城市

根据抽样跟踪调查的数据,从整体上来讲,农村大学生占比为27%,比城市学生少了46个百分点。其中市属大学和部属大学的农村学生占比相当,均为30%左右,仅为城市大学生比例的一半。

而国内最具代表性的名校清华、北大和人大城乡学生比例更加让人咋舌。三校农村学生仅占16%,城市学生占比达84%。

众所周知,从1999年开始,我国开始实行高校扩招的政策。经过20余年的发展,“成效”显著。算上所有高职院校在内,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超过50%。2003 年以后进入高等学校大门的新生中超过一半来自中国农村。

从数量上来看,高等教育的城乡分化似乎越来越小,但这仍难以掩饰高校内部的分层和城乡学生教育机会质量的不平等。说的通俗点就是,总体上讲,高校层次越高,农村籍学生比例越小。中国人民大学的调查结果,就是明证。

那这些十几年如一日,经过“题海战术”考上公立大学的少数幸运的小镇做题家们,是在什么时候,如何迷失的呢?

城乡学生课程全勤比例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样本中农村学生平均学业效能为 18. 18分,而城市学生为18. 04分。同时,不论从公共课还是专业课,农村学生从大一到大四的全勤比例都明显高于城市学生。

也就是说,在如今大学的考核仍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背景下,农村学生延续了自己一贯的刻苦努力并得到了正向回馈。在成绩方面,继续着自己“小镇做题家”的荣光。但遗憾的是,这种平等假象在四年之后找工作时被打回了原形。

在这些学生面临就业时,农村学生一如既往地表现出更加努力的姿态。他们投简历的平均数量为47. 17次,是城市学生的1. 39倍,获得笔面试的机会为9. 95次,是城市学生的 1. 17 倍。而从求职效率来讲,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低了5个百分点。

并且,城市学生显然更依赖家人、师长或朋友的私人介绍的渠道,农村学生则更依赖公开渠道。

另外一份基于北京大学课题组 2013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求职花费上,城市籍大学生在简历制作、交通费、通讯费用、置装费、人情、礼品费用或者其他有关费用的平均支出高达4849元,而农村籍大学生则只有1293元左右。前者是后者的3.8倍。

从结果来看,城市籍大学生的工作起薪比农村籍大学生要高出420元/月。国家、事业单位、企业管理人员岗位,城市学生比例高于农村学生。只有在专业技术人员上,农村学生的比例明显高于城市学生。

在985废物引进计划小组的讨论中,很多人认为“小镇做题家”的最佳出路就是大厂程序员。从数据来看,他们不仅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没有变。

很明显,从总体上看,农村大学生在入学时就已经处在了劣势,虽然能靠自己异常勤奋的特质在学业上扳回一局,但是在学业之外的竞争仍旧明显处于下风。加上乡土中国遇上城市中国产生的剧烈碰撞,我们这就不难理解“小镇做题家”们普遍存在的焦虑了。

那这样的状况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城乡二元制和户籍制影响深远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国防和国内经济的压力,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主的工业成为了最初的发展战略。政府实行统购统销,对产品价格进行干预。用相对较低的价格把农业和农村的剩余转移到城市中来,以保证工业的快速发展。

在物资分配上,国家凭借户口簿签发购粮证。在农村生产力落后,生活水平低下的情况下,农村人口大量涌向城市成为必然。而当城市的物资供应出现紧张时,控制人口流动的政策便出台了。1958年的户口登记条例几乎阻断了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的转变和流动。

这就是中国城乡二元制和户籍制度的形成。

两项制度的形成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条件,我们暂且不对两项制度进行价值讨论,但是它们产生的影响无疑是极为深远的。

根据相关部门的测算,1952年到1957年,这5年通过工农业产品产生的“剪刀差”从农业部门聚集的净积累为475亿元,占同期财政收入的30.9%。1959年到1978年,通过工业产品的“剪刀差”从农业部门聚集的净积累为4075亿元,占同期财政收入的21.3%。

改革开放之后,虽然国家有意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但其惯性仍然是巨大的。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惠及了农村和城市,但两者的差距还是越来越大,这样的差距直接表现在人均收入上。

来源:国家统计年鉴 制图:搜狐城市

90年代之后,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城镇和农村的人均收入都在增长,但城市的人均收入增长明显更快一些。两者的差距从1990年的2.2倍扩大到2019年的2.6倍。

另一方面,虽然改革开放后人口的自由流动成为可能,但是在资源分配上仍有较强的户籍属性。

就拿教育资源来讲,根据《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6》显示,全国县镇、农村地区的3—5岁适龄入园儿童人数占全国的70%左右,仅分配到不及50%的财政投入。

在教育资源的质量上,2016年全国城市小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教师、初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的比例分别为 98%、90.3%,而农村分别为91.8%、78.6%,城乡差距为6.2 和11.7个百分点。

这才是真正的“输在起跑线上”。

而根据中国人民大学陆益龙教授的研究,户口的差别还会直接对收入产生影响。

根据研究,个人户口级别对月收入水平增长的贡献率为13.7 %。意味着个人户口从农村户口到直辖市户口, 每提升一个级别 , 月收入水平就可能提高13.7 %。个人出生时的户口级别对收入的影响为4.9 %, 表明个人出生户口每提升一级,月收入水平就可能提高 4.9 %。

当然,户口的影响还不止于此。

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家庭对待包括教育在内的所有物品的“价格”必然会更加敏感,对教育的投资回报率会更加看重。

90后在不同教育阶段入学率与升学率的城乡差异 数据来源: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 制图:搜狐城市

经过经济不断发展和国家义务教育免费的政策的实施,农村“90后”一代已经大大赶超其父辈和祖辈,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入学率和升学率基本赶上城市学生。但是到了初中升高中和高中升大学时,农村学生的入学和升学率则迅速下滑。

根据数据可以得出,城市背景的学生上大学的几率比农村背景的学生高出90%。

可以看到,能考上985重点大学的小镇做题家们几乎用尽了不止一代人的努力和运气。进入大学,他们直接面临的是经过奥数、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兴趣辅导班培训过的“全能”城市学生,综合实力的差距和心理落差可想而知。

《后浪》截图

前段时间,B站的宣传视频《后浪》引发了巨大的关注,同时也引起了包括B站核心用户在内很多年轻人的巨大批评。他们认为那些玩滑翔翼、无人机、滑雪、摄影、手办、全球旅行并不代表自己,并且制作了视频《韭浪》来进行对抗。

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丰富,但同时一些结构性的难题也在积累。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有自己的表达和发泄方式,90后以及更年轻的人习惯解构一切。自称“佛系”和“废物”的他们其实心里比谁都明白努力的重要性,并且践行它的力度不比任何一代小。

豆瓣里的小镇做题家们也并非一味地抱怨,他们在小组讨论中也在努力互助和自救。当有一群985大学生自称废物时,请多一些宽容。如果可以,也尝试了解一下背后的原因。

资料来源:

[1]中国城乡教育不公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金露

[2]为何“读书无用论”重返农村 不同出身个体教育回报率变化的解释 郑筱婷

[3]鲤鱼跃龙门 农村学生的大学“逆袭”-首都大学生成长跟踪调查的实证研究 吴秋翔

[4]城乡大学生在校表现比较研究 权小娟

[5]“寒门难出贵子”的原因及解决之道 范先佐

[6]大学生就业的城乡差异研究-基于全国高校抽样调查数据 张旭路

[7]我国阶层收入差距代际传递及矫正 薛宝贵

[8]新中国70年教育不平等的演变轨迹-基于CGSS同期群数据的历史考察 邓飞

[9]中国特色城乡关系-从二元结构到城乡融合的发展研究 丁宁

[10]户口还起作用吗-户籍制度与社会分层和流动_陆益龙

原标题:《985大学里有一群自称废物的小镇做题家 背后是城乡资源的巨大差距》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