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青海大通:皮影之乡“浓缩”民间艺术

2020-06-20 05:3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大通皮影作为河湟皮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录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得到了专门保护。皮影戏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它的演出装备轻便,唱腔丰富优美,表演精彩动人。

历史渊源

《史记》上记载说:其明年,齐人少翁以鬼神方见上。上有所幸王夫人,夫人卒,少翁以方术盖夜致王夫人及灶鬼之貌云,天子自帷中望见焉。於是乃拜少翁为文成将军,赏赐甚多,以客礼礼之。

这个故事的意思是说:汉武帝的母亲王夫人死了,武帝思念母亲很悲痛,方士少翁对武帝说能将王夫人的灵魂招回来,让你们母子相会。于是,他用皮影戏上显现王夫人的影子,骗了武帝许多赏赐,还封了个官。这大概是记载最早的皮影戏了,所以连皇帝也被忽悠。

大通皮影雕刻原料十分讲究,它既为表演道具,又是难得的艺术精品。靠子由头、手、脚、身几个部分组成,线拉能活动。一个身靠可以和无数个头靠组合,组配出若干个不同的人物形象,加上帅帐、桌椅、殿堂、朝房、车马、轿船、兵器、坐骑、寺观、动物、花草等,满足不同剧目的需要。

皮影制作

靠子雕刻精美,形象逼真,通过浓淡不一的色彩染、涂或各种干湿色彩的重叠、点、晕、勾而成,用色大胆,色彩丰富和谐,颇有韵味。靠子取材一般以皮板薄厚适中,质坚而柔的青藏高原六七月份宰杀的黄牛皮为最佳,分为硝皮、铲皮、打磨、雕刻、连接、上色等6道工艺。经过十至十五天的清水浸泡、凉干,通过刮、铲等手段,其间将刮好的皮子用清水边铲边洗,最后从皮子两面铲到透明的骨子,然后将湿皮子用特制木框固定阴干。用铲刀、切刀、斜刀、圆刀、半月凿子,小榔头,木制棒槌,木衬垫、火砖等工具进行构图,雕刻、敷彩、熨烫、定缀。技法上用雕、缕、刻、挖相结合进行制作。

表演形式

“一口叙述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是对皮影戏的真实写照,它的道具主要有影人(也叫皮娃娃)、亮子(影幕)、灯盏(光源)。演出的主要乐器有四胡、三弦、唢呐、长杆喇叭、小战鼓、大铜锣、铰子、棒子、盏儿等。制作简便,原料就地可取,演出不受舞台,灯光、场地的限制、大至广场小至家家庄院,一盏灯一片布,一个演员就可以驮走全部道具。演出时,艺人们都有操作影人、乐器伴奏和道白同时兼顾的本领,有的把式一人能同时操耍七八个影人,文场面音韵缭绕、优美动听,武场面紧锣密鼓,影人抢来剑往,上下翻腾。

它的演出剧目主要分花戏和踏本两大类,内容有从商汤到明清的数百个传统剧目以及以神话、传说、故事改编的剧目;有以现实为题材创编的现代剧目。这些丰富多彩的皮影戏剧目,数百年来,相沿流传于广大农村,赢得了人民的喜爱。

诗一首

皮影

张英寿

年把庄稼人的日子

轻轻一拉

就从腊月二十三

到了二月二

皮影在年里

借着昏黄的油灯和苍白的太阳

把一张驴皮演绎成了父辈们的

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

生活的艰辛

在呛人的烟卷和浓烈的酒精中浅斟低唱

装进了父亲的烟斗

纳进了母亲的鞋垫

也渗透了孩子熟睡的躯体

在影子匠嘈嘈杂杂的锣鼓声里

青稞在父亲的田野里茁壮

花儿在母亲的庄稼里锄草

干粮在村庄的炊烟里烙好

孩子在日子的洗礼中成长

三十年后的午夜

坐在城市的影院寻找皮影的影子

不见驴皮

不见油灯

只有浓浓的香水和睡眼朦胧的哈欠

比烈酒和烟卷好闻了不少

可是

已无法忍受这

颠倒时空的错乱

对这个四十岁的男人来说

一张驴皮比任何艺术更具魅力

参考资料:

[1]张海云,宗喀·漾正冈布.灯影戏作为文化传承载体在民间场域中的实现——以青海湟中光明灯影社为例[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3):26-29.

[2]李永新.蓝天下播撒欢笑的光和影[J].青海党的生活,2017(12):64-65.

[3]李玉英. 河湟皮影戏的民俗文化功能解读[J].

原标题:《青海大通:皮影之乡“浓缩”民间艺术》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