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自恋型的父母,害人不浅

2020-06-19 18:2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瑛子 丁丁心理

✦如果自恋的人,刚好是自己呢?✦

丁小编说:

前几期的文章《自恋的人,往往都寂寞》中,瑛子老师给我们讲述了“自恋”的一类人是怎么样的,于是后台就有小伙伴提出了疑问:

如果,我就是这种自恋的人,该怎么自救呢?

于是就有了今天这篇文章。

请注意,本文中的自恋均指自恋型人格的自恋,是“有问题的”自恋。而正常的自恋是需要的、有益的,是自信的基础,我们称之为健康自恋哦。

壹.

“如果那个自恋的人,是父母呢? ”

我想,能够问出:如果自己就是自恋的人,该怎么办?这样问题的人可能是在关系中体会到自恋的后果了,因为自恋绝对会伤害甚至毁掉关系。

关系主要包括亲子关系、伴侣关系、朋友关系。

鉴于亲子关系是人生所有关系里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关系,是所有关系的基础和模版,所以,此篇我想主要说说自恋对于亲子关系的伤害,以及假如你正好是很自恋的父母,你要怎么做,才能最低限度地减少对孩子的伤害?

父母自恋对孩子最大的伤害就是看不见孩子。

因为看不见孩子延伸出来的具体问题有:

一、无法体会孩子的情绪、感觉

这也就是自恋型人格的一大特点:共情能力差。

最近《少年说》里有个女孩站在楼上诉说父亲撕了她写了30万字的小说,因为说影响她的数学成绩,女孩说我就是文科好,数学就是很难理解。站在楼下的父亲面对女儿的痛苦,没有一个字道歉,反而面露笑容说:“等你数学成绩搞上去我们再商量能不能再写小说的事。”女儿一再表示数学对自己就是很难,父亲却说:“别人行,你也一定能行。”

这个父亲完全无视自己孩子的天分,热爱,以及独特—就是有文科好理科不好的孩子,他内心只有自己的“信念”,必须每门功课都好,必须把数学成绩提高上去。

他用自己的意志辗压了孩子的痛苦。

30万字,一笔一笔写出来的痛苦,创作时的欢乐,思维的乐趣,遣词造句的快感,全部付之东流。

而自恋的父亲,没有共情能力的父亲,无法站在别人角度去感知的父亲,感觉不到女儿任何的情绪。也许,他只感觉到了意志胜利的喜悦。

二、扼杀孩子的自主性。

因为自恋型人格的人控制欲会很强,必须按我的做,必须听我的,这样才能满足ta缺损的自恋。

孩子小一些时还好,必须全面依赖父母才能生存,并且还没发展出自主性。这时自恋型人格的父母是与孩子关系最好的时候。

但随着孩子渐渐长大,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后,自恋型父母会越来越感觉孩子无法控制,孩子可能会反抗、反对他们,这会激起他们很深的挫败感,最严重的可能会进入自恋暴怒的状态。

比如对孩子暴打,甚至一失手把孩子打死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前天正好看到一个新闻,一个妈妈在路边用自行车前轮使劲撞自己的女儿,撞完还狠狠地扇耳光,动作简直凶残,令人心惊。只因她女儿扰乱课堂纪律学校约谈了她两次。

扰乱课堂的女儿对她来说就是一个她无法控制的女儿,这个女儿让她被约谈,被约谈这件事她也无法控制,双重挫败导致她进入了一种暴怒的状态。

可以想见,平时这个妈妈对女儿的最大要求可能就是听话,听话,听我的话,这样她才觉得你的一切都在我控制范围内(当然这只是幻想)。

她不需要女儿有自主性,女儿的自主性会破坏她的控制幻想。

贰.

“他们的自恋基于一种分裂的防御机制 ”

一个人永远无法控制另一个活生生的人,除非ta活着像死去那样毫无生机任人摆布。

当孩子和自己不一致,不管做的不一致,还是想的不一致,还是孩子与他想象得不一样,甚至孩子的情绪不是他们想要的,他们都会对孩子进行打击。

你这样做不对,你干嘛这样想?你怎么是这么一个孩子?你哭啥?有啥好哭的?

他们不是去了解孩子这么做,这么想,以及情绪背后的原因,不是借此机会与孩子走得更近,更亲密,深入孩子的心灵,而是粗暴地否定孩子。

这就像是那句话说的:不是去解决问题,而是解决出问题的人。

在这样的父母的养育下,孩子会越来越无法相信自己。

他们会经常问自己:我这么做对吗?这么想不应该吧?我不应有这些情绪的,这是错的。

慢慢地,孩子自发的东西会越来越少,他的自主性越来越差,观念、做法都等着别人塞给他。

他会成为一个没有自信,被动,没有开创性的孩子。甚至连情绪的感知、表达也会越来越少。

他的生命力慢慢枯萎,从里往外地空了。

父母无法接受自己是错误的,这会损害他们本就岌岌可危的自恋,他们会

把错误投射给外界。是外界不好,是别人不好,我是好的。

这是一种基于分裂的防御机制。

尤其在面对比自己弱小的孩子时,他们更不能放下自己是权威的自己都是对的的执念。因此在碰到亲子冲突的时候,他们会自然地把错误都归到孩子那边。也就是孩子总是错的,他们总是对的。

让他们认个错比登天还难。

认错在他们心里不止是认这一件事的错,而是对自己整个人的否定。

被否定的自己是不完整的,破碎的,这是他们难以忍受的事情。

因此,孩子必须、只能是错的。

关于自恋型父母的对错观,有一个经典的场景:

孩子失手打翻了桌边的杯子,妈妈见了在一边吼:“你怎么这么不小心!你的手就像脚一样!”

下一次,换妈妈打翻桌边的杯子,妈妈在杯子掉地的那一刻,就暴怒地指着孩子吼:“你杯子怎么放的?放这么边边上这不是故意让人打翻吗?!”

当然,她根本不知道是不是孩子放的,只是在那一刻,她需要找到一个人来承担她的错误,而这个人,绝不能是她自己。

为此,她甚至还不惜强加了一个孩子是故意的这种莫须有的罪名。

跟这种永不认错的父母在一起,孩子从小就是被否定的,做什么都是错的,父母永远是对的,是孩子难以翻越的障碍。

如果孩子天性强大一点,学习能力好一点,随着年龄增长ta会有意识地去奋起反抗,这样的孩子会推开父母不当的管教,给自己争取更大的空间,为离开和独立积攒力量。

但是悲哀的是,孩子跟大人的力量相比实在太弱小,更多的孩子在这种长期被否定的环境里养成了自卑、怀疑、没有安全感、内心充满怨恨的个性,带着这样一种残缺长大,并且继续影响着ta日后的成年生活,包括工作和人际关系、尤其是对亲密关系影响巨大。

叁.

“自恋的父母该怎么自救呢?”

如果你是这种自恋的父母,并且很幸运地,你经过了学习,或者经过长期的周围的反馈,你终于意识到自己似乎是不对劲的,你想要做出改变,想要减少对孩子的伤害,你要怎么做呢?

首先从理论上还是要去学习的,可以去学习有关自恋人格的理论,相关心理学。先从宏观上知道自恋人格的形成原因,表现,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等等,从理论上去更清楚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理解自己的种种做法是所为何来。

另外去学习儿童成长的理论,包括心理的生理的,看到孩子的种种行为有ta合理的逻辑,而非故意与你对抗。

其次将理论对照实际,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去印证这些理论。

从察觉自己的情绪和孩子的情绪入手。

为什么我会有这些情绪?而我的情绪会驱使我做出怎样的不恰当言行?而这个不恰当言行对孩子的情绪又有什么影响,以及会造成什么后果?后果包括两个:一是对孩子的性格造成不良影响,二是对亲子关系造成伤害。

当有察觉的时候对自己喊停。

当然,靠自己改变难度会很大,几十年的习性是很顽固的,遇到相同的情境相同的应对模式就会出来,就像一种自动反应。你可能因为想要改变却一次次地陷入巢窠而倍觉沮丧。你可以求助专业力量,可以寻找一对一的咨询师,也可以加入成长团体,在关系的碰撞里更快地去撞痛自己,寻求改变。

另外,可以多看看小说、电影,关注里面人与人情感的部分,尤其是讲亲子关系的,或者孩子成长的。从体验上去加强自己的共情能力。

而如果你是自恋型人格父母的孩子,你也可以去学习及寻求专业力量。

但是你最需要明白的一点是:小时候的你很弱小,也许没有能力去分辨,也许你不幸带着残缺就这样长大了,并且时至今日,因为残缺你遇到很多困难、挫折。

但是,长大的你是有机会去改变的,你始终有选择,是沉溺在过去,还是去转变未来?是将所有责任都推给父母期待他们去道歉去改变,还是你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为自己成年后的生活买单,以及你的下一代。

你要记住的是:你始终有选择。

此时此刻,才是未来的起点。

以上。

作者介绍:瑛子,丁丁心理签约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十几年纸媒从业者。儿童教育践行者,赞成教育的前提是认同与跟随。爱文字,爱人性的丰富和不完美,相信陪伴和被看见的力量。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