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伊川缸”发源地  —土门遗址

2020-06-18 04:2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原创 伊川县融媒体中心 伊川新闻

伊川县融媒体中心●伊川新闻●

【文化遗迹之二】

“伊川缸”发源地 —土门遗址

李广欣

伊川县白元镇土门村的土门遗址,是新石器时期仰韶、龙山文化遗址,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被国家文物局专家及学术界命名的极为罕见的“伊川缸”,就是在这里发掘的。

土门遗址位于村东的台地上,西距伊河千余米,南侧有伊河的支流永定河。1965年进行了发掘,遗址东西长约800米,南北宽约250米,总面积20万平方米。由西向东依次堆积着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的遗存。仰韶文化遗物种类丰富,与洛阳王湾一期相似。文物工作者在此发现了四座房基遗址,还发现一些陶土制作的缸、釜、盆等。遗址断面上灰坑、墓葬、遗迹、遗物到处可见。考古采集的标本有红陶、灰陶及少量的灰黑陶,可辨器型有敛口彩绘钵、双唇小尖底瓶、卷沿盆、圜底釜、折沿圆腹鼎罐等。纹饰有刻划纹、绳纹、方格纹、蓝纹、附加堆纹、和弦纹等。石器有斧、槌、镰、铲等,磨制较好。

土门遗址最有价值的,当属1965年出土的,距今5000年至7000年的仰韶、龙山文化时期的泥质红陶缸15件,为国内所仅见,被国家文物局专家及学术界命名为“伊川缸”。缸口径24厘米,高47厘米。呈筒形,大多圆唇外卷,敞口,直腹下收,平底。“伊川缸”口沿下部有三道凹弦纹,弦纹下部有对称的三个鹰嘴状钮,下饰斜行划纹;在上腹部,彩绘三组对称的椭圆形图案,椭圆形内绘两相对称的弧线三角纹,其余部分绘梅花式圆点纹。该缸图案奇特各异,造型规整,纹饰清新,被认为是中国画的雏形。

“伊川缸”的每个缸底都有一个小指粗的小洞,而且缸内发现了一些骨头碎片,专家考证认为是古人用来放置尸骨的瓮棺葬具。进入新石器时期,我国出现了专门埋葬死者的烧制的陶制葬具瓮棺。瓮棺葬较早出现并流行于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时期。推测“伊川缸”就是瓮棺有代表性的一种,是棺椁的雏形。

“伊川缸”是伊洛河流域史前文明的重要见证,是研究仰韶文化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它与唐三彩一样是带有浓厚洛阳地域特色的文物之一。此后伊川缸在郑州、三门峡、平顶山及陕西等地都有发现,因为1965年最早在伊川发现,故此类缸都命名为“伊川缸”。它体现了伊川先民的智慧与聪颖。

伊 川 新 闻

伊川县广播电视台 伊川县融媒体中心

新闻发布官方平台

总监制 郭明杰 监 制 赵艳红

编 审 谢 琨 周中强 制 作 闫露

原标题:《“伊川缸”发源地  —土门遗址》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