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于敏和我国第一颗氢弹研制始末

2020-06-17 17:4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53年前的今天,新疆罗布泊的上空出现了两个太阳,左边的太阳光亮柔和,像似火盘,右边的“人造太阳”光芒强烈,比1000个真正的太阳还要亮——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

从原子弹爆炸到氢弹爆炸,我国用了全世界几个核大国中最少的研制时间,只有两年零8个月,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使中华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提起那段光辉的峥嵘岁月,我们不禁想起这颗氢弹研制中的关键人物——于敏,他被钱三强称为“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被诺贝尔奖得主、核物理学家玻尔称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人”,还因没出过国被一个日本访华团称为“中国的国产土专家一号”。

于敏于1926年8月16日出生于河北省宁河县。由于生长在抗日战争时期,于敏少年时代就崇拜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英雄,立志通过从事科学研究来报效祖国、振兴中华。他勤奋好学,从小学到大学功课一直名列前茅,在北京大学读了本科、研究生,1951年毕业后调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前身)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工作。正当于敏对基础科学研究感兴趣,希望乘风破浪、有所发现和建树的时候,1961年的一天,钱三强先生把他叫到办公室,非常严肃地告诉他,希望他参加氢弹理论的预先研究。当时苏联撤援、国民经济困难,中国原子能事业面临天灾人祸,于敏深知这件事对中国的重要性,毅然放弃个人兴趣接受了这项沉重的使命。

于敏当时曾想,等突破了氢弹原理,等我国有了自己的氢弹,他再回去搞基础科学研究,但是世事难料,这次谈话改变了于敏此后的人生道路,他一干就是几十年,几乎将一生都献给了我国的核武器研制事业。

按照钱三强先生的安排,于敏很快加入了负责氢弹预先研究的“中子物理研究小组”。那时,我国原子弹研制工作也正紧张进行着,但作为重要研究工具的104电子管电子计算机只有一台,主要机时要保证原子弹主战场,分给氢弹研究的时间十分有限。为了充分利用机器,于敏带领的研究小组分成三个组,每组每班八小时,做到人停机不停。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紧接着,我国核武器研制主要工作就转入氢弹的突破,许多氢弹突破的设想经过仔细讨论、计算和分析,又一条条放弃了。面对困难,大家没有气馁。1965年底于敏带队到上海进行加强型原子弹优化设计任务,同时也加班加点探索突破氢弹的技术途径,经过100多个日日夜夜的连续奋战,终于形成了一套从原理到结构基本完整的理论方案。以此为基础,大家继续攻坚克难,于1966年初解决了氢弹引爆弹的关键技术问题,同年12月28日完成了氢弹原理试验。当确认几个关键物理量的测试结果与理论预估一致时,试验现场一片欢腾。试验结束后,攻关队伍乘胜前进,抓紧时机,于1967年2月完成了氢弹的理论设计,于6月17日成功空爆第一颗氢弹。

在我国氢弹原理突破中,于敏为氢弹的理论研究和设计解决了大量关键性的理论问题,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5年被授予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文字:王茂枝

编辑 : 李佳宁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