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展览 | 来长沙博物馆看平山郁夫“丝路宝藏”

2020-06-16 17:5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裴刚 雅昌艺术网

先上一组图。

长沙博物馆副馆长李历松正在导览中

6月13日,“从地中海到中国:丝路宝藏——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藏文物展”在长沙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一幅丝绸之路世界文明的画卷在长沙徐徐展开,首日观展人数超过1500人。一位年轻妈妈带着年幼的女儿来看展:“丝绸之路是文明交流的结晶,我想让她从小看到世界文明的丰富和多彩。”

展览现场

这是此次巡展的第七站。2018年到2019年,平山郁夫先生的丝路藏品系列在敦煌研究院、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洛阳博物馆和深圳博物馆先后在展出,来自17个国家的近200件展品,串联起从公元前2000年到中世纪的漫长时光,展现了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与丝路魅力。

每到一地均能引发关注,巡展七次依然热度不减。平山郁夫收藏展凭的是什么?

展览现场,平山郁夫履历介绍很详细

在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馆长平山东子眼里,在展览中,可以感受父亲平山郁夫对“丝绸之路”永恒的憧憬。平山郁夫(1930~2009年)是一位日本画家,也是一位坚定的和平主义者。因其年少战争经历,平山郁夫一生致力于战争冲突地区的历史文物保护。平山郁夫认为丝绸之路是凝聚人类文明精华的道路,他偕夫人平山美知子150多次遍访丝路沿线国家,70多次到访敦煌,探寻丝路文明的奥秘,描绘丝路各国文明的遗迹和风貌,足迹遍及广袤的欧亚大陆,获得了“当代唐玄奘”的称号。对于敦煌,平山郁夫更是倾注大量个人财力。

金王冠(金) 阿富汗 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 高7.5l厘米径17.5厘米

长沙博物馆副馆长、策展人李历松看来,展览体现的是美美与共:“在这个展览里没有一件国宝级文物,最精致的王冠也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王室皇冠,但是每一件文物都代表了一段文明历史。吉光片羽串联起来的是丝绸之路几千年的文明流传,每一件文物都是这片文明星空上闪耀的星星。而且,每一个文物并不是单独存在。从这些展品中,可以感受到各个文明之间的互相流通和影响。这个展览充分体现了各个文明之间美美与共的友好交往。”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李蒲星在主题为“平山郁夫与丝路物语”的讲座中,从艺术史的角度总结了关于此次展览四大看点:古希腊陶瓶画开启了西方绘画美术史;丝路古国的金器诉说着逝去的昔日繁华;波斯陶塑的传统和现代;欧亚文明融合而成的犍陀罗佛像艺术。

同时,此次巡展对于长沙和长沙博物馆而言,也极具意义。

巡展发生的城市皆在丝路沿线。作为南方内陆城市,长沙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战国时期,西方的琉璃制造技术从欧亚陆上通道经中原传到了长沙。汉代,从海上丝绸之路舶来的琉璃、水晶、玛瑙、宝石等商品又经长沙所在的湘江流域输往关中。唐代,随着长沙窑瓷器行销亚洲和东北非洲,长沙加入国际陶瓷贸易行列,参与了当时的经济全球化活动。长沙窑的瓷器也输出到了日本,今天京都、奈良、福冈等地出土的长沙窑瓷器,成为了古代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证。

此次展览是长沙博物馆新馆自开放以来,第一个中外合作的展览。正如长沙博物馆馆长王立华所说:“一千多年过去了,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新冠肺炎全球肆虐的今天,我们重温历史,可以更加深刻的感受到:尊重、交流和互鉴是人类文明发展不可阻挡的潮流。”

本次展览分为四个单元: " 文明海洋——多元文明交汇的地中海 "、" 辉煌河流——两河流域与伊朗地区 "、" 佛的微笑——东西文化交融的中亚地区 "、" 梦回敦煌——平山郁夫生命中的艺术信仰 " ,共展出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珍藏的丝绸之路沿线文明古国的文物精品192件(套),展品年代上起公元前2000年,下至公元8世纪,其中还包括部分平山郁夫敦煌写生作品。在长沙博物馆公共服务部讲解员唐源徽的带领下,一起展开这次丝路之旅。

文明海洋——多元文明交汇的地中海

被亚、欧、非三大洲环绕的地中海,孕育了三大洲中几个最早的文明,并成为文明交汇的通道和舞台,掀起了人类最早的多元化海洋艺术浪潮。作为地中海核心区域,在希腊与罗马留下来的文明遗产中,我们可以看到来自西亚、北非文明的影响。

黑绘混酒器(陶)希腊 公元前6世纪下半叶

神话人物故事是古希腊彩陶最流行的图像题材。这件陶器是古希腊古典时代宴会时使用的混酒器。器身中部一面以黑绘技法表现一位骑马的少年在运动场上接受训练的场景,由此显示出体育训练在古希腊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红绘牛头形来通(陶) 南意大利 公元前4世纪 高20厘米

作为古希腊人在各项仪式中常用的注酒器,来通早期被视为圣物,是。这件来通的造型为一头公牛头部,主体纹饰以红绘技法描绘了希腊神话中的一幕——变身为天鹅的宙斯(Zeus)正在诱惑绝世美女丽达的场景。公牛崇拜源于地中海东部与两河流域,在古希腊文明的前身米诺斯(Minoan)文化中尤为盛行,后来传播到意大利地区。

骑豹的丘比特(陶) 地中海地区 公元1~2世纪 高13cm

丘比特是古罗马神话中的爱神。丘比特起初是古希腊五大创世神之一,后来也被认为是战神阿瑞斯与爱神阿芙洛狄忒之子。丘比特在希腊神话中为一名长着翅膀的青年,而在罗马时代则表现为一名幼儿的形象,很快又为基督教美术吸收,变为天使形象。与这件陶器一样,本单元的丘比特纹煤油灯中,丘比特也是一名幼儿形象。

单耳几何纹茧形壶(陶)塞浦路斯 约公元前8世纪 高32厘米

塞浦路斯位于欧洲与亚洲的交界处,是地中海东部的一个岛国。因其有利的地理位置与丰富的铜矿资源,塞浦路斯当地铜的交易十分繁荣,同时深受地中海东部周边地区文化的影响。这是茧形陶壶绘有同心圆与几何纹,其造型在中国的战国秦汉时期也颇为流行。

人物像注口壶(陶)叙利亚 公元前1800年左右 高23.5厘米

陶壶的流部捏塑成人物形象,且巧妙地将人物张开的嘴巴作为出水口。同类的陶器在叙利亚、幼发拉底河西岸的泰尔阿布休莱拉青铜器时代遗址内也有出土。

女神像(石)南意大利 公元前7~前6世纪 高23.5厘米宽12.2厘米

古希腊拥有悠久的神话传说和精湛的雕塑艺术。这件女性塑像是希腊神话中掌管农业、谷物和丰收女神德墨忒尔(Demeter),被称为丰饶女神。德墨忒尔通常表现为一个高贵的女性,编发垂于胸前,端庄而优雅。塑像面部表现的这一笑容常被称作古典式微笑。

在这个展区展示了部分玻璃制品,有玻璃精油容器,也有作为配饰用的玻璃项链。这些来自东地中海地区的玻璃品,审美、工艺俱佳。

香油瓶与底座(玻璃 金) 东地中海地区 公元前4~前3世纪

这是一件筒状精油容器,名称源自古代埃及以雪花石膏(Alabaster)制成的一种石容器。瓶身装饰羽状纹,应是将溶解后的有色玻璃缠绕在瓶上,趁其尚未冷却时用金属丝之类的器具向垂直方向平推制作而成。

纽纹瓶(玻璃)东地中海地区 公元4~5世纪

这件玻璃瓶的造型特色在于瓶身两侧自口沿至腹部的纽带。制作时,工匠将加热的玻璃迅速塑形,形成连续弯曲的条带,附于瓶身。虽然纽带不具有作为把手的实用性,但形成了强烈的装饰效果。

辉煌河流——两河流域与伊朗地区

古代两河流域诞生了人类最早的文明。从阿卡德王国统一两河,到巴比伦帝国,两河文明影响所及从爱琴海、埃及到东部的伊朗高原。在前者文明的浸润下,波斯帝国在公元前6世纪崛起。阿契美尼德王朝打造了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不仅承袭了“巴比伦之王”的称号,而且自称“四方之王”。公元3世纪崛起的萨珊王朝,延续了波斯文明的辉煌。两河流域的文明光芒,深刻影响了遥远的东方。

英雄战争图圆筒印章(石) 美索不达米亚(今伊拉克境内) 公元前2200年左右 高2.8厘米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人们常将契约、法规等以楔形文字记录于泥板上,再用粘土封存文字内容,在外侧钤盖印章。圆筒状印章是众多印章类型中的一种。筒身刻有连续的图案,以滚动方式印出图案。此次展出的这枚印章,印制狮子与人面牛身怪物战斗的场景,以此表达对英雄的崇敬。

在这个单元中展出了多件来通。希腊人相信“来通”杯是圣物,从神庙遗址出土的早期“来通”杯主要用在礼仪和祭祀活动中,到了波斯帝国和罗马时期仍然主要是作为一种贵重的祭器。据说用它来注酒可以防止中毒,并且认为举起“来通”杯将酒一饮而尽更可以表示对神之尊敬。渐渐世俗化后开始成为贵族日常生活的奢侈饮器。

水牛形来通(陶) 伊朗西北部 公元前1千年下半叶 高24厘米宽25厘米

牛神崇拜在两河流域以及伊朗地区都是非常普遍的,而且这种崇拜也遍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都有牛形陶器展出。这些展品已经有几千年历史,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在卖萌的同时,也具有强烈的现代设计感。

展览现场。这条长达1米的铜腰带,据说是国王的遗物。想象一下国王的身材。

佛的微笑——东西文化交融的中亚地区

这部分展出了丝绸之路上的佛教文化,尤其是印度犍陀罗地区的佛造像。巴基斯坦、印度北部的犍陀罗文化是希腊文明与印度本土佛教文明融汇结合的产物,展区凸出了丝绸之路沿线文明的相互交流与相互影响。

展览现场

中亚地区西起阿富汗,东到蒙古国,南至印度北部。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这一地区不断与东西各方向频繁地进行文化和物质交换。较早时期,中亚受到两河文明以及波斯的影响。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东征之后,中亚开启了希腊化时代。文化十字路口的碰撞与交融,留下无数的丝路遗珍。

展览现场

佛教造像的收藏是平山郁夫收藏中的精彩部分。平山郁夫喜欢佛教艺术,他的作品也多表现佛教的主题,此后,佛教的主题一直是平山郁夫绘画的重要题材。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平山郁夫不断参加有关中亚、印度等地佛教遗迹的考察与写生活动,七十年代以后,差不多每年他都会到沿着丝绸之路到中亚以及印度等地考察和写生。

梦回敦煌——平山郁夫生命中的艺术信仰

敦煌是丝绸之路东端的重镇,也是西来货物和文化进入中国腹地的重要节点。平山郁夫自1979年首次来到敦煌后,便与敦煌结下不解之缘。他一生到敦煌约40次,持续为敦煌培育人才、筹集资金,为弘扬敦煌文化做出了贡献。平山郁夫留下了大量绘画作品,展现了敦煌艺术的灿烂、多元文化的并存,同时也展现了中国文化与世界的紧密联系。

莫高窟第158窟中塑有敦煌石窟中最大的佛陀涅槃塑像。释迦牟尼支颊侧卧,姿态安逸。平山郁夫运用柔和的色调,突出释迦涅槃时的宁静安详。早在到访敦煌前,平山郁夫于1961年创作了表现佛祖涅槃题材的《入涅槃幻想》。创作期间,岳父的离世让平山郁夫更真切地感悟到释迦入灭时众弟子的所观所想。

菩萨像 1999年 高93.5厘米宽33.7厘米

这幅素描作品临摹的是莫高窟第57窟南壁中央说法图的胁侍菩萨。壁画上的菩萨侍立于西方阿弥陀佛像旁,头戴化佛宝冠,身饰璎珞环钏。该画作于1999年NHK特别节目组在敦煌拍摄期间。除了壁画上饰件细节处的沥粉堆金,平山郁夫精妙地捕捉到了菩萨优雅端庄的神态。

敦煌莫高窟 1991年 高31.5厘米宽24厘米

这幅写生选择了独特的视角,以葱郁的树林为前景,描绘了莫高窟九层楼建筑的顶部。平山郁夫视保护敦煌为己任,而且投入个人财产,曾将2亿日元的个人展览所得捐赠于敦煌保护事业。平山郁夫积极参与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保护活动,并以亲身行动感染了很多人。

近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些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被迫延期或中止。而此次展览得以举办,实属不易。日本国驻华大使馆大使横井裕先生在开幕式上表示,期待此次展览的举办,能够成为打破停顿局面的契机。横井裕指出,平山郁夫先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生前为推动日中友好和日中文化交流做出了众多贡献。希望两国民众能巩固和拓展先辈所编织的日中情感纽带,携手共克疫情时艰,不断深化交流合作。

展览对公众开放首日恰逢一年一度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中国文物交流中心赵古山说:“平山先生对‘丝绸之路’文化情有独钟,为保护‘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宣传‘丝绸之路’文化付出了大量心血。在此,我们也向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交流做出贡献的单位与个人致以崇高的敬意!”

展览将持续展出至10月8日。

本文部分图片摄影:朱宇,特此感谢!

- END -

原标题:《展览 | 来长沙博物馆看平山郁夫“丝路宝藏”》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