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老旧小区儿童活动区与健身场地的微更新,你喜欢吗?

2020-06-16 16:5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编者按

社区里关于儿童友好、为老关怀的话题,却永远不会过时。

OPEN SPACE

户外公共空间

老旧小区户外公共空间一般包括小区中心花园、宅前绿地、入口、通道、儿童活动区及健身场地等。微更新通过空间合理布局、功能复合利用,改善空间不足的问题,满足宜静宜动的多样化活动需求。

05 PLAYGROUND

05儿童活动区

■主要功能:儿童活动区是满足儿童运动嬉戏,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公共空间,也是小区里最易汇聚人气的交往空间。

■典型问题:

○老旧小区大多缺少独立的儿童活动场地,或者与小区其他活动空间混合设置,相互干扰。

○儿童活动场地普遍规模较小,设施陈旧,器械简陋。

○场地内或周边的环境缺乏适应儿童心理和生理特征的综合设计。

■解决途径:

○儿童活动区设计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安全性,包括物理上和心理上两方面。儿童场地应日照充足,远离交通干扰,出入口设有隔离措施限制车辆穿行。铺地与设施的选材应确保环保和牢固,边缘宜柔化。场地应保持视线通透,并加设休息座椅,便于家长看护。

○儿童活动区设计要有趣味性,需因地制宜地挖掘场地特点,设计符合儿童尺度和审美的空间环境,容纳适合不同年龄段儿童运动游戏的设施。

○在场地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如无法辟出独立空间的,可设于其他活动场地内的相对独立区域,或可挖掘小区周边区域的公共空间,嵌入儿童活动功能。选址上,应尽量远离居民楼,避免活动时的声音干扰。

案例之八

杨浦区四平路街道伊顿公寓“伊顿岛”

设计团队:人人社区营造社、乐丘游乐设备工作室

位于四平路的伊顿公寓是一个小型住宅区,仅两栋高层居民楼,68户社区。面对公共空间严重稀缺的“痛点”,入口一处斜坡场地的长期闲置就显得尤为可惜了。通过数次参与式设计工作坊,设计师和业主们达成了共识,将其改造成儿童活动场所。

改造完毕后,这个不到100平方米的空间成为了该小区和周边社区孩子玩耍的乐岛,取名“伊顿岛”。彩色混凝土圆坡丰富了场地形态,独木桥和攀岩区增加了活动内容。在小岛上,孩子们可以穿梭、追逐、跳跃、攀爬……大人们也能在一旁交谈和休憩。微更新带来了乐趣,也凝聚了人气。

▲改造前的荒废空地

▲参与式设计工作坊及方案征询

▲改造后的“伊顿岛”

▲空间对各种儿童活动的支持

(向左滑动可见更多)》》》

案例之九

杨浦区五角场镇翔殷路491弄“大象乐园”

设计团队:Saturday & Sunday

杨浦区翔殷路491弄居民以老人和儿童居多,小区儿童只能使用健身器械活动。微更新将一处440平方米的小型绿地打造成一个安全、健康又好玩的亲子乐园。因方案总图犹如大象侧脸,取名“大象乐园”。

改造后,取消了临近绿地的停车位确保儿童进出安全;将多个出入口改为两个出入口,方便看护儿童;移植部分树木,创造充足的日照;为幼龄、大龄儿童设计各自的趣味设施,促进小朋友一起玩耍。

▲“大象乐园”改造前后对比

▲主入口大象挂网,起到入口提示、隔离的作用。金属构件用线绳缠绕柔化儿童材质。

▲幼龄区活泼的地面图案留待孩子们自己创造趣味的玩法。向左滑动可见更多》》》

▲大龄区一连串不同关卡的游戏连廊,满足精力旺盛的孩子们完成更高难度的冒险。

案例之十

长宁区仙霞街道虹旭小区生境花园

设计团队: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四叶草堂、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工作室

虹旭小区南侧的边角地曾被违章建筑占据。拆违后,居委会希望将其改造成一处生态自然、促进睦邻交流的场所。经生态专家测评,该场地兼具全阳、半阴、全阴的多种光照情况,适宜多种动植物共存栖息。

改造后,结合现有植物,优选本土植物群落,营造出一块生物多样性的“宝地”,也为儿童开辟了亲近自然的户外学习场所。场地南部为自然栖息保育区;北部围绕保留的柳树建造凉亭,成为生态科普休憩区;中间互动体验区为儿童提供活动设施、种植体验、科普观察等功能。人与自然实现了和谐共处。

▲生境花园改造前后对比

▲围墙边设置昆虫箱,让孩子们近距离观察小动物

▲户外黑板成为留言板、生境科普板,承载多样化信息

▲挖石子的小乐趣

案例之十一

杨浦区四平街道创生空间

设计团队:同济大学社会创新与可持续设计实验室

面积仅2.75平方公里的四平路街道是典型的工人新村集聚地,存在人口密度大,公共空间环境老旧,设施日渐不适应现代生活需求,儿童活动空间紧缺等问题。

2015年,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与四平路街道联手,开启“四平空间创生行动”,持续深耕与推动社区更新。该活动在阜新路、苏家屯路、抚顺路等交通量较小的路段,挖掘剩余空间,为社区提供趣味昂然的玩乐场所。

▲阜新路改造前后对比,80米长的沿街绿化带变身口袋花园。设计将文字幻化成创意性儿童娱乐设施,地面彩色图形丰富了行走体验。

▲文字幻化成的创意性儿童娱乐设施

向左滑动可见更多》》》

▲抚顺路“圈圈王国”利用闲置自行车停车设施改造为儿童设施,向左滑动可见更多》》》

▲苏家屯路绿化休闲带中设置的儿童设施“马里奥”

向左滑动可见更多》》》

06 FITNESS FIELD

06 健身场地

■主要功能:健身场地为社区居民提供“家门口”的体育运动场所,开展简单易行的健身活动,有利于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

■典型问题:老旧小区的健身场地大多零散设置于中心花园边或小区其他边角地块里,健身场地较小,设施功能单一,缺少与之配合的环境和休憩设施。

■解决途径:

○健身场地对面积没有特殊要求,可根据小区自身的空间特点设计。如可整合小区户外空间设置环形健身道;可在中心绿地边开辟相对独立的健身区域;也可利用边角空间分多处设置健身设施。

○健身场地宜关注安全性、舒适性,应有较好采光条件,且尽量远离交通主要干道,并采用无障碍设计的原则,地面平整不积水,避免坡道或台阶;材料宜采用适合运动的塑胶地垫或彩色沥青;场地周边宜设置休息座椅,并打造符合运动的环境氛围。

○健身设施应功能多样且结实耐用,球类运动应设有护栏。老年人使用率较高,应该综合考虑老年人的使用需求。

案例之十二

徐汇区长桥街道体育花苑

设计团队:格吾景观

位于徐汇区百色路的体育花苑,作为全国文明小区之一,以爱心志愿者特色著称。设计师根据居民需求,将原来1600平米的社区花园,改造为容纳多种活动的爱心志愿主题空间。

廊架场地扩大为爱心广场,定期举办社区活动。园路改造成以爱心七彩健身道,沿线设有座椅,定期开展志愿服务。原先散布的健身设施被重新安排在花园一角,结合健身道形成一个相对安静的健身角。

▲设计方案总平面

▲七彩步道与沿线的座椅设施

向左滑动可见更多》》》

▲每月开展志愿者活动

▲集中设置的健身设施与儿童游戏通道

向左滑动可见更多》》》

案例之十三

浦东新区南码头路街道社区体育公园

设计团队:上海新建设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位于浦三路601弄的南码头路社区体育公园是利用小区荒废的边角地,打造而成的社区体育名片。

方案根据地块条件和周边居民的健身习惯,设有运动广场、笼式球场、康体设施等,营造“花在眼前,绿在身边,健身就在家门口”的开放型、参与式环境。

▲改造前后对比

▲开敞活动场地

▲笼式球场与集中康体设施场地

向左滑动可见更多》》》

案例之十四

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福山路健身步道

设计团队:四叶草堂

福山路沿街有一处健身场馆,场馆与道路之间宽敞的人行空间被绿化带阻隔,空间被机动车停放占用,缺少休憩设施。

改造后,整合人行、绿化带与建筑前步行空间,在建筑前铺设健身步道,优化更新座椅、路灯、花坛等设施,并规范了机动车停放,使原本使用效率低下的空间转变为一个面向居民、上班族、过路人的小型聚集运动场所,提升了城市街道的活力。

▲现状问题

▲改造后跑道花园

▲跑道地面铺装

▲市民活动

来源: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

原标题:《老旧小区儿童活动区与健身场地的微更新,你喜欢吗?》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