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极简之美 | 与其得到,不如放下
很多时候我们在家中看着各种物件的布局会莫名其妙的感到焦躁不安;又或是从外面满心欢喜的回来,结果一进家门看到家中一片混乱的场景,情绪就像过山车一样变得很平静、低落;也许有时候和几个朋友有说有笑的准备来自己家,在进家门环视四周那一刻心里有点小尴尬。那这种情况下你可能真的需要思考思考,为什么这些杂乱的场景会让你变的烦乱?以及该怎么改变这些让你难以静心的处境?在《少而美的极简生活》这本书中有详细讲到这些内容,可以试着从这本书里面寻找答案。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书的内容。
少而美的极简生活
以“知鉴”之心物尽其用
很多人一想到收拾房间就觉得麻烦,不外乎是因为东西实在太多了。若都是生活必需品尚且情有可原,但大都是多余累赘之物。或是不何时才能派上用场,或是高价购入的奢侈品,又或是亲朋密友馈赠之物。虽说累赘,却总有这样那样的理由不肯丢弃。这样的人应该不在少数。
不肯放下的理由不在他人,无非是由于自身执念而作茧自缚,执意给自己找理由留下它。
禅宗教导我们,这类作茧自缚的执念之心,断不可留。
那么,如何才能放下不需要的物品呢?先说结论,答案就是制定规则。
以三年为基准,这是我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三年间一次也没有用过的东西、一次也没有穿过的衣服等等,三年不用,以后大概也没用了。从经验上来说,我想大家也能认同这一点吧。
那么,以三年为基准,处理不要的物品时,可以考虑以下四种方式。
(1)送给朋友或熟人;
(2)转卖给旧货店回收利用;
(3)认为确无其他用途(改做他用);
(4)最后的最后,丢弃。
如果觉得有人能用的上,就问问朋友或熟人是否需要。卖给旧货店回收利用或是参加各地义卖活动,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如果是二手服装,各地似乎都有免费回收的机构可供咨询。
除此之外,思考这些东西是否还有其他用途或新的用途也很重要。某样物品在某种用途用尽后,予之别用,使其重获新生,禅宗称之为“知鉴”。
比方说,以前禅寺中都有石臼,用于磨豆取粉,保证食材供应。石臼用上三、四十年,就会变得破旧损坏,无法使用。此时则用作禅寺庭院中的踏脚石或是渍物石(压在咸菜缸上用于腌渍咸菜的重石)。
又比如说,倒塌的五轮塔(日本寺院中由五个轮堆叠成的供养塔,五个部分分别代表空、风、水、火、地五大宇宙要素)的一部分可以用作手水钵(日本神社和寺院中用于净手、漱口的器具)。
在我担任住持的横滨市鹤见区建功寺中,每年除夕都要举办“万灯除夜钟”的活动。那一晚要燃上三千多支蜡烛。摆放蜡烛的器具则使用修整院内竹林(间伐)时砍下的竹子。间伐时砍下的竹子别无它用,因此用作摆放蜡烛的玩器。
物尽其用,是要赋予物品二次甚至三次生命。自古以来,日本人便有将旧和服重新缝制使用的做法,格外珍视这一“知鉴”之心。
缺了壶嘴的小酒盅虽然会扫了饮酒的兴致,但只要插上一朵小小的野花,便成了精致的花瓶。旧衣服也可以重新裁剪精心做成枕套等等,用法多样。“知鉴”是一件让人愉悦的事情,可以给我们的人生增添新的乐趣。
在丢弃某样物品之前,一定要以知鉴之心物尽其用。实在别无它用,方可以感恩之心郑重舍弃。丢弃是最后一步。
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可惜”
“丢了太可惜了”,舍不得丢东西的人总是把这句话挂在嘴边。然而,虽说惜物是应该的,但如果这也可惜那也可惜,家里最终就会堆满压根用不上的东西,反而更为浪费,又何谈“可惜”呢?
一样物品,只有在使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如果一味束之高阁,只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变成毫无价值的封藏。一味留存这些东西,只会浪费有限的收纳空间,寻找真正有用的东西时,也会在无谓的翻找中浪费时间。无论如何,如果一个人的内心被许多无用且不需要的物质裹挟,那才是真正的“可惜”。
丢弃不必要的物品,把房间收拾干净整洁,心灵得以磨砺,心情变得轻快,生活也变得自在起来。
一个人如果生活在无用品的裹挟之中,内心也会背负许多无用的、恶劣的感情,容易觉得疲惫不堪。如果置之不理,内心便会愈渐凌乱。因此,舍弃无用的物品自不必说,同时还要尽可能地活用现有物品,减少购买新的物品。即便要买,也要仔细挑选真正用得上的物品,且要长久地使用下去。“避免增加物品,做到物尽其用”,思考什么才是“可惜”的真正含义。
购买新物品的一大原因,就是只考虑到眼前的得失需求,贪图小便宜买了廉价品,结果却无法满足于此,使用时也不加以爱惜,最后反而不断购入许多类似的替代品,衣柜变得越来越挤。与其买三件从来不穿的衣服,不如花同样的钱去买一件真正喜欢的、穿得上的,这样才会爱惜。没有什么比贪便宜所浪费的钱更可惜的了。
禅宗在衣、食、住等方面均讲求极简的生活方式。这是因为禅宗认为,只有在如此简约朴素的生活中,才能获得内心的安宁。
然而,禅宗所谓的简约,绝不意味着忍耐粗糙。虽说只要东西有用,便宜点也能凑合,但如果是一分钱一分货的物品,就算价格高昂也可以购买,只要能用得长久且懂得珍惜。钱要用在刀刃上。重点在于张弛有度。
禅语有云:“放下庵中放下人”。放下,即舍弃。意指深山庵内中居住着舍弃心中执念,自由自在的人。如果心中可惜的物品过多,姑且先试着放下其中一样如何?丢弃其中一样后,虽觉可惜,但也会发现实际上这件东西并没有原本想象的那么重要。放下执念,内心就会变得轻松。从“可惜”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做一个自由自在的人,这是磨砺心灵的第一步。大胆地迈出这一步吧。
减少污垢的三大法则
常常有人问我,如何才能保持家中整洁宜居。我一般都回答他:“减少污垢有如下三种方式”。
(1)变脏之前擦拭;
(2)变脏后立即擦拭;
(3)保持干净。
这是一切扫除的基本思维方式,将其付诸行动,必定能让扫除变得轻松。
污垢分为肉眼可见的“看得见的污垢”和肉眼难以分辨的“看不见的污垢”。看不见的污垢多为附着在物品身上的微小尘埃、飞沫等,一点点累积下来后就会变成看得见的污垢。
一旦变成看得见的污垢,不用力刷是擦不干净的,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体力,还需要用到刷子和专用洗涤剂等。而在污垢看不见的时候稍稍擦拭,就能轻易清除干净。这就是在变脏之前擦拭的意义。
第二种方法是变脏后立即擦拭。刚沾上的污垢无需花费太多时间和体力就能擦拭干净。但如果放任不管,打扫起来就会越来越费劲。污垢上面又积污垢,回过神来,就变成难以清洁的顽固污垢了。因此,东西变脏后,不要放任不管,要立刻擦拭干净。切勿拖延。
比如,用水壶烧水后,趁其还有余热要立即擦拭干净。用完马桶后也要立即用马桶刷刷干净。如果每次用完都能收拾干净,就不会留下任何污垢,能够常常保持干净的状态。没有顽固污垢,扫除就会变得轻松。
第三种方法是保持干净。这意味着需要打开窗户,注意通风换气。通风不好的住宅中,空气凝滞不畅,容易积累湿气和尘埃,还容易滋生霉菌。
房间变得脏乱不卫生,会给人的健康带来非常恶劣的影响。因此,要时常保证房间里充满新鲜空间。早晨起床后,一定要养成打开窗户、换气排湿的习惯。盛夏或严冬时节常开空调或暖气,极易保持门窗紧闭的状态。偶尔也要打开窗户,让房间里的空气流通起来。此外,有效利用用水处的排气扇也是非常重要。
俳句中的“去尘秽”是冬天的季语,“大扫除”是春天的季语。集中清理一年中偶然积下的污垢,这是自古以来就有的扫除习惯。如果将以上三大法则作为生活习惯,日日践行,想必也就不需要特意在岁末进行大扫除了。因为污垢不至于累积到需要进行大扫除的地步,
考虑到年老时候的事情,这一习惯尤为重要。虽然年轻时难以想象,但肉体的衰老不容分说,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平等的。年轻时养成顺手打扫的高效扫除习惯,就能在短时间内花费较少的体力保持房间整洁干净。
这三大法则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也是能够过得简单舒适的重要技巧。
生活不能一味的贪多求快,也要尝试着去发现真正适合自己的生活。思考哪些事物对自己来说是“真正必要”的,哪些是由于自己“想要”而来到自己身边的。这样的平衡思考能够帮助我们发现真正属于自己的极简生活。祝大家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