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身体越柔软越好?刻苦拉伸可能反而不健康 | 果断练

2020-06-16 19:0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代天医 果壳 来自专辑果断练

坐下伸直膝盖,双手用力向前伸,再用力……比昨天前进了一厘米,又进步了!

这么努力地拉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也许是身体健康、线条柔美、放松肌肉、体测满分,也可能为了随时劈个叉,享受一片惊呼。

不过,身体柔软,可以享受到灵活的福利,也可能付出不稳定的代价,并不是越刻苦拉伸越好。

图丨作者供图

太硬或者太软,都不安全

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里面,这个动作被称为“坐位体前屈”,用来测试柔韧性。大学四年级男生和女生的及格线,分别是手超过脚尖4.2厘米和6.5厘米。

如果远够不到及格线,可能是你的大长腿太过优秀(上半身和手臂相对短),也可能是背和大腿后侧天生僵硬,或者平时运动太少。测试得分低的人,大腿后侧肌肉拉伤的风险是一般人的3.3倍,平时大跨步或捡东西都可能感觉费力。

另一些人可以轻松把上半身贴到腿上,不是因为天赋异禀,就是长期刻苦拉伸的结果。超过常人的柔软让他们在舞蹈和音乐方面很有优势,但测试高分者肌肉受伤几率也高达一般人的2.9倍,并且在足球、篮球等运动中,膝关节更容易受到损伤,程度也更严重,特别是男性。

坐位体前屈测试丨jzb

其实,柔韧性中等才是最安全的。过度柔软时,关节会偏离正常位置,可能给骨骼肌肉带来额外的压力,造成损伤。在青年人中,关节活动过度的人占10%~40%,其中女性多于男性。

想知道自己是不是柔软过头,可以参考贝顿评分(第1~4条左右两侧分别计1分,满分9分;≥4分可初步判断关节活动过度):

1. 第五掌指关节伸展可达90度;

2. 拇指可外展至小臂;

3. 肘超伸大于10度;

4. 膝超伸大于10度;

5. 直膝体前屈可将手平置于地面。

依次是贝顿评分第1~5条的表现丨参考文献[8]

关节活动过度本身不算病,但一些疾病有关节活动过度的表现(如马凡综合征),如果同时发现关节疼痛、僵硬,或者眼睛、心血管等异常,就要去看医生了。

柔软,有时不是最重要的

很多人拉伸不为测试达标或者少受伤,而是迷信“筋长一寸,寿涨十年”。

通常,柔韧性好的人,确实感觉生活比较轻松,身体也更健康。但比起柔韧性,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对健康的影响更大,与寿命、生活质量和伤病风险都有关。

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能让人更柔软,柔韧性好和健康都是运动的结果,而不是柔软本身让人健康。坐位或站位体前屈测试的得分与寿命长短无关,与血压、血脂、肺功能等指标也没有明显关系。

如果为了健康而运动,有氧和力量训练的效果可能比单纯拉伸更好。

喜欢运动的人坚持拉伸,可能是为了提高成绩。有些运动需要身体非常柔软,才能让动作好看或成绩提高,比如舞蹈、体操和游泳。另一些项目中,成绩最好的人反而柔韧性较差,比如顶尖长跑运动员坐位体前屈得分低于一般跑者。其余运动表现好坏与柔韧性关系不大。

对于多数运动,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及敏捷性对成绩的影响都大于柔韧性。拉伸能否提高成绩,首先决定于运动项目,其次是柔韧性有没有拖其他身体素质的后腿。

运动前后,拉伸不一样

柔韧性不需要太高,但运动前后的拉伸不能省略。运动之前,一般不需要做长于1分钟的静态拉伸(做了之后会没劲,锻炼效果也不好)或弹震式拉伸(如果不控制地甩着做,可能还没练就受伤)。

运动前不建议静态拉伸(缓慢移动到有拉伸感觉的位置停住)丨作者供图

不建议弹震式拉伸(不控制动作,利用惯性甩着做)丨作者供图

动态拉伸更适合用来热身,能让运动时动作更加流畅,表现更好。对于肌肉及韧带的损伤,一些研究发现拉伸有预防作用,另一些显示无效,目前没有确定结论。

动态拉伸,全程都在控制中,腿踢高后主动下拉丨作者供图

运动后,可以用静态拉伸来放松肌肉并维持柔韧性。缓慢拉伸到稍感不舒服的位置就停住,维持20~30秒,不用拉到疼痛。少量活动和拉伸,可以减轻运动刚结束时的肌肉酸痛,但对于一两天后才出现的延迟性肌肉酸痛,无论在运动前、中、后拉伸,都不能有效预防。

至于“练后拉伸防止长肌肉/瘦身”这个说法,虽然肌肉形状可以暂时由短粗拉得细长,但肌肉体积不会变小,脂肪也不会减少,某些情况下拉伸还能增加肌肉。再说,拉伸腿能细腿的话,那臀和胸岂不是会被拉扁?

根据软硬,定制自己的拉伸

无论柔韧性高低,运动前后都需要拉伸,但每个人的重点不一样。如果身体僵硬或想做到特别的动作,不运动的时候也可以单独增加静态拉伸。

柔软程度适中的健康人,通过有氧及力量训练(幅度足够)拉长肌肉和肌腱的作用,就可以维持适当的柔韧性。这些运动对健康更有益,降低体重和损伤风险的效果更好,值得付出更多时间。

过度柔软的人,必须先学会让关节回归到正常的位置,比如站立时不要膝超伸,手撑地时不要肘超伸等。能够控制好姿势之后,通过加强肌肉力量来帮助保护过于灵活的关节。关节活动过度也不用完全禁止拉伸,但得格外小心,别把关节拉到异常角度。

从肘超伸回到正常角度丨作者供图

参考文献

[1] Nuzzo JL. The Case for Retiring Flexibility as a Major Component of Physical Fitness. Sports Med. 2020;50(5):853-870.

[2] de la Motte SJ, Lisman P, Gribbin TC, Murphy K, Deuster P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hysical Fitness and Musculoskeletal Injury Risk: Part 3-Flexibility, Power, Speed, Balance, and Agility. J Strength Cond Res. 2019;33(6):1723-1735.

[3] Hypermobility, Fibromyalgia and Chronic Pain E-Book edited by Alan J Hakim, Rosemary J. Keer, Rodney Grahame.

[4] Sueyoshi T, Emoto G, Yuasa T. Generalized Joint Laxity and Ligament Injuries in High School-Aged Female Volleyball Players in Japan. Orthop J Sports Med. 2016;4(10):2325967116667690.

[5] Czaprowski D, Kotwicki T, Stoliński L. Assessment of joint laxity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 review of methods. Ortop Traumatol Rehabil. 2012;14(5):407-420.

[6] Simmonds JV, Keer RJ. Hypermobility and the hypermobility syndrome. Man Ther. 2007;12(4):298-309.

[7] Keer, Rosemary & Butler, Katherine. (2010). Physiotherapy and Occupational Therapy in the Hypermobile Adult. 10.1016/B978-0-7020-3005-5.00013-6.

[8] Czaprowski D, Kotwicki T, Pawłowska P, Stoliński L. Joint hypermobility in children with idiopathic scoliosis: SOSORT award 2011 winner. Scoliosis. 2011;6:22.

[9] Trajano GS, Nosaka K, Blazevich AJ. Neur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Underpinning Stretch-Induced Force Loss. Sports Med. 2017;47(8):1531-1541.

[10] Opplert J, Babault N. Acute Effects of Dynamic Stretching on Muscle Flexibility and Performance: An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Literature. Sports Med. 2018;48(2):299-325.

[11] Nunes JP, Schoenfeld BJ, Nakamura M, Ribeiro AS, Cunha PM, Cyrino ES. Does stretch training induce muscle hypertrophy in human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Clin Physiol Funct Imaging. 2020;40(3):148-156.

作者:代天医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