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艺术是什么?什么是艺术?

2020-06-16 09:1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just do it!

格林伯格认为现代艺术是一种自足艺术,不是对外界实物的再现,而是从再现的内容转移到了画面上,形状、颜料、平面性等绘画的物理属性成为了艺术的本质。在这样的理论引导下,一些在现代主义时代还坚持以再现论为指引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就被排除在历史之外。

美国哲学家丹托认为,要终结的恰恰是这种叙事。他非常强调各艺术样式或风格占主导地位的历史必然性。在他的视野里,艺术是一种具有自我意识的东西,它发展自身、展开自身以至达到自我的完满。这种自我认识和完善的过程就构成了一种历史。

而对于“艺术是什么?什么是艺术?”这个问题,年轻的艺术家杨梓靖,则用作品来做出回应:

杨梓靖

1996年出生于安徽阜阳

2016年9月考入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

2020年6月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

同年保送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研究生

以下作品、文字均来自艺术家杨梓靖:

2020

1、《艺术是什么?什么是艺术?》

版画装置 2.2×70米(可调) 2020

关于作品:

我把一套1126页的《世界艺术史》一张张地拆开并用版画的方式印刷出来,用古代印书的方式去印现在的书,印刷出来的结果是一片灰色且无字。如果这个时候把“有字”本身当作“有形”,那“无字”便是“无形”,此时的无形生于有形,而无形本身又表达着非实体性的有形。我在这个创作中试图用过去已知的答案(有形)去向过去已知的答案提问,同时也向现在未知的答案(无形)提问(艺术是什么什么是艺术在过去是已知的答案,在现在这个人人都是艺术家事事物物都是艺术的时代是未知的答案)。

在过去,艺术是什么什么是艺术在不同的地区都有着不同且明确的标准,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同时艺术也在快速全球化。当杜尚的现成品《泉》被搬上艺术的舞台后,艺术的边界与底线彻底的被打破,以至于现在艺术是什么什么是艺术已经不再有标准可言,这并不是件坏事,时代科技都在发展,每个时代都有属于每个时代的东西,我们想要进步就要在过去的基础上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每个时代都需要经历的,艺术走到现在这一步也是必然的趋势。但是对于杜尚之后的我们这几代人来说艺术是什么什么是艺术已然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这个问题从过去的简单易答被推向像“我是谁?”这种哲学问题一样难以解答。他的答案不再是像过去一样,问艺术是什么什么是艺术,西方人大可指着达芬奇的画说这就是艺术这就是标准,也不像东方人一样可以指着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说这就是艺术这就是标准。现在做不到了,现在好像的的确确人人都可以是艺术家,事事物物都可以是艺术。那在这个人人都可以是艺术家,事事物物都可以是艺术的时代,在这个大家不再需要动脑去思考艺术是什么什么是艺术的时代,在这个只需要“just do it”的时代,艺术是什么什么是艺术这个问题,我想恰恰是需要每个人都去认真思考的问题。“艺术是什么?什么是艺术?”这个问题就像武则天为自己留下的“无字碑”一样,虽然她为自己留下的是“无字碑”,但是在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尊属于武则天的“有字碑”且内容都不相同,艺术也是这样,“艺术是什么什么是艺术”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标准。我做这个创作的初衷不是为了去定一个统一的标准,我也没有这个能力去定制一个标准,而是希望大家在看到我的作品时能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去思考自己对“艺术是什么?什么是艺术?”的标准上去重新审视自己的标准。

部分单幅:

2019

一棵树

技法:木口油墨印刷

尺寸:纸类 宽65厘米 长40米 木口装置 宽20厘米 高4.3米

年代:2019年

关于作品:

一棵树是一棵竹的延续作品,是我从全国各地买的四百多块大小不一的松木木口,然后再按从大到小标上数字排列后一一印出来的,最后我再用白乳胶把印刷过的木口一个个的粘成了“一棵松树”,这个时候的一棵树是一棵树但也不是一棵树了,不过不管一棵树还是不是一棵树,此时的前者一棵竹也许不再是一棵竹。

单幅:

《我》

铜版 540cm×145cm

2019

这组作品是我用铜版做了一个60×145cm的自画像,当我觉得做的已经差不多写实又不很写实的时候便停止了。我印了一张后便拿出教室在路上不断地摩擦,每摩擦半个小时我便清洗好拿进去印一张出来,直到第九张我差不多消失殆尽了。有句古话说“我走的桥比你走的路都多”用来形容自己生活经验的丰富,走过的路象征着知识,然而有一天我突然觉得,自己在学习中行走中逐渐迷失了自己,我不清楚自己应该是什么样(所以我并没有把第一版做的很写实),我从小到大不断学习不断的行走都是在不断的组建一个更好的自己,可谁知在还没找到自己的时候便开始迷失了自己。这让我当时很苦恼,便做了这个作品。表达自己的状态。

局部单幅:

2018-2019

《重复系列》

石版

重复系列是我利用石版水油分离的特点,还有石板特殊纹理做成的一系列作品,这一系列作品还在进行中。在这一系列的创作过程中,我抛开了石版繁复的技法,直取这一特殊材质的本质,用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去创作。我在石板上重复进行一个滴墨的动作进行创作。我试图用这种创作方式和结果去解释历史,人生意义以及一切我们在进行中的事情。因为在我看来一切的一切皆为重复,人是,物是,事是,生是,死也是。

重复系列——生生相息 70x50cm 2018年 石版

重复系列-----谁会在那儿?70x50cm 2018年 石版

重复系列----我们预想的是对的么?70x50cm 2018年 石版

重复系列——这是历史 70x50cm 2018年 石版

重复系列-----重复的意义1 49x38cm 2018年 石版

重复系列-----重复的意义2 58.5×46 cm 2019年 石版

重复系列-----重复的意义3 42×33 cm 2019年 石版

2018

一棵竹

技法:竹口油墨印刷

尺寸:纸本宽65厘米 长1166厘米 竹口装置尺寸可变

年代:2018年

关于作品:

一棵竹是我把一整棵竹子锯成了两百多份,然后再把每一个的横截面印出来作为结果呈现。

局部(部分):

《对话伽利略》

综合版画

234×100cm

2018年

关于作品:

这个作品是我在学校不同的楼层做的,我把鸡蛋里灌上水泥和胶水,然后分别从一楼二楼三楼扔下去,然后拿去打墨印出来,那段时间对地心引力有些兴趣,看了一些跟地心引力有关的东西,便做了这个作品致敬伽利略。

视频:

2017

《暗器》

《暗器》是我把1350个图钉密集地扎在一张三合板上的创作。图钉为一面圆一面尖,人人皆知尖刺伤人而圆顶不会。在这个创作的前期,我也觉得这是对的,但当做完整个作品后,我按图钉的拇指骨头像裂了一般无法正常触碰物体,可皮肤表面却安然无恙。因此我发现图钉就像人类一样,它不仅是尖锐的一面会伤人,圆滑的一面也同样会。圆滑的那面就像圆滑的人,无害的外表遮掩下是伤人于无形。

暗器(背面)

暗器(正面)

作品局部:

杨梓靖联系方式: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