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丧文化大行其道,丧的背后是傻的可能

2020-06-15 13:5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文/陈根

“马脸男”“废柴”“悲伤蛙”“葛优躺”等互联网词汇的盛行都直指“丧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事实上,“丧文化”更多出现在当代的青年之间,以各种表情包、文字等方式在网络中被用以发泄负面情绪,以“厌世”为主打,以对现实的不满为主旋律。

“丧文化”的盛行固有其社会追因和文化背景,除了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外,近日,伦敦大学学院研究指出,如果长期处于“丧”状态之中,会导致认知能力下降,更有可能患上阿尔茨海默病。简言之:太丧,易傻。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我们已然不陌生,它有个众所周知的名称,即“老年痴呆症”,是一种退行性神经疾病。

患上阿尔茨海默病主要与两种物质相关——β 淀粉样蛋白和 tau 蛋白;由于大脑中淀粉样蛋白和过度磷酸化的 tau 蛋白的聚集,导致记忆衰退,甚至恶化。尽管此前有研究指出焦虑、抑郁等情绪是患上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但这些情绪存在的患病风险都是被独立考量的。

伦敦大学学院研究人员认为,这些负面心理的患病风险,还在于其频率机制,即重复性消极思维(Repetitive Negative Thinking,RNT)。在两年时间里,研究人员对 350 多名 55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进行负面情绪研究,通过提问、问卷等形式了解研究对象是否存在 RNT 思维模式以及是否存在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并重点关注那些具有重复消极思维的人。

另外,研究人员还对 113 名研究对象进行了 淀粉样蛋白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tau-PET 扫描,对 68 名进行了 IMAP+ 队列淀粉样 ‐PET 扫描,以此评估 tau 蛋白和淀粉样蛋白的沉积。

研究人员进行了长达 4 年的随访,结果发现,那些长期处于持续性消极思维的中老年人,他们大脑中的 tau 蛋白和淀粉样蛋白沉积更多,表现出的认知能力也更差;而这正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征兆之一。

当然,这一研究发现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不过这也启示我们尽可能地练习一种“感恩情绪”,为了快乐,也为了不傻。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