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万里长城有多长,又是如何测量的?
长城不仅是我国第一批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历史遗址,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毕竟各国国歌中也极少会出现一个具体指向的物体。
那么名字里都有“长”字的长城有多长呢?这个真实的“城”又是什么样的呢?
万里长城有万里长吗
万里长城万里长,但要具体测量其长度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006开始,经过五年左右的调查,人们才第一次摸清了长城的每一寸土地。
这个答案是21196.18千米,约合四万华里。
四万里长城足以绕赤道半圈,“坐地日行八万里”也只是在长城上走了个来回。而且这仅仅是保留下来的长城长度,还有相当于部分的长城或掩埋于地下,或被风沙吹散,丢失在了历史中。
保留下来的长城遗产主要分为墙体和单体建筑。
人们印象中的长城的墙体往往是由砖垒砌,架设在山脊之上,例如北京周边的八达岭长城。
但是事实上,由砖垒砌的长城原始比例只有不到2%,如果按照现存砖石建筑统计,只有1%左右,长城最主要的材料还是土和石。
除此之外,山险、河险等自然天险地段也被与人工墙体连接起来承担防御功能,这部分“自然险”墙体长度有2000公里,占总长度的13%。
还有一种特殊的长城,并不是拔地而起的城墙,而是向下挖掘的宽壕。这类墙体被称作界壕或壕堑,占历代长城总长度的22.8%。
长城的单体建筑中最常见的是墙体上的高台建筑,也被称作敌台或敌楼,用作驻兵或战斗时的堡垒。另有一种叫做马面的设施,突出于城墙外侧与长城墙体同高的设施,主要用于消除防守死角。
最被人所熟知的烽火台则一般独立于墙体,在交通要道建设。
关隘是长城的重要节点,大多把守在险要的山口或通道,建立在长城墙体之上,也有一些独立于墙体之外。长城内外还有2000多座独立于墙体的城堡,它们是驻军的要塞,其中一些规模较大的是各级作战室指挥中心。
长城是如何测量的
要获取这些信息并不容易。
与测量其他物体长度不同,要想弄清楚长城到底有多长,最先要做的事是找到它们。
事实上在历史的风沙中保存下来的长城遗迹可能零散出现在非常偏远的乡下,也有可能已经发展成为了小镇中心,可能在高山上一眼可望,也有可能被植被或土壤包裹,需要清理地面才能发现。
2006年开始的长城资源调查,先确定了包括16个省级行政区的4万平方公里调查范围,调查人员需要徒步丈量这相当于6个上海市面积的土地。
确定了范围,接下来就是实地测量。
1295名调查人员花费三年半时间,走了十万公里才完成了实地考察工作。这个过程中,各类卫星、航拍影像图和地图自然必不可少。
不管是传统测量工具,如罗盘、皮尺、水平仪,还是新技术设备,如激光测距仪、全站仪、手持GPS在测量过程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对于各地的遗址来说,不仅需要拍照记录,手绘遗迹也是调查人员必备的技巧。
收集的成果当然也是异常丰富。获得了包括46111张各类表格、接近20万张照片和3万多个视频片段等在内的5TB的数据量。
这些数据经过统计和整理最终由专家对调查中的这些长城遗址进行认定。
最终的结果是:这些长城遗址分布在了15个省级行政区的404个县,建筑时代从春秋战国一直延续到明代,清代也曾利用明代长城作为税卡、镇压叛乱的防线或阻止长城内外人民流动的藩篱,但它的作用已经不再是国防工程,因此长度并未计算在长城总长度之内。
让长城长的还有时间
从公元前441年齐国建立最早的长城,到1644年清军入关明朝灭亡,数万里的长城是花费了接近2500年的时间才逐渐建成。
而目前保留下来的21196.18公里的长城遗址主要是明长城,有8851.8千米,占了全部长度的超过4成。其次是南北朝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宋辽金夏时期的长城遗址,长度均超过了1000公里。
但每个地区的长城时代不相同,这些区别中也反映了中国历代疆域的变化以及和少数民族的融合。
春秋战国时期长城不仅防范少数民族,也作为各国之间的军事防御系统,山东河南这些中原地区同样会修建长城。
秦汉长城空间跨度最长,尤其是汉武帝时期疆域扩展到西域,长城墙体延伸到河西走廊西端的玉门关,在新疆等地还修建了大量的烽火台和城堡。
之后时期的长城主要在华北平原以北修建,直到明朝再一次在河西走廊兴建长城,并延伸到了嘉峪关。但嘉峪关比玉门关要靠东很多。
各地区中,河北、山西和内蒙古长城的时代数量最多,有六个。这三个地区的长城遗址长度也是最长的,加起来超过了现存长城遗址的六成。
长城的保护是个比测量更难的工作
与测量长城这个几年就可以完成的工作不同,将分布如此分散的长城完全保护起来需要的是所有人持续的努力。
1987年,长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遗产构成段落包括山海关、八达岭和嘉峪关,在保护上受到了世界遗产中心和国际遗产专家的关注与支持。
除了国际上的帮助,国家层面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也越来越重视,更多的历史遗产被保护起来。
截止目前已经有505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各级的文物保护单位更是数不胜数。2007-2008年开展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了超过76万处不可移动文物。
根据2013年的统计,有86.7%的长城认定段落被纳入了209处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不过对于长城的保护,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从更长的时间尺度来看,长城可能终将消失,但是作为民族的文化象征,需要的是让人们了解长城的文化,进行可持续性的旅游开发。
近年来,游客激增而且淡季旺季分布不均匀使得一些景区人挤人,对于这些遗产的破坏也不可避免。
去年开始八达岭长城已经设置了每日游客上限,但是更多地区的长城可能也存在过度商业开发的问题。
世界遗产委员会在2017年、2019年的世界遗产大会决议中提出了担忧,认为新建的京张高铁也缺乏对于长城可能受到的破坏和景点游客人流影响的评估。
而且,2015年评估文件中长城已经被过度地进行了旅游开发的局面并没有改变,可能会改变长城的真实性。
存在了几千年看似坚韧的长城,其实也异常的脆弱,需要各个行业和部门的努力才能使其更久的保留下去。(特此感谢历史专家张依萌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参考资料和专业建议!)
数有范儿工作室
编辑 | 李宏伟
设计 | 吴湘权 董佳林 刘媛元 赵飞宇
设计指导|张儒赫
专家顾问|张依萌
版面 | 苍耳
责编 | 张睿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