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95后”地摊小哥:来吃一块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0-06-14 18:0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一个孤儿,没上过大学,花1万多元学糖画手艺,为了摆摊又专门买了辆小轿车。这位22岁的地摊小哥说,他觉得值!“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让我们走进这位小哥的生活——

讲述人:杜安明

云南腾冲糖画手艺人

我是个孤儿,家住云南腾冲农村,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他们务农养活我,爷爷养牛,奶奶养猪。国家会给孤儿发补助,但我成年后这个补助就没有了。

杜安明的爷爷和奶奶

我没上过大学。看着爷爷、奶奶上了年纪,还要那么辛苦地给我攒学费,我心里就很不是滋味。2015年,我18岁,高中会考结束后,我放弃学业,去外地打工,这一出去就是几年。

2017年,我到了省城昆明,在宜良开了一家手机店。这个店处于亏损状态,除去房租和日常花销,根本存不下什么钱。开店的真正收获是我学会了做糖画。

一次逛街的时候,我看到一个和我爷爷差不多年纪的师傅在摆摊卖糖画。我之前没见过糖画,有点儿好奇,就在他的摊前看了好久。那天有不少人来买他的糖画,有一阵子五六个人围着看他做糖画,生意很火,比我手机店的顾客多啊。后来,我又特意去看了好几次,越看越感兴趣。小时候我就喜欢画画,做糖画看起来本小利大。我心想,既能赚钱又能做喜欢的事情,挺美的,就决定拜师学艺。

一开始,师傅不打算收我。我求了好几次,可能看我老实吧,师傅后来就答应了。不过当时由于手机店生意惨淡而且刚交完房租,手头基本上没剩多少钱了,交不上学费。后来还是我阿姨刷信用卡帮我交了学费,1万多。

白天我要开店,师傅要去摆摊,所以我一般是下午6点多到晚上10点多上课,一对一。

师傅给我讲了他当年学习糖画的经历。师傅小时候家里也很穷,他是老大,弟弟妹妹多,所以他选择辍学来帮家里分担生计,已经坚持做糖画30多年了。

第一天师傅带我买糖画材料,第二天开始制作工具,第三天正式学习。学糖画让我流了好多眼泪。做糖画的糖块要放在炉子上用温火熬,当时用的是煤油炉。烧煤油时会冒烟,熏得我直流眼泪,很难受。师傅告诉我说,习惯了就好了。也不记得熏了多少天,流了多少眼泪,后来还真习惯了。

学了3个多月,师傅觉得我可以出师了,然后我跪谢了师傅。

我觉得很值!

摆摊生意不好做 慢慢来

奶奶总生病,我就关了手机店,从昆明回到腾冲。一是方便照顾奶奶,二是想发展糖画事业。

爷爷、奶奶一开始都反对我再次创业,他们希望我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但我不想给别人打工。虽然创业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是我相信只要坚持就一定能成功。

“快找个女朋友把婚结了,奶奶怕等不到那一天。”

“我会努力的,奶奶你不要担心。”

这是奶奶和我最经常的对话。其实,我执意要做,他们还是会同意的。今年1月,我就开始卖糖画。没多久,他们就支持我了。现在,爷爷还帮我做糖画的转盘,特别积极。

爷爷给杜安明做糖画的转盘(00:02)

春节前生意还是很好的。我跟我家附近的腾冲湿地谈了合作,春节去他们景区里卖糖画。

不料这时奶奶得了轻微脑梗,话都说不清楚。我当时特别慌,赶紧把奶奶送去医院,每天陪护。差不多一周后,奶奶病情好转,谁知疫情来了,景区停业了。我的生意一下就暂停了,在家里呆了很久。

4月中旬,疫情有些好转,我就出摊了。街道旁、集市上,我都摆过。不过,感觉腾冲比不了宜良。宜良是成龙拍电影《神话》的地方,人很多。腾冲本来就人少,再加上受疫情影响,游客比往年少,买我糖画的人也少,生意很一般。

最近天气比较热,糖画更难卖了。

我的糖画主要卖给孩子和年轻人,价格便宜,小的5元一支,大的10元一支。就算这样,很多家长也不愿意给孩子买。原因是天气热,怕孩子吃了上火,嗓子疼。有一次,一个孩子在我的摊前站了好久,跟她妈妈央求买一支,最后还是被她妈妈硬拽走了。

我得想方设法多卖些。目前,一些地方还不能摆摊,部分区域还在规划中。得符合规定,还得人流量大,去哪卖呢?

经过仔细考察,我现在选在一个新建的游乐场里摆摊。我发现来玩儿的人不少,而且多是一家子一起来。虽然已经开学了,白天没啥人,但晚上7点以后,很多家长会带着小朋友来这里。人流量基本有保障,而且目前还未收摊位费。

收入咋样不好说,有时周末能赚二三百块,周一到周五才七八十块。最好的一天进账400块左右,最差的一天才赚15块。

这两天,我和几个朋友商量着把糖画加进一些幼教课程。比如朋友开一个培训班,我负责教小孩做糖画,并讲解糖画的历史和制作工艺,给糖画做做宣传。

我也考虑过从商业合作上寻求突破,比如参加大型活动暖场、房地产开盘什么的。如果资金够的话,我还想去旅游景点开连锁摊位。这得慢慢来。

“来吃一块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刚买了辆车,专门为摆摊买的。因为我住在农村,去城里卖糖画,路远不太好走。每天下午6点出发,晚上10点左右收摊,开车来回40多分钟。现在是雨季,糖画怕潮,容易化,得密封包装,得赶时间,有辆车还是方便不少。

我也想通过网络渠道销售糖画,但目前还无法实现,不仅是因为物流成本问题,还因为糖画的精髓还是现场制作。现在,我经常在抖音上发制作糖画的小视频。

我会制作30多种糖画图案,包括龙、兔子等传统图案,小猪佩奇等孩子们喜欢的动画形象。我把这些图案画在一个转盘上,以便小朋友来选择。看上哪个,我就现场画。快的话,十几秒或1分钟就可以画成一个。

在新建的游乐场摆摊,杜安明给小朋友做了小猪佩奇的糖画(01:16)

练摊要吆喝,我也会主动招揽客人:

“遗产日咯,来吃一块非物质文化遗产!”

“小朋友过来买个糖画,纯手工制作的,既好吃又好玩!”

杜安明在腾冲大剧院附近的商业街摆摊,教小朋友画糖画(01:01)

我们这里不少人对非遗还不太了解。成都糖画可是国家级非遗啊!虽然我不是非遗传承人,但我希望人们买我的糖画,不只是冲着“糖”来的。在很多人眼里,糖画就是块糖而已,不值什么钱。很少有人知道它真正的价值。就像我做的十二生肖图案,那是师傅教授给我的。师傅说,那是他的师傅传给他的,不知道那之前又传过多少代。这值不值钱,不好说。

这两天,我遇到一个顾客,特别难得,他了解非遗。他给孩子买了我做的龙图案的糖画,还跟孩子说:“糖画是老手艺,是传统文化。”说话的时候,他的语气里满是敬重,我特别感动。

在我的摊儿上,60岁以上的顾客能免费领取一朵玫瑰花,糖做的。担心血糖太高,可以不吃,拿着就行。我真心希望天下的老人都能过上好日子,有个幸福的晚年,不用像我爷爷奶奶那样辛苦!

记者手记

一个来自农村的“95后”,自费学习传统手工艺、摆摊卖糖画创业,让记者颇感意外。“不好说”“慢慢来”是杜安明的口头禅,这个喜欢非遗的年轻人很平静,给人一种“不加滤镜”的原生态感觉。没错,非遗凝结着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在生产生活中积累的智慧和宝贵传统,是一种“慢文化”。非遗技艺难速成,相比“一哄而上大赚一笔”,他还没想过赚很多钱,只是想着先把糖画在腾冲发展起来,让更多的人先了解糖画。而他自己也还处在了解非遗、学习手艺的过程中。

记者告诉杜安明现在正在举办“非遗购物节”,他很兴奋。虽然他的糖画还无法进行网购,他却赶紧向记者推荐了村里老大爷编的竹篮、竹筐、竹帽等传统手工品,希望能扩大销路。这几天,他趁着“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去当地文化馆打听非遗项目和培训课程,工作人员已经记下了他的名字,传承人项目启动了会立刻联系他。

线上的“非遗购物节”热热闹闹,线下的摆摊生活同样值得关注。采访这个年轻人后,记者更加确信:当年轻人走近非遗,传统就有了传承延续的希望;当非遗走近年轻人,年轻人的成长将获得文化的滋养。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我们为这样的年轻人点个赞,希望他们愿望成真。

(文中配发的图片中的糖画作品均由杜安明创作)

记者:张婷

责编:李扬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