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有标准有实践还有张爸站台,但推行分餐制还需公众养成习惯
“在疾病面前,不分餐就是裸奔。”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这一金句,让分餐的理念广为传播。
6月14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多方采访获悉,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人们对“分餐制”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实践推广。上海首个《餐饮服务单位分餐制管理规范》地方标准4月份发布;今年全国两会上,上海代表团36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建议在全国推广分餐制和使用公勺公筷。
上海市商务委透露,目前,全市约30%餐饮企业已经提供分餐服务,部分家庭也积极参与推广使用“公筷公勺”。不过,采访中,不少受访对象表示,分餐制和公筷公勺的理念要推广并不是最难的,而难的,是公众养成持之以恒的习惯。
重视:专家站台,上海制定标准
为何要推广分餐制和使用公勺公筷?
张文宏此前曾在多个公开场合呼吁。他称,从流行病学角度来看,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外,分餐制对阻挡疾病的传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疾病面前,不分餐就是裸奔。”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也有此观点。她表示,分餐制是迈向健康生活路上的一个新里程碑。“拿自己的筷子给别人夹菜,过去是好客的体现,但以后一定记住,拿公筷公勺给别人夹菜,这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其实,在2020年1月“上海两会”期间,120余名市政协委员就提交了《关于在全市推广使用公筷公勺的建议》的提案,建议加快修法推广使用公筷公勺,向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说“不”。
4月,上海发布《餐饮服务单位分餐制管理规范》《餐饮服务单位公筷公勺服务规范》等地方标准,开始在全市酒店行业加快推行使用公筷公勺,还将出台包含倡导“公筷公勺分餐食”的市民公约。
《餐饮服务单位分餐制管理规范》提炼、固化了上海市健康餐饮的经验和做法,规范分餐位上、分派式、自助餐式和公筷公勺自取式四种分餐模式,引导广大市民形成健康的用餐方式,简单明了,可操作性强。比如,规定洗好的碗筷在顾客到之前15分钟上桌,以减少细菌污染风险。
5月,全国两会上,上海代表团的一件建议引起关注:在全国推广分餐制和使用公勺公筷。这件建议由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政府秘书长陈靖提交,共有36位代表联名,是代表联名最多的一件。
行动:从中高端餐饮普及,向家庭推广
新冠肺炎疫情再一次将分餐制和公勺公筷的重要性摆在公众面前。2月23日,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市文明办、市卫健委、市健康促进中心联合向全体市民发布使用公筷公勺倡议书,同时推出一组“吃饭新风尚,健康好习惯”的海报。作为复市以来的一项重要举措,许多区域、商圈引导餐饮门店推行公筷公勺。
之所以说“再一次”,是因为早在2003年,受“非典”疫情影响,中国饭店协会就制定了当时的《餐饮业分餐制设施条件与服务规范》,明确将实行公筷公勺作为全国300多万家餐饮经营企业分餐制的操作指南。
上海餐饮业最先反应,并在不少中高端餐饮店推行,沿用至今。有了行业基础,今年再次倡导分餐制时,上海推广的速度快了很多。
南京路上的新雅粤菜馆,主动向顾客提供公筷公勺的服务已持续多年。店内服务人员表示,公筷的使用率不低,尤其是在包房里,多数顾客已有使用公筷的自觉意识,但公筷与私筷搞混的情况还是时有发生。疫情期间,门店特地定做了200套分量更重的叉勺和加长版筷子作为公筷公勺,以便顾客区分。
位于浦东联洋社区大拇指广场的聚富源海鲜姿造,主要面向以商务宴请和家庭聚餐为目的的客户。前厅经理刘芳说,店内有12间包厢、4排卡座,每桌配至少2名服务生和管理人员。主动提供一桌两副公筷公勺,并引导客户使用,正是这些服务人员的职责之一。为进一步鼓励分餐,菜单上近20%的菜品设计成了“按位供应”。其他菜品端上桌后,服务员也大都会请示顾客,是否需要按位拆分。
上海恒悦尚品餐厅店长张颖丹介绍,他们针对此次疫情特别推出了位上菜单,其中包含三套位上套餐。对位上菜单中的菜品,餐厅会直接在厨房里进行分餐摆盘和装饰。张颖丹说,目前约有70%的客人在点单时会选择位上套餐。“如果客人单点,我们也会询问,是否需要以位上的形式为其上菜。”
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不仅在商圈推广,也一步步走进社区和家庭。
5月,为了鼓励与助力浦东6万名60岁以上的老年志愿者使用公筷公勺,推广宣传公筷公勺,浦东新区志愿者协会联合上海联劝基金会发起“一块(筷)一文明”的众筹公益活动,号召每人捐赠一块钱,共同参与这项有意义的活动。浦东新区还特别设计开发了1分钟的小程序游戏“书记请你吃午餐”,通过情景化的设置,帮助大家学习公筷公勺的正确使用方法。
6月,黄浦区最美家文明联盟启动“家有‘筷’乐”主题活动,启动“家有‘筷’乐”21天打卡活动。
文创产品也开始对此有所关注。
浦东新区文化产业促进中心等单位联合浦东新区唐镇人民政府此前发起“公筷公勺•新‘食’尚创意大赛”。希望设计作品能坚持安全、实用、精美原则,以特色创新、文化底蕴、文明实践等为灵感来源,设计出具有市场推广性的“公筷公勺”。
改变:还需公众养成习惯
虽有专家的站台、管理规范的制定、倡议的推广,不过采访中,有部分受访者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使用公勺公筷的习惯,还需要一段培养的过程。
市民穆先生说:“我跟家里人说,我们在家也用公勺公筷吧。家中老人回答,好的,我们备一双,家里来客人的时候用吧。当时我就觉得,这建议实施起来怕是难了。”
网友“明明明白”在社交平台留言:“说起公勺公筷,我也知道很重要,但是真到吃饭的时候,经常会忘记。习惯的培养,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全面推行分餐制和公勺公筷并非易事,除了公众观念行动习惯的改变,也离不开市场主体和行业协会的配合。
全国两会期间,在沪全国人大代表在建议中提出,引导和鼓励餐具生产企业加强产品研发和创新,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公筷公勺及衍生产品。建议由全国性餐饮业行业协会组织餐饮企业签订、公示提供公筷公勺的承诺书,将分餐制和使用公筷公勺列为餐饮行业经营的必备条件,与创建绿色餐厅、文明餐厅行动等相结合,使推广分餐制、公筷公勺成为餐饮行业发展方向。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