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探访云南边境抗疫一线:社区网格化管理,县医院加强防控措施

刘也良/健康报微信公众号
2020-06-11 13:48
绿政公署 >
字号

健康报微信公众号6月11日消息,一段时间以来,在我国云南、广西、西藏等西南边疆地区,陆路口岸输入性疫情防控面临较大压力。尤其是一些边境县市,既是重要的货物运输通路,与邻国之间又山水相连缺乏天然屏障,平时边民之间来往频繁,防控难度更大。记者近日来到云南省多个边境县,近距离感受这里的社区、医疗机构、政府部门等如何同步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守住国门、守好西南防线。

坚守社区“岗哨”

走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边城街上,记者看到手机店、水果店、小餐饮等商铺都已开门了,居民三三两两地在街上走着。瑞丽市对面就是缅甸国家级口岸木姐。当地居民告诉记者,这里除了本地人,还有很多外来务工、经商者。“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来来往往。”一位店主说。

瑞丰社区是瑞丽的核心区,就在边城街旁边。该社区服务中心网格联络员张梦(化名)告诉记者:“社区常住人口4700多人,流动人口也有1900多人,还有外籍人员等。”为了掌握居民情况,瑞丰社区把原来的“分片包干”升级了。

一走进瑞丰社区服务中心,墙上就是一块非常醒目的信息板。板子的上半部是瑞丰社区网格化管理区域责任分解图,用不同颜色对社区的14个小网格进行了标识,旁边是负责每个小网格的成员单位名单;下半部是瑞丽市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区域责任分解表,地理界限、挂钩领导、牵头单位、区域划分、责任单位及责任人、联络员、联系电话等都一一有标注,瑞丰社区就在这张表的第一个。

张梦介绍,“每个小网格有一个企事业单位作为网格单位,有自己的网格员与居民对接。我负责上下沟通,网格单位把信息报给我,我再报给牵头单位和网格长,社区排查后的人,分到各个小网格中”,这样既保持信息准确,又督促每个小网格做好服务,还可以针对社区存在的困难寻求支援和配合,防止百密一疏。

张梦所说的排查,是疫情以来瑞丽市对全市进行的全覆盖的人员调查。“我们挨家入户开展信息登记、健康教育等。要是没人在家,也要登记,然后网格员要在家门上张贴通知,让屋主回来后到社区报备。”这样既把疫情基本情况向居民宣传,消除恐慌心理,同时又告知居民不聚会、戴口罩等健康知识。

除了大排查,瑞丰社区不同时期关注不同的重点人群。“1月~2月,主要看省内的;2~3月是武汉等地来瑞丽的;3月,重点看外籍入境人员。”大大小小的排查到底有多少次,张梦已经数不过来了。

在瑞丽,来务工、经商的缅籍人员也纳入了网格化管理。“有的在疫情前就已经来到我们这里了”,所以按照“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社区跟用工企业和雇主商定,发现外籍人员身体异常要督促及时就医和上报。另外,“务工人员很多要租房子,我们也跟房东说清楚,要及时报告”。

“近段时间压力更大,网格管理一直没有放松。”瑞丰社区的另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好在,网格组长、副组长靠前指挥,卫生健康、公安等职能部门相互对接,联防联控强化了,防控责任落实了。

老李从2018年开始,就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河口瑶族自治县做河堤建设治理的工程管理。今年,他在浙江老家过完年后,回到了河口。“回来的路上一直都在扫健康码,到了河口,社区居委会跟我说需要居家隔离14天。”老李说。

老李的家在河口县河口镇槟榔社区的槟榔园小区。“刚回来,社区工作人员就上门给我登记信息,告诉我不要出去,在门上贴上了隔离观察的条子。后来,每天都测两次体温,一次早上10点,一次下午4点。”那段时间,老李跟槟榔社区服务中心负责人员吴丽(化名)“好像亲人一样”,“她时不时会来看我,问我生活上有没有什么需要”。14天后,吴丽给老李送来了解除隔离的通知。

像河口这样的边境县,既有县城社区,也有村和城乡接合部。为了避免出现“谁都管、谁都不管”,这里以村、社区、小组为单元,建立社区防控网格,实行“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网格化管理和网格员包保责任制。

吴丽负责槟榔社区其中的5个区域网格,约200户人家。“我要入户对每一家登记。”吴丽指着一片房子说,如果居民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她要报给负责疫情管理的副镇长,由副镇长联系县里,同时通知卫生院的医生过来。

2月以来,河口县开始复工复产了,陆续从外地来人,流动人口管理的难度增加。县里派人在高速公路旁初步登记信息,再把信息发给社区。“我们按照信息去居住地了解具体情况,如果是从重点省市过来的,必须居家隔离。”吴丽说。

河口县总人口为11.1万,走在县城里会发现,这里的封闭式小区很少,有的甚至就是沿街的一栋楼。这就决定了社区防控更多依靠网格员的耐心和细心。

“像居家隔离的,我们要随叫随到,需要生活用品就送上门,每次上门把门口的垃圾带走,事无巨细地管起来。”吴丽说。

但是对于外防输入来说,光靠网格员也很难完全掌握入境人员信息,还需要发动群众。“居民最清楚自己家周围的情况,如果有外籍、外省的人进来,他们会与我实时互动。”吴丽说,“一些人甚至之前先联系我可不可以来,要办什么手续,还有的自觉扫码,把扫码结果报给我登记。这都是对我们工作极大的支持”。

槟榔社区每个区域网格都有微信群,“有事在群里沟通”。社区公众号、QQ群等也被用来开展健康教育、信息宣传和活动组织等。另外,记者在很多地方看到门口张贴的云南健康码,进出都要扫码、出示。

在河口这样的边境县,老旧小区多,楼房没有电梯,社区人员需要爬上爬下、挨家挨户敲门,而且宣传、发资料、登记等工作需要重复地去做。社区人员的辛苦,居民看在眼里,对他们也多了份理解和感激。“他们态度认真仔细,不生硬。通过这次,我觉得我们联系更紧密了。”老李说。

守住进入县医院的第一道门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城是一座山城,县医院大门前是一个上坡,右边是一个下坡。无论人从哪个方向来,都有医院工作人员在大门口测量体温,并提醒戴口罩。

记者在此观察了5分钟,发现进医院的接近20人,其中有两人没戴口罩,一个是口罩放在了包里,一个是出门忘记带了。护士小张提醒两人把口罩戴上,“前面拐个弯就有药店,有卖口罩的”。

小张告诉记者:“从1月底开始,我们就排班轮流守在这里。”记者采访的几家边境县医院,无论是谁进入医院,测体温、提醒戴口罩、扫健康码已成为常态。

而在红河州的河口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是守住大门的另一道关口。该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特殊的区位地理,该院的医疗服务范围可以辐射到越南老街、河江、莱州等地,服务中越两国群众约70余万人,成为重要的国门医院。

为了满足需求,该院正在新建改建。新建的医院住院大楼就在门诊楼后面的小山上,建筑设计时按照国际标准建设。为了防止院内感染,每个走廊一边一个科室,病房都是分体空调,医患有不同的进出通道,甚至医务人员吃东西、休息都有专门的房间。最吸引人的是医院大门旁边的两间小房子。一间是预检分诊点,护士在此对前来看病的患者进行体温计腋下测温,询问最近的行程。另一间房子是发热门诊,呼吸科医生冯涛(化名)正穿着整套防护装备,在里面值班。

河口县的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就是冯涛在值班时发现的。“腊月二十九那天上午,我们针对疫情进行演练,没想到,下午患者就来了。”冯涛说,这名患者从武汉来,自述前期发过热,医院第一时间采取了管理措施。“当时他没戴口罩,我们马上给他口罩让戴上,经特殊通道送到感染科采样、做检查,同时请专家进行会诊。”

一开始,医院对这名患者的处置出现了意见分歧。“这个患者只有干咳,不发热,CT检查发现肺部也没有病灶,有的专家考虑是否观察就行了。”冯涛说,但是由于患者有明显的疫区轨迹,医院连夜派救护车把样本送到了州里进行检测。

“大年三十,我跟我爱人开车去岳父家。到了楼下我没上去,因为通知当天能出核酸检测结果,所以我就等等看。”冯涛说,后来检测结果果然是阳性,自己没上楼就赶回单位上班了。

从此,该院把发热门诊从门诊里单辟出来,改造后作为第一时间识别新冠肺炎患者的地方。此后,冯涛大部分时间都在发热门诊。“后面虽然有疑似,但是都没有转成确诊。”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云南一些边境县的县级医院指示牌上,同时标着中文和缅文、越南文等。只要是入境人员,都要隔离14天,如果有症状,就送到医院排查,需要住院就隔离在隔离病区。很多医务人员告诉记者,现在的入境人员发热的不多,身体有其他小问题的,医院会根据他们的病情开药。即使在隔离点,遇到身体不适,驻点医务人员也会提供周到的诊治服务。

在这样的防控措施下,县医院的管理不一样了。

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由于特殊的区位地理,包括境外人士在内的更多病人会到医院就诊,诊疗流程的规范管理十分重要。该县人民医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除了坚持前期的预检分诊、发热门诊管理外,对无发热、咳嗽症状而是到医院看其他疾病的患者,医生接诊后也要询问流行病学史,认真填写就诊筛查表;如果有必要,则进一步行相关检查,务必排除新冠肺炎可能性。

一位住院患者,往往有好几个家属陪护。他们在病区自由流动,扎堆聊天,隐患极大。医院根据患者病情轻重,确定陪护人数,原则上“一患一陪”。陪护家属要凭借医院发的专门陪护牌进出,病区护士还对陪护家属开展健康管理。

除了制定规章制度,耿马县医院还成立督察组每天到科室督导检查防护是否到位,并将戴口罩等个人防护措施执行情况与绩效工资挂钩——医生接诊患者不戴口罩或者不告知患者戴口罩会影响绩效工资。

一名医务人员告诉记者:“工作还是一样,但现在侧重点不一样,现在更重视院感、消毒、隔离这些措施,有各种会议、培训和演练。”

目前,云南的境外输入病例已经“清零”,边境县的医疗机构也已恢复正常诊疗秩序,但他们仍然做着应对疫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各种准备。

确保持续向好形势不逆转

“5月22日,100名中国籍员工乘坐两辆大巴车到达边境,10时从瑞丽口岸入境。”

“海关人员对他们进行常规体温检测,有人在接受体温检测时仪器报警。经初步调查和再次体温检测后,排查出10名入境人员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

“22日16时,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8人新冠病毒阳性,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该8人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应急预案立即就位,医务人员采取三级防护,把发热患者接到医院发热门诊,进行会诊”。

……

5月22日,瑞丽市在市行政中心(新冠防控指挥部),进行了陆路口岸新冠疫情输入防控桌面推演,以此检验边境州市不同场景下工作预案准备情况,提高实战水平。云南省其余6个高风险县通过视频观摩。

为了持续做好陆路口岸新冠肺炎输入性疫情防控工作,目前,西南各地不是依靠社区或者医疗机构“单打独斗”,而是坚持前期联防联控经验,进一步做实做细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分级响应机制,做好相关物资和人员准备,通过演练等方式促进实战,针对性提前做好准备。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云南在启动一级响应时就提出,“加强出入境口岸的检验检疫,对出现发热并伴有呼吸道症状的旅客留验和医学观察”,并派出8个督查组赴25个边境县市开展专项督查,建立联防联控和群防群控机制,坚持把人管住、把村管住、把通道管住、把证件管住、把边境管住。同时,实施“三个一律”:未经备案的驾驶员和车辆,一律不得从事跨境运输服务;对跨境运输场所不能实现封闭管理的,一律暂停经营;未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的或违反有关规定的驾驶员,一律不得从事跨境运输驾驶业务。

云南还研判划定边境县市风险等级,做好应对边境疫情输入卫生应急准备。动态将边境县市划分为高、较高、中、较低、低5个风险等级,并随疫情形势变化,适时调整风险等级,分级分类分区开展针对性防控。坚持“一县一策”,做实边境县市封闭管理方案。7个高风险、较高风险县市启用备用医院、建设临时医院(方舱医院)。完成国门疾控中心建设。科学设置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及时组建应急队伍,组建省级应急队对口支援边境县。深入开展疫情防控技术、风险评估、流调、个人防护、生物安全、检测技术、心理健康等培训。

据相关人员介绍,在防范境外疫情输入阶段,西南地区陆路口岸边民和非边民入境人数明显下降,边境地区防控压力大幅降低,巩固了疫情防控成效。在严格控制跨境人员流动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涉及民生边境商贸活动正常开展,加强了对境外我国公民的关心关爱。云南等地还派出赴老挝、缅甸抗疫医疗专家组,深入当地介绍中国抗击疫情经验,相互帮助、共同抗疫。

经过前期的一系列工作,西南各省(区)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以云南省为例,截至5月14日24时,云南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85例,其中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1例,已全部治愈出院。累计报告无症状感染者54例,其中24例转确诊病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4例,已全部解除医学观察,实现医务人员零感染、病例确诊无遗漏。7个高风险、较高风险县市建立的备用医院、临时医院(方舱医院),新增床位5000张,紧急状态下可扩充到2.2万张。完成20个国门疾控中心建设,提升了边境一线核酸检测能力。目前,25个边境县市核酸检测能力达到每日10528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应急队伍人员等数量增加。定点医院的收治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比如,云南省边境地区确定了33家定点收治医院,均设置了呼吸科、感染科,保证新冠肺炎救治隔离病房和床位数量。28家医院设置了重症医学科,CT机、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等医疗设备进行了必要配备。

目前,在确保群众正常医疗需求的前提下,云南对边境县(市)应对输入性新冠肺炎疫情定点收治医院继续进行整建制改造,对已完工的方舱医院进行优化完善,中低风险边境县(市)做好定点医院改造和方舱医院建设的准备工作,根据疫情需要随时启动改造,省级组建应急移动医院。同时,云南省投入65亿元实施传染病防治“双提升”工程,完善传染病救治体系,提升传染病救治能力;针对边境地区,再追加投资15亿元,提升传染病救治能力。

当前,境外疫情输入形势总体可控可防,但国际疫情暴发增长态势仍在持续,境外疫情输入不可知、不可控因素仍然存在,疫情防控工作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据悉,西南各省(区)接下来将把严控境外疫情输入作为首要任务,科学动态研判边境县风险等级,加强应急演练,确保边境县市面对突发情况快速形成战斗力。正如云南省卫生健康委主任杨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确保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持续向好形势,决不发生逆转”。

(原题为《探访云南边境抗疫一线:西南防线依然警惕》)

    责任编辑:伍智超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