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不择手段,提取铅蓄电池!人体、水源都可能被污染......

2020-06-11 02:5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废电池、大设备

租赁工厂干起违法勾当

破坏环境、污染土地

为牟取私利不择手段

铅蓄电池

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在

交通、通讯、军事等领域

在二次电源使用中

铅蓄电池的市场份额占比超过85%

由此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

也日益严重

为保护生态环境不受破坏

很多部门都在不断加大监督处罚力度

人民法院

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

2019年12月31日,沿江人民法院判决了一起严重铅蓄电池污染环境案件。

高某是安徽省太和县居民,近年来到黑龙江谋生。2019年,高某就因污染环境被检察院起诉到沿江人民法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2019年5月初,高某以每年4万元的价格租赁了一处厂房,紧接着他开始以每吨4000元左右的价格非法收购废铅蓄电池。7月4日至7月15日,他在未办理任何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将非法收购的废铅蓄电池进行铅板拆解,熔炼提取铅锭,将被拆解的废铅蓄电池壳进行清洗粉碎后出售。

2019年8月2日,通河生态环境局经过走访、取证,认为高某非法收购废铅蓄电池行为构成刑事犯罪,将案件移交黑龙江省林区公安局。办案民警介绍,早在2018年,高某就动过非法收购废铅蓄电池的念头,并在清河水源地附近租好厂房,但由于公安机关发现得早,通过阻挠和告诫,高某并没有成功。

经调查,高某的违法行为逐渐浮出水面……

高某租用的厂房原用于储存粮食,厂房面积大、举架高。成功租下厂房,高某很快将厂区规划成多个工作区域,第一区域用来存放收购的废铅蓄电池,工人们在这个区域把电池分解为铅和塑料两个部分。紧接着,分离出来的铅会被运往第二区域进行冶炼。

冶炼之后产生的铅灰,顺着铅灰收集器一层层地过滤被收集,之后再用模具冶炼成铅块。废铅蓄电池中,铅块自然是主要成品,而刚刚被分解的塑料电池壳,则被运到了第三区域。塑料的卖法也有讲究。

废铅蓄电池壳在池子里清洗后进行粉碎,分离里面两层塑料,一层是硬塑料,一层是软塑料,二者价格不同,分开处理,可以将价值最大化。

冶炼后形成的铅锭、铅灰,分离后的软硬塑料,对于高某来说,都是宝。然而,在整个的冶炼过程中,高某只看到其中价值,却对污染问题视而不见。

废铅酸蓄电池在运输、贮存和再生过程中,铅及其化合物会在降雨时被雨水带入水体。再生铅生产过程中的废水以及废渣的渗滤液也会进入水体,引起水体污染。

人、畜饮用了含铅的水会引起铅中毒;若用含铅水灌溉田地,农作物将铅富集,进而变成食物进入人体;铅污染物还可以通过食物链转入人体内。

人体铅中毒会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造血系统、肾脏产生损害。铅经呼吸道吸收较为迅速,可进入人体血循环。人体在含低浓度铅的空气中长期暴露,会造成人体中血铅浓度增高,影响血红素的合成,危害身体。

重利面前,高某选择铤而走险,没想到好景不长,他的非法勾当还没等盈利,就引起了相关部门注意。截至公安机关对高某采取强制措施之前,他已经非法收购处理废弃铅蓄电池近30吨。

2019年12月31日,沿江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依法对被告人高某进行了公开宣判:被告人高某犯污染环境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这并不是一句空话

而是需要我们每个人

实实在在,落到行动中!

原标题:《不择手段,提取铅蓄电池!人体、水源都可能被污染......》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