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李银河:年轻人为什么不想生孩子了?
语
近期,女性生育话题频上热搜,从人大代表建议“禁止单身女性冻卵”,到网友在杨丽萍社交账号下留言“一个女人最大的失败是没一个儿女。”
这一系列事件反映出两个现象:一是,国人生育愿望在下降;二是,个人(尤其是女性)的生育权没有获得应有的尊重。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具有“多子多福”传统的当代中国人不再有强烈的生育愿望?个人的生育自主权应该在多大程度上获得尊重?以及单身女性的生育权要如何保障?我们听听社会学家、性学家李银河怎么说。
今天我们来讲一下计划生育的历史和丁克家庭的问题,讨论一下生育制度和生育观念的变化,最后还会涉及现在的年轻人选择不生育是不是自私的表现这一比较现实的问题。
01
生育制度与生育文化我们先从历史的维度上讲讲生育制度和生育文化。总的来说,我把中国在生育问题上的文化变迁分成三个阶段,就是古代、现代和当代。
在古代,我国基本上是一个鼓励生育的文化,尤其是在先民社会,生存的物质环境非常艰苦,人的死亡率极高,那个时候人均预期寿命也就三四十年,人生七十古来稀嘛。如果不大量地生孩子来补充族群,那就有可能灭种。当时的人有这种切近的危机意识。
比如越王勾践时代的越国,当时就有鼓励生育的措施:如果一家生了男孩,奖两壶酒、一条狗;生了女孩,奖两壶酒、一头猪;要是生了三胎,官府会给这个家庭派乳母,帮你养孩子。这都是鼓励生育的措施。当时的人们为什么鼓励生育呢?一是害怕种群、部落的整体灭绝;二是越国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小国,希望国家人丁兴旺,变成一个人口规模比较大的国家。
在现代,生育制度是随着人口状况的改变而调整的。由于中国古代的生育文化是鼓励所有人拼命生,结果导致了人口爆炸,我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有一些知识精英开始呼吁计划生育了,例如马寅初、邵力子等人。马寅初还专门写了一本《新人口论》,是借鉴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发展而来的。《人口论》的一个主要论点是:粮食是以算术的级数增长的,而人口是以几何的级数增长,所以当人和粮食的比例不相匹配时,就会发生战乱和饥荒,人口过多问题的最终解决办法就是饥荒和战争这样的灾难性事件。
他们呼吁了很长时间,到20世纪70年代,这个想法才进入决策层,然后全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计划生育最严的时候,就是要求城市每家生一个孩子,农村每家生两个孩子。由于计划生育与传统的家庭价值和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反差太大,一时间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难。
大家当年都看过小品《超生游击队》,就是宋丹丹演的那个。夫妻俩生了几个孩子,这个叫吐鲁番,那个叫海南岛,都是各地的地名。因为到处都在搞计划生育,孩子生不下来,就到处游击去生孩子,这种人以“超生游击队”闻名于世。
小品《超生游击队》从这些事例上都可以看出来计划生育的实施有多难,因为它跟中华民族一直以来鼓励生育的文化完全相反,与深入人心的生育观念和家庭价值发生了很大的冲突,与人们根深蒂固的传宗接代、多子多福、害怕绝种的想法完全相反。
02
丁克家族的涌现:不生孩子是自私吗?再看当代中国,大家突然发现,在计划生育搞了四十年之后,国人真的开始不想生孩子了,有的人在这个新鲜事面前变得惊慌失措,甚至都提出来要鼓励生育了。2011年,全国普遍实施双独二孩政策,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可以生第二胎了。观察了一段时间,原来担心人口反弹得太厉害,后来发现没怎么反弹,又在2013年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就是夫妻双方有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就可以生二胎。看了看还没有反弹,就在2015年之后全面放开二孩了。放开以后,符合生二孩条件的人里真正生了二胎的只有三成,每年新出生婴儿数仍在下降。
目前丁克家庭大量涌现,有的人选择不生孩子了。从这一现象的大量出现能够看出,国人的生育观念真的开始转变了。
所谓丁克,就是Double incomes no kids的缩写DINK的谐音,意思是夫妻双方都有收入没有孩子。社会学中正规的术语叫自愿不育,近些年中国竟然出现了一群自愿不育的人。对自愿不育的人群我专门做过调查,调查了他们的生存状况以及选择自愿不育生活模式的原因。
他们当中的多数人都提到,他们选择自愿不育的原因是:如果生孩子,我的生活水平可能降低,生活负担加重,责任要加重,养不起孩子。生孩子养孩子的成本是这群人选择自愿不育的第一个原因。
还有人提到了怕孩子把感情分走这个原因。夫妻俩感情特别好,就想要二人世界,不想再来一个第三者,怕生了孩子以后,夫妻就把感情都转移到孩子身上了。这是第二个原因。
有的人提出的理由是,如果我生孩子,总得给孩子一个体面的生活,如果不能给孩子提供一个体面的生活的话,我就宁肯不生。这是第三个原因。
比较意外的一个理由是,在我调查的这些自愿不育者当中,几乎每个人都提到中国人口过多的问题。这是我原来没有想到的。他们说,中国已经有这么多人口了,我既然不能为国家多做点儿什么贡献,我就少给它生一个孩子吧。确实有好多自愿不育者是很真诚地这样想的。对自愿不育样本的分析显示,他们所属的社会阶层是比较高的,教育程度也是比较高的,差不多都是干部、知识分子这种人。这种从减少人口角度出发的考虑是第四个原因。我认为从文化转型的意义上看,自愿不育更深刻的原因是个人主义的理念增加,家庭主义的理念下降。现在有些年轻人一方面不想生孩子,一方面又很愧疚,陷入内心矛盾之中。不生育的选择确实带有个人本位和个人主义的色彩,但是难道说做这样的选择就一定是自私吗?个人主义并不等于自私自利,个人主义只不过是以个人为中心安排自己的生活,比较注重个人的生活质量,只不过是人们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重心不同的选择罢了,谈不上自私自利。传统价值观总是要把生育责任、传宗接代、家庭价值摆在首位,并不比个人主义更不自私。这些选择自愿不育的人只不过就是更多地关注个人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个人对自己生命的享用而已,并不是自私。
从一个国家的人口规模与资源的匹配度来看,不一定人口越多越好。我很理解很多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不想生孩子的想法,我认为这完全是他们的个人自由,是他们对自己人生价值的选择,应该听认他们的选择,不要责备他们自私,或者认为他们这样选择就是不负责任,就是不愿意为国家的人口增长做贡献,做牺牲。
我觉得在目前的中国鼓励生育是非常奇怪的想法。中国已经到了不缺人口的时代,如果说有些年轻人选择自愿不育的生活方式的话,他们不但不是在伤害社会,不但不是在伤害自己,而且应当说是为社会做出了正面贡献的。
李银河03
生育率是由社会性别平等水平决定的?这个问题首先是生育权的问题。生育权包括生还是不生、生几个孩子的决定权。这些决定应该由夫妻共同做出,这就是他们的生育权利。国际人口会议很早就提出,“女性控制自己生育的能力是她们享受其他权利的重要基础”。
我希望大家能认真了解女性生育权利的问题,意识到它是一项重要的权利。我会从社会现状出发,看看目前的生育政策到底有没有充分地实现女性的生育权利。另外,我会分析一些社会事件,看看女性在生育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如生育方式的选择、未婚生育等等,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问题。
中国近四十年来一直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最近由于国人的生育意愿确实下降了,人口接近了高峰拐点,国家已经全面放开二孩了。
全面放开二孩以后,我看到一位学者提出建议,每个人在结婚生育第一胎以后,在工资里按月扣除一笔钱,扣到他生育二孩的时候才能够使用。如果一直没生二孩,这笔钱就一直不能动,要到退休的时候再返还给你。这个建议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因为人们的心理落差太大了:原来是不许生二孩的,突然间又必须生二孩,如果不生就要遭受惩罚性措施的惩罚。一个女人生不生孩子,生几个孩子,这应该是由她来决定的。在国家计划生育的时候,人们把自己生育权利的一部分让渡给了国家。现在反过来说你必须生二孩,这种说法还是不符合人的愿望和自由意志。闹到后来,计生委不得不出来撇清说,这并不是计生委的意思,而是个别学者自己的建议。
网上很多人就像这位学者一样,似乎对中国人口的减少忧心忡忡,我觉得他们的担忧并不理性。一个国家的人口规模不一定就是越大越好,咱们为什么非得争当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呢?从资源、国土面积和人口的比例来看,美国跟咱们的国土面积差不多,他们的人口才3.3亿,是我们近14亿人口的零头;俄罗斯的国土面积几乎是我们的两倍,人口才1.4亿,是中国的十分之一。
有的人似乎一听说人口下行拐点要到来了就惊慌失措。这种恐慌只不过是出于害怕绝种的原始恐惧。而当今中国并没有绝种的问题,只有人口爆炸的问题。我在一篇小说里打了个比喻,这恐惧感就像有一个大块头,老在做一个噩梦,梦到自己是个小矮子,可是他的块头真是够大的了。你已经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与资源匹配的人口不一定是越多越好,没准我们的人口规模降低到10亿,或者是5亿,或者是3.3亿(美国),与我们的国土和资源是更加匹配的。
国家鼓励生育,甚至惩罚不生育、少生育,一般不会带来生育率的实质性变化。我记得比拉里——他是牛津大学的人口学教授——有一个观点,就是生育率回升的一个基本因素是,社会中的性别平等水平日渐提高。这是什么道理呢?如果能消除就业中对女性的歧视,不因你生育就不给你就业机会,就能够打消一些女性对生育的顾虑。这一立论的证据是:欧洲的生育率整体是比较低的,而由于法国性别更加平等,他们的生育率高于欧洲的整体水平。
女人在生育的过程中也会碰到一些问题,涉及她们的生育权甚至生命权。比如在难产的危急情况下,在大人和孩子只能保一个的情况下,是保大人还是保孩子?男权思想特别重的家人竟然会做出保孩子不保大人的选择,他们的逻辑是把孩子视为我家的骨血,所以要保孩子,大人死就死了。我觉得这个逻辑实在是太惊人了,绝对不正当,因为如果选择保大人,孩子将来还可以有,保孩子就要放弃母亲的生命。母亲是一个已经活在世上的人,怎么可以不保护她的生命呢?保大人还是保孩子的问题居然能够被提出来,就证明男权的习俗是多么忽视妇女的权利、蔑视妇女的生命。
还有一个问题是生育方式,比如说是顺产还是剖腹产,这个也应当由女人来决定,因为受苦吃痛的是她。我们都知道那个惨烈的悲剧性事件,有一个女人临产时疼得要命,可是她的婆婆不知为什么就是不许她剖腹产。我们在视频上看到这个女人给她婆婆下跪,要求剖腹产,不能顺产,顺产太疼了,可婆婆就是不同意。她凭什么不同意?难道就因为据说顺产可能对孩子有一点点好处,更健康一点儿,长得更周正一点儿,就应当让母亲做出那么大的牺牲?这个孕妇后来就跳楼了。
04
冻卵:单身女性的生育权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单身女人的生育权问题。数年前,吉林省有个大学女教师,她不想结婚,只想要个孩子,她就想选择这种生活方式。当时这事闹到计生委,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吉林省计生委最后批准了她的申请,但是国家计生委不愿这种情况扩散,主要的考虑可能是怕计划生育失控,如果未婚的女性都可以生育,计划生育就没法搞了。
在这个事件发生之后,我提过一个建议:计划生育是要搞的,但是计划生育的单位能不能从一对夫妇改变为一个女人,与其规定一对夫妇可以生几个孩子,不如规定一个女人可以生几个孩子,这样就既不影响计划生育的实施,又解决了不想结婚但想生育的人的问题。
有一次我碰上徐静蕾,跟她聊了聊她在国外冻卵的事情。她是暂时不想生,但是想把她的卵子保留在生命的巅峰期,所以她在国外冻卵。因为国内明确地规定,不允许给没结婚的女人做冻卵或实施其他生育辅助技术,如人工授精。这个更没道理,比不批准单身女人生育更没道理。
徐静蕾谈冻卵选择冻卵这种生育辅助手段的女人,她有可能将来还会结婚,她想留下自己生命力最旺盛时期的卵子,为什么不可以?不允许给没结婚的女人做冻卵这样的规定既不合情也不合理,侵害了女性的生育权。希望相关部门和制定政策的人,要正视女性的生育权问题。女人有权利决定自己生不生育,生几个孩子,以及用什么样的方式生孩子。无论是现在就生,还是将来再生;单身时生,还是结婚后再生,这些选择都属于应当得到保障的女性生育权的范畴。
本文节选自
书名:李银河说爱情作者: 李银河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新经典文化
出版年: 2019-8
原标题:《李银河:年轻人为什么不想生孩子了?》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