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从出走到回归:淄博,这座城市的“匠心”与“突围”
作者/拾冷
淄博是一座古老,又富有东方美学的城。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祖辈,用土与火烧制出了陶器,再到后来的瓷器、琉璃,这里的“火”从未熄灭,技艺的升级,也从未停止。
古人在陶瓷窑前,将泥胚揉碎、成形、打磨,最终烧制,他们把对天与自然的理解,化作了线条、颜色、器形等等,一笔勾勒,化作千年之美。如今,传承至今的陶瓷、琉璃,唤醒了我对淄博的历史记忆与重新审视。
如果把这里的陶瓷、琉璃当成一个“原点”,会发现从这里辐射出的故事,太多太多。这些故事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对淄博“从何处来”,“到何处去”两个维度的思考。
这些思绪的内容,或官方或民间、或古代或现代、或行业内碰撞或城市发展,总能够看到这座城市,尝试崛起的“匠心”,以及为跳出城市发展窠臼的“突围”,这也是淄博的独特所在。
匠心:淄博千年“文脉”的注脚
每个城市的发展,都有其自身的发展逻辑。将淄博放置在山东16个地市中,有一个明显的特质:传承千年的文化,与“老工业城市”的碰撞与融合,始终都在。历史文化与现代工业,在淄博,犹如人之双腿,分不清孰轻孰重,这也正是淄博“崛起”的“双重”资本。
可以说,陶瓷、琉璃是淄博兼具文化传承与工业创新的“底色”,甚至是唯一的存在。相比国内其他城市的文化传承,陶瓷、琉璃承载了淄博历史、文化的荣光,也代表了现代工业创新发展的前沿,这两者,都需要“匠心”的秉持。
△ 博山区古窑村的百年古窑
这里的“匠心”包含而个层面:
其一,作为齐文化发源地,陶瓷、琉璃是被寄予“文化复兴”的物质载体。长期以来,国内外跨领域的文创产品,风靡一时,诸如“故宫口红”“故宫手机”、大英博物馆的“小黄鸭”等等,而陶瓷、琉璃,虽然也需要“文创”的加持,但更多的是以“匠心”,对土与火艺术的持续孕育。因此,陶瓷、琉璃对齐文化的挖掘与创新,并没有本质意义上的完成时。
其二,相比淄博其他工业产业,陶瓷、琉璃产业期间的波折,离不开众多陶瓷、琉璃人“匠心”的回归与秉持。在清朝时期,淄博早已以“瓷城”闻名中国,在新中国建立前夕,淄博的陶瓷厂基本完全停产,数量和质量降到极低水平,新中国成立后,淄博陶瓷产业开始逐渐恢复生机……
△1984年,淄博独立研发、世界独有的硅元高石英瓷敲开了国瓷之门
80年代,淄博烧制出硅元高石英瓷器,跃身成为第三代国瓷;2009年9月,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淄博市“淄博陶瓷 当代国窑”称号。在2018年,淄博陶瓷亮相青岛“上合峰会”,完成从沉寂到再次成名的历程。
在“匠心”的砥砺之下,淄博陶瓷、琉璃已成为中国陶瓷、琉璃品质的象征。淄博陶瓷、琉璃的品质已经享誉海外,但“品牌”的打造,并没有跟随品质的提升而凝聚。
△ 2019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国宾用瓷
在前几天,淄博举行了一场“部长带货国际大牌”的直播活动,打出“齐品·淄博”的官方文创品牌。据我了解,为了这次直播,淄博已经精心打磨了一个半月。对于已有千年氤氲的淄博陶瓷、琉璃而言,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不仅是对“匠心”的秉持,也是塑造品牌、提振产业发展的必需。
如果说,齐文化是淄博这座城市的“文脉”,那么“匠心”就是“文脉”的注脚。从民间到官方,从传承到创新,从泥土里的“发掘”到穿越时空般“勾勒”,陶瓷、琉璃给予了这座城市更多的文化想象,以及独特的魅力,即便已有8000多年历史,“匠心”依然历历在心。
△ 淄博陶瓷琉璃国艺馆
淄博陶瓷的“出走”与“回归”
之所以,对陶瓷如此关注,除了从传承的角度审视外,还在于陶瓷不仅是中国普通群众使用的器皿,也是代表中国塑造国际品牌、文化传播的文创产品。通过一件陶瓷,既能触碰到它身上的特有的市井气、“烟火味”,又能感知到它身上所寄予的科技创新的“情怀”。
这也一度让我联想到华为。最近两年,关于华为的舆论势头不减,在这些讨论中,华为的科研、创新、品牌之路,对淄博陶瓷而言,是一个最需要借鉴,并为之付出行动的发展道路。
△1983年4月12日,时任中宣部部长邓力群参观视察省硅酸盐研究所,时任淄博市委副书记杜祥荣(右一)陪同参观
一直以来,关于淄博陶瓷的发展,始终绕不过两个话题,一个是粗放式发展,一个是陶瓷贴牌商,这两者又是“相辅相成”的。“贴牌模式”大约从2003年开始,虽然让淄博陶瓷产业迅速扩大,生产技术得到提高,获得利润,但也让淄博陶瓷失去品牌塑造的最佳时机,伴随而来的是产能过剩,市场低迷,无论是“贴牌”还是“傍名牌”,都陷入了“死胡同”……
这一过程,也被视为淄博陶瓷产业从“黄金时代”到“黑铁时代”的没落,内忧外患的淄博陶瓷产业“到何处去”,淄博始终在思考。2016年9月,一场关于建陶行业的精准转调会议,让淄博成为陶瓷行业的“风暴之眼”。
在1年的时间里,淄博将近200家建陶企业,370余条生产线,关停了144家建陶企业,214条生产线,如此力度,在淄博史上是首次。
△淄博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
这场“风暴”,搅动了陶瓷行业贴牌商的“江湖”,被淄博关停的贴牌生产线,“出走”淄博分流到了全国各地,留下的企业,开始全力投入设备升级改造和产品技术创新。2018年2月,山东省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战略,淄博陶瓷再次成为关注的产业,不过此时的淄博陶瓷,在经过一年多前的“风暴”之后,倒是少了些许历史和产业上的负担。
如果说,“关停”“分流”是淄博陶瓷产业史上的“出走”,那么“转型”“科研”正是淄博陶瓷千年传承“匠心”的“回归”,淄博陶瓷也真正走上了“品牌塑造”的发展之路。
△淄博陶瓷惊艳世界,上合青岛峰会元首用瓷
在华为的发展史上,也曾有一段“血泪史”。
9年前,华为曾想要砍掉手机业务,“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华为手机都是采用贴牌的形式,且全部集中在中低端手机”,“后来直接放弃了低端贴牌,而是往中高端手机市场的自主研发方向发展”。不到10年的时间,如今的“华为手机”,不仅一跃成为国际手机中顶端产品,也成为“中国智造”“民族精神”的象征。
淄博陶瓷的世界征途相比华为手机,显然刚刚开始。不得不承认,在世界顶级陶瓷品牌中,有丹麦的“皇家哥本哈根”、匈牙利的“赫伦”、英国“韦奇伍德”等,却并没有出现中国陶瓷的身影。但是,淄博陶瓷的品质,已经达到甚至超越了国际水准,中国、淄博缺少的正是品牌。
△“英国传统陶瓷之父”:乔舒亚·韦奇伍德
在吴军编著的《文明之光(第一册)》中曾谈到中国瓷器失去品牌优势的原因,提到欧洲人制瓷工艺是通过长期的科学实验和材料分析掌握的,相比中国陶瓷“师徒”传授的“感性”,欧洲人的“理性”更胜一筹。
不过,随着以淄博陶瓷为代表的中国陶瓷,在科研路上行稳致远,中国陶瓷人对天与自然“感性”认识而生的“东方美”,相比“理性”而成的欧洲瓷,必然更为璀璨。
△ 淄博博山鸡油黄琉璃
拂去“历史的风霜”,淄博去哪?
我们在考量一座城市发展时,常将GDP作为城市发达与否的标准,但如果跳出这一思维,将目光放置在世界城市的发展中,来探讨淄博“到何处去”,会发现淄博已经具备了迈向国际的“原始资本”,即东方美学与现代工业。这两点,在山东,淄博是有发言权的。
去年10月,淄博的统一陶瓷的高端建陶工业设计、鲁泰纺织“纺织面料颜色数字化”工业设计亮相2019世界工业设计大会暨国际设计产业博览会,向全球展现“淄博工业美学”的魅力。同时,淄博拥有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个,省级工业设计中心20个,在山东省居首位。
△潭溪山高空玻璃桥
除此之外,去年11月16日,2019世界结构大奖揭晓,淄博的结构设计项目“潭溪山高空玻璃桥”获行人桥梁奖,王村醋“小米醋博物馆”获小型项目奖,在这届世界结构大奖中,中国结构设计斩获5项大奖,其中淄博占据2席,我想,“工业设计”“结构设计”之所以能够在淄博如此集中,并非偶然,这恰恰是源自淄博东方美学与现代工业的“协力秉持”。
放眼全球,有众多与淄博“原始资本”相似,而成为世界闻名的城市,像意大利的米兰,是世界时尚艺术中心,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欧洲四大经济中心之一;像法国的里尔,工业革命时期以后成为法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之一,也是“欧洲文化城市”;又如德国的科隆,莱茵河畔历史文化名城和重工业城市……这些城市的发展轨迹,给淄博的未来,提供了诸多想象。
△淄博夜景
当然,面向这些想象,当下的淄博,不仅需要更为开放、革新、高端的城市发展理念,审视未来要走的路,也需要淄博执政者的发展“执念”,以及城市发展的胸襟和格局。
另外,在淄博陶瓷、琉璃行业中,有众多对陶瓷、琉璃的“痴情”者,他们把个人的情趣、美学、精致倾注于陶瓷、琉璃的传承与创新。淄博的“到何处去”,也需要他们的一份“执念”,不仅要让淄博的陶瓷、琉璃在中国流行,也需要在世界流行,它们便是“链接”。
同时,陶瓷行业内有“官窑”与“民窑”之分,不过,这对于现代的中国,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已无分别,这也就为“官窑”与“民窑”联合,提供了可能。
在古代齐国,因为有“稷下学宫”,让齐国成为“百家争鸣”之地,而对于已经有“当代国窑”之称的淄博而言,不但可以吸引全国的陶瓷大师集聚,也可以汇总世界陶瓷大师汇聚于此,让淄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陶瓷艺术的“策源地”,亦非不可。
拂去“历史的风霜”,无论从是官方引导还是行业革新,官窑还是民窑的角度,淄博需要更多的关注……
参考资料:
1、陶瓷贴牌商“大迁徙”之谜:何处是归途?2017.9.27
2、淄博瓷砖贴牌商的是非功过 2017.9.17
3、重生还是死亡?淄博144家关停陶企的这一年 2018.4.18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