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程武出任猫眼董事,成立五年的腾讯影业再迎利好

2020-06-11 20:0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不孤立可能不再仅仅是一家公司的slogan,实际也应该是整个电影产业进一步提升的slogan。

文/庞宏波

42天。

42天前,阅文集团官宣调整管理团队,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影业CEO程武兼任阅文集团CEO。6月8日,猫眼娱乐收市后发布公告,程武将出任猫眼非执行董事。

今日开盘后,猫眼股价最高涨逾5%,摩根士丹利也发表报告称相信猫眼股价15日内将升,予其股份评级“增持”。而此前阅文集团调整管理团队后,股价累积涨幅近5成。资本市场的正面反馈,实际上也能看出这两次管理动作的调整所可能带来的生态价值。

成立5周年,在沉淀了多个创制团队,以及“六大文化产品”系列后,2个月内,腾讯影业迎来2次利好,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如果把时间拉长到一年的时间,从去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同猫眼娱乐宣布成立“腾猫联盟”到金鸡百花电影节承办“互联网之夜”并同猫眼、腾讯研究院等联合发布《从“相加到相融”——互联网时代的电影发展研究报告》,程武入局猫眼并非没有征兆。

去年上海国际电影节,腾讯影业高级副总裁、宣发与腾影发行公司负责人高莉表示,“腾猫联盟”的正式成立是腾讯影业和猫眼娱乐双方战略合作的里程碑,未来双方还将持续推进更深入的战略合作。而时隔一年,进一步合作再明朗不过。正所谓,人事的变动,都是业务发展诉求的延伸。

从影视产业的视角来说,程武兼任阅文集团CEO、猫眼娱乐董事,对于腾讯影业打通内外部资源,深度连接产业上下游,在整个产业链上获得生态输血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共享同一个新文创大生态背景,内外部“抱团取暖”的背后,实际上对于整个电影产业的“解冻”也有着隐性但深远的影响。由于疫情带来长达半年的停滞,整个产业段的波动调整是必然的,而对于整个行业资源来说,显然也意味着会经历一次重组。依靠生态优势,充分挖掘内外部联动价值,对于整个产业的回暖来说,意义重大。

1

—"新三角"续力—

“血缘之亲”。

早在去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腾讯影业和猫眼娱乐官宣“腾猫联盟”,这意味着双方在共享腾讯内部生态资源优势的同时,各自弥补自己在未来发展中的短板。谈及双方合作,前猫眼娱乐首席运营官康利当时表示“双方实际上也是血缘关系,没有不合作的道理。”

腾讯影业是腾讯新文创生态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承担着“IP放大器”的角色。而猫眼娱乐作为一家上市公司,上市后其业务方向也扩大到了全文娱。双方在各自大的发展目标下,实际上也保持着一致性。去年,猫眼CEO郑志昊也公开表示,希望和腾讯影业一起,用各种各样的互联网产品、技术、数据、生态,服务整个生产、宣传、发行、IP的生产打造和商业化。

如今,程武成为猫眼董事,双方将进一步打破全产业链的合作壁垒,在更多领域产生协同效应。对于腾讯整个新文创生态布局来说,二者的进一步联合是一个必然会出现的趋势。

从组建“腾猫联盟”之后,双方在电影宣发和数据用研方面已经有密切的合作,原定春节档的《紧急救援》,猫眼主控宣发,腾讯影业联动系列资源,如微视、QQ音乐、王者荣耀等,打好配合拳。但过去一年整个电影市场,尤其是疫情期间放大了电影产业在过去两三年微增趋势下的诸多短板。对于行业的核心公司来说,要求的不再仅仅是宣发触达、用户数据,而是在全产业链的内部协同甚至电影“破圈”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就在42天前,程武兼任阅文集团CEO。对这项人事调整,资本市场给予了非常正面又直观的反馈。从4月28日新管理层上任以来,阅文集团股价持续上涨。截至2020年6月8日,公司累计涨幅近5成。就在上周,阅文集团也逐步理清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推出了新的作者合同。

对于腾讯影业来说,阅文集团手握的海量优质IP对于其内容制作提供了一个极为宽广的蓄力池。而阅文集团旗下的新丽传媒,其多年的影视制作经验实际上也得到了整个行业的认可。在进一步承接阅文集团IP开发的同时,腾讯影业和新丽传媒在内部制作上的结合,无形中也形成了制作上的“安全锁”。

同样也是在今天,腾讯影业也公布了剧集《赘婿》的主创阵容,该剧改编自阅文IP,由腾讯影业携手新丽电视出品。

而猫眼娱乐则拥有强大的线上宣发优势。早在去年11月,郑志昊在金鸡百花奖期间分享了一个数据,“截止目前,今年电影购票人次是17.5亿,其中15亿来自线上购票,猫眼的市场占比是60%”。同时,在短视频营销上,猫眼MCN依托猫眼的数据、产品等,已成为头部的MCN机构。

至此,腾讯影业“上承”阅文集团,在打通IP内容源头的同时有了进一步激活新丽传媒+腾讯影业影视化制作活力的可能。而如今深度“下接”猫眼娱乐,对于其提高触达用户层面无疑有着积极的作用。经过这样的人事连接,在整个新文创生态下,腾讯影业无疑也可以更直接、更好地扮演“IP放大器”的角色,助力腾讯实现打造中国文化符号的愿景。

很显然,腾讯在持续夯实内容生态,增强内外部资源的协同效应,统一战线做好内容;而反过来,对于腾讯影业、阅文集团、猫眼娱乐、新丽传媒个体来说,背靠新文创生态,随着内外部业态联动增强,对于其在各个领域增强话语权也有积极作用。

2

—AT文娱之争,

对抗不是重点—

文娱之争。

对于中国文娱产业来说,互联网生态之争从一开始就注定走在了中心位。尤其是AT文娱“围剿”,多年来一直是整个产业发展的一个重点,也是焦点。但实际上,对于现阶段的文娱产业或者说电影产业来说,AT文娱之争重点可能不在对抗上。

十年前,中国电影产业在扩容的初级阶段,最为关键的一项动作可能恰恰是引入了互联网生态。而随着在线票务平台、口碑平台崛起,中国电影市场在线化率一度高达90%。高度互联网化的特点,实际上不仅仅改变的是用户消费的方式,因为终端市场在线化率的逐渐提高,“用户思维”深耕于内容制作,宣发领域提高了互联网占比,全产业链的“数字化”是整个产业迅速扩容的关键。

但从2018年开始,内地电影市场的增速明显放缓,伴随而来的不再是观众基数爆发式的增长,整个产业也因为终端市场进入到了内容调整期。而今年,疫情长时间停滞放大了院线电影经营模式的掣肘。如果中国电影市场十年前没有引入互联网生态,那么2020年的危机可能更趋严重。

进一步提高整个全产业链的互联网化,本质上是中国电影下一个阶段的重要课题。而能够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必然缺不了互联网生态型公司的积极参与。依附于AT互联网生态,实际上对于所有活跃于这两个生态链条上的公司来说,核心战场在现阶段还不在对抗上。进一步通过高度互联网化的产业特征,带动整个产业提升竞争力,扩大市场容量,实际上才是当前AT文娱生态的第一要务。疫情期间,阿里影业收购了天津银河酷娱;腾讯影业相关的最近两次人事变动,则加速了腾讯新文创生态的紧密结合。

如何通过文娱生态资源赋能电影内容,成为了电影产业内容新趋势的一大关键。那么从传统的国有电影制片厂主导到民营影视公司加入再到互联网影视公司深度参与,长期来看,三股力量都是产业“破圈”的幕后推手。

在疫情结束后,电影产业的核心或许就在“破圈”上。而高度互联网化的产业特征也就决定了“破圈”的重任应该由什么样的公司发挥更积极的作用。相比吸引眼球的生态对抗,提高产业竞争力可能才是接下来的“主战场”。

3

—电影行业需要谈未来—

行业资源重组。

疫情对于电影产业来说冲击极大,在一个本身就非常强调资源的产业当中,因为疫情带来的产业停滞,实际上也给整个行业带来了新的思考,给各个公司提出了新的要求。BAT中,爱奇艺去年提出“原创电影计划”,今年则会有首批项目陆续开机;阿里影业在整体的内容板块上持续“横向延展”,腾讯影业在六大系列内容思路上,获得阅文集团与猫眼娱乐的助力。

而对于传统民营五大来说,光线传媒今年在片单的发布上除了更多元化的电影之外,剧集片单成为了一大亮点。在本身内容制作基础优势上,顺应市场需求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实际上对于传统民营影视公司来说,明确自身优势也是进入“下一阶段”的关键。

腾讯影业成立之初,程武曾表示“因为定位不同,基础不同,我们另类的逻辑获得认同也需要时间,但一旦到达下一阶段,我相信会转化成优势。”如今,整个产业的发展仿佛已经到了“下一阶段”的岔路口。

过去5年,初始IP泡沫破裂、热钱资本开始退潮,整个产业从内容到生态都从“快”转向了“质”。内容调整、产业链发展方向的调整以及疫情迫使产业重新审视自身的视角调整,都推动着产业进入“下一阶段”。

而在“下一阶段”里,内容上更有共鸣、共情的本土化故事会成为市场的核心,产业上更赋能内容破圈的公司成为市场的主导。而技术革命、全球市场、人才体系垂直培养都会成为这“下一阶段”里的核心命题。

对于产业来说,再依靠单一爆款的盈亏很难再长久支撑一家公司的商业模式。因此,“强强联合”就成为了顺应产业发展趋势的关键。但这种“强强联合”不仅仅是产业内部公司之间的紧密合作,也是电影产业和文娱产业甚至地产产业、消费产业的紧密联合。所以,不孤立可能不再仅仅是某一家公司的slogan,实际也应该是整个电影产业进一步提升的slogan。

但行业资源重组对于如今的电影来说,需要“轴心”带动。这个轴心就是具备生态资源优势的公司,一方面依靠生态资源优势获得产业联动的能力,另一方面统一生态下不同公司之间的内部打通则具有“强强联合”的先天条件。

只有“轴心”公司在行业资源重组上先行,才有可能带动整个产业资源的“松动”和洗牌。看上去,中国的影视产业,正在进入全新的阶段。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