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为什么古代的武将画像肚子挺大,挺着将军肚能上战场吗?

2020-06-09 10:2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团队作者 朝文社

作者|我方作者张嵚

字数:2060,阅读时间:约6分钟

历史提问

为什么古代的武将画像肚子挺大,挺着将军肚能上战场吗?

答:说起那些生动记录了古代沙场英雄风姿的历代画像,常叫不少当代“军事粉丝”连呼辣眼睛的,就是画像里的名将们,那几乎清一色的“大肚腩”形象。

且不论汉唐宋明等朝代的各类“功臣图”“名将图”,就说距离今天比较近的,清代乾隆年间的“功臣像”,就是生动写照。跟汉唐宋元明几个朝代比起来,清代的宫廷画家们,绘画技法更精细,对人物造型动作的捕捉也更细致。那些为国建功的战场英雄们,既有正襟危坐的神态,也有“扶弓”“持刀”等动态景象。但“大肚腩”的模样,也几乎是清一色。

难道大家肚子真这么大?一个直接原因,其实就是“创作角度”问题。作为官方收藏的“功臣图”,仪态端庄是最重要要求。所以画师们绘图时,往往多选择正面像或四分之三侧面像。画师们着力表现的,更并非英雄们的“好身材”,相反却是英雄们的容貌,以及盔甲装备形态。英雄们的着装当然也要正式,要么身穿明盔亮甲,要么是一身官服,再好的身材也给“盖住了”。就算哪位英雄真有“八块腹肌”,也是百分百展现不出来。

历代的官方“名将画像”,技法风格或许不同,但其中的硬杠要求,却是历代一致。自然,也就有了姿态各异的,各类“大肚腩”名将形象。

而“大肚腩名将”形象的流行,也要拜另一件“大事”所赐:明清年间中国繁荣的“畅销书插图”产业。

明朝中期起,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昔日只是“非主流”的“畅销书”行业,一跃成为城市里的火爆产业。特别是随着《三国演义》《杨家将》等“战争题材”畅销书的热销。“图书插画”也紧跟着火爆。想在明清年间运营图书,单靠“书好”还不够,插图也一定要配得好,这样才能让书更通俗,吸引大量市井读者。当时的书坊老板们,无不“恳名笔妙手,传神阿堵,曲尽其妙”。不惜千金找“好画手”。

这样的背景下,图画插图行业也异军突起:当时的图书插画,主要以版画的形式来印制。明朝中期时,中国的版画印刷技术也高速发展,版画篆刻也“产业化”,比如徽州黄家,就是明清年间著名的刻工家族,从十五世纪中叶至十九世纪初,其家族有记载的刻工,就有三百人之多。这类高水准的刻工,也令明朝版画拥有了精美效果和高效生产率,叫利玛窦等传教士都啧啧惊叹。

而且昔日“不屑”插画创作的名画家们,明朝中期起也大量投身于插画版画创作中。明代的丁云鹏陈洪绶等当时知名画家,同时也都是“插画高手”。而他们在创作“武将插画”时,所依据的参考,多是官方的“功臣像”。

如此一来,在明代的《三国演义》《杨家将》等“军事题材畅销书”里,昔日官方“功臣图”里的“大肚腩”武将形象,也就跃然纸上,变成了“畅销书”里生动的插画图像。然后又凭着古代“畅销书”强大的传播力,迅速在“野史票友”间流传。甚至随着明代版画的发展,绘有人物造型的“叶子戏游戏”,也在明清年间风靡一时。“叶子戏”纸牌上的“大肚腩武将”们,当然也就在“玩家”间深入人心。

不过,比起这类“高于生活”的艺术夸张来,在古代做个武将,没有靠谱的“大肚子”,恐怕也真难。因为不同于现代审美里的“肌肉男”形象。放在古代战场上,“膀大腰圆”才是武将们的“准入标准”。

“膀大腰圆”有多重要?可以先看看古代的盔甲。比如在宋朝,普通步兵的盔甲重量,最高可达29.8公斤。弩手的铠甲也常到了27公斤。明清年间时,由于绵甲的普及,铠甲的重量大大下降。但也有20斤重。武将们常常内穿锁子甲外穿绵甲,总重量也常达到30斤。没有强壮的体魄,别说冲锋陷阵,盔甲都穿不起来。

而且古代的战争,虽说大部分时间以冷兵器为主,却绝不是“武侠片”里“单打独斗”的景象,最重要的就是“摆阵”“布阵”。特别是宋代年间起,随着军事科技的进步,军队“阵法”的精密程度和战术配合,其实也越发复杂。想在战场上获胜,武侠小说里的“神功”是没用的,关键就是军队士兵们默契的战术配合与战斗精神,以及将领们关键时刻的愤然一击。

比如宋金战争时期著名的“郾城之战”,面对金军全身重甲的“铁浮屠”,岳家军与之反复争夺,彼此多次“更进迭却”,“鏖战数十合”才分出了胜负。而在战斗最白热化的时刻,拥有“挽弓三百斤”力量水平的岳飞元帅,亲自带着四十名精骑发起突击,出手就将金军将领阿里朵劈成两半,然后在金军阵线上横冲直撞,终于彻底打垮敌军,杀得金军主帅金兀术,发出一声痛苦哀嚎:“自海上起兵皆以此胜,今完矣!”

这样的恶战,就是对将士们体能力量的残酷考验。所以对于需要反复冲锋的士兵们来说,选兵时往往要“琵琶腿车轴身”(肩宽腰细)。但对于需要在关键时刻,给敌人打出致命一击的武将们来说,那更需要“一力降十会”,以强大力量冲开敌人防线。一如“郾城之战”里,愤然进击的大英雄岳飞。

所以,历代王朝选拔武将时,“绝对力量”都是第一要求。比如明清年间的武举考试,关键科目就是考力量。要拉八力到十二力的硬弓,举起八十到一百二十斤的大刀。大英雄郑成功麾下的精锐“铁人军”,每个入选的将士,都必须做到抱着石墩在校场上饶一圈。要的,都是硬核的力量。也只有“身大力不亏”的勇士,才可符合标准。

于是也就不难理解,古代名将的画像里,一幅幅“壮硕”的形象。这既是古代军事的要求,更是古代文化的缩影。“武将肚子大不大”这事儿,就是这样一个有趣的切口,让我们看到战场内外,多少生动百态。

参考资料:贾潍《中国古代铠甲的历史变革分析》、刘潇湘《明代小说版画的表现形式研究》、程国赋《论明代通俗小说插图的功能》、李湖光《大明龙权下的火器战争》、王隽《宫廷赞助视角下功臣画像的研究》《乾隆年间紫光阁功臣像研究》

往日文章精选:

原标题:《为什么古代的武将画像肚子挺大,挺着将军肚能上战场吗?》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