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你还以为“虾黄”和“蟹黄”是同一种东西吗?
原创 bio kiwi biokiwi
本文关键词小龙虾 虾黄 重金属 生物入侵
长江边的夏天,正是吃小龙虾的好季节。
油焖、蒜蓉、麻辣、卤制、十三香等等等等,做法琳琅满目,总有一种能对你胃口(当然,过敏的朋友就不要作死尝试了)。
油闷大虾,放心转发,我们后面的图没那么吸引人了(图源:风味人间)
只不过,你真的会吃小龙虾吗?人们所谓的“虾黄”到底是什么?能吃吗?本文将为你一一作答。
了解“小龙虾”
你当然可以只做一个熟练吃小龙虾的吃货,但更多地了解小龙虾,能够让你吃出水平、吃出风采、吃出高度。
作为俗名,小龙虾确实朗朗上口,对比来看,学名——鳌虾(Cambarus)则有些拗口,不利于传播和安利。
你在餐桌上最常见到的是原产于北美的克氏原鳌虾(Procambarus clarkii),例如比较有名的潜江小龙虾,在上个世纪5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日本传入我国,现如今已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
足迹遍布五大洲的小龙虾(克氏原鳌虾),那可是入侵性物种们学习的典范了(图为法国的克氏原螯虾,图源:Wikipedia)
这种来自节肢动物门-软甲纲-十足目的小动物其实长的并不讨喜,还有点凶。
从外形上来看,小龙虾主要由头胸部和腹部组成。尽管头部有显眼的“钳子”(鳌肢)和长长的“胡须”(大触角),但可食用的主体是腹部紧实的肌肉。
鳌虾的外形主要包括头胸部和腹部(图源:Unsplash)
和其他节肢动物一样,小龙虾的身体可以分为很多体节。由6节的头部、8节的胸部愈合而成的头胸部,加上6节的腹部,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小龙虾。
在品尝小龙虾的时候,你也能明显地感觉到,腹部肌肉的分节。
几乎每一个体节都有一对附肢,小龙虾共有19对附肢,从前向后依次是:小触角、大触角、大颚、2对小颚、3对颚足、5对步足、5对腹肢和尾肢。其中第1步足也可以叫鳌肢,也就是那对“大钳子”,内含不少可食用的肌肉。
在拿起你面前的那只小龙虾前,不妨仔细数一数它是不是真的有这么多对足(图源:黄诗笺等)“虾黄”是什么?
通过前文对小龙虾的简单介绍,你应该知道了小龙虾可食用的部分主要是肌肉。
但小龙虾腹部较短,当你扯下硕大的头胸部时,难免觉得可惜;
加上头胸部复杂的结构,吸收残留了更多美味的汤汁或蘸料,你总会忍不住对着“虾头”吸上一口;
还有人会专门挑出其中黄色的部分食用,并类比螃蟹称作“虾黄“。
但是金灿灿的虾黄看着就很有食欲(图源:雷科技)在biokiwi往期的推文中介绍过,蟹黄主要是指雌蟹的卵巢;
但“虾黄”则是小龙虾的消化腺——肝胰脏。除此之外,小龙虾的心脏、脑、胃以及生殖腺等内脏器官,也都集中在头胸部里。
点击图片可以回顾文章,当然文末也有
从解剖上可以看到肝脏就是我们熟知的小龙虾的“虾黄”(图源:黄诗笺等)“小龙虾”怎么吃?
尽管“虾黄”中含有多种脂肪酸、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但食用起来也存在隐患。因为小龙虾的生存能力很强,在污染十分严重的地方,如污水沟等,也都能够生存下来。
而这些被严重污染的水体中,往往会有各种各样的污染物和重金属,生活在这样环境下的小龙虾还会进一步富集这些有害物质。
小龙虾不同部位金属物质含量比较,可以发现重金属主要集中在肝胰脏和鳃的位置(图中小龙虾来自捷克,因此具体数据仅供参考)[6]大部分污染物和重金属会聚集在小龙虾的外壳(外骨骼)表面,随着生长和脱壳会减少;另一部分则进入了小龙虾的鳃和内脏之中。
当你吮吸“虾头”或品尝“虾黄”时,头胸部两侧鳃盖下的鳃、以及头胸部里的内脏会给你带来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威胁。
因此,尽量不食用、或少食用小龙虾头胸部内的部分,包括“虾黄”。
另外,为减少寄生虫对人体健康的威胁,请务必食用完全煮熟的小龙虾。
小龙虾与入侵生态学
因为小龙虾的美味,其作为入侵种,对环境的影响似乎容易被人们所忽视。但事实上,外来物种入侵,已成为21世纪5大全球性环境变化问题之一,也是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通常,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原来的分布区域,扩展到一个新的(通常也是遥远的)地区,在新的区域里,其后代可以繁殖、扩散并维持下去。而在世界大部分地区,外来种已成为水生物种和水生生态系统的第一或第二重要威胁。
得益于其生长快、成熟早、多产、适应性强等特点,克氏原鳌虾已然成为中国许多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种,对水生植物、两栖类、无脊椎动物的生存造成很大的威胁,显著降低生物多样性。
(图源:unsplash)例如,引进后在西班牙猖獗的克氏原鳌虾,直接减少了很多湖泊中大型水生植物的生物量(Chozas湖水生植物的覆盖面积一度从97%急剧下降到10%以下),从而间接减少了其它物种食物资源的可得性和避难所,影响它们的繁殖成功(Donana国家公园两种腹足动物——椎实螺和静水椎实螺因此消失;Chozas湖中83%的两栖类物种消失)。
入侵生态学则聚焦这一类问题,分别从入侵前、入侵和后入侵三个时期,研究外来物种入侵带来的影响,以期更好地减少物种入侵带来的生态和经济影响,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多样性。
外来入侵物种研究的不同阶段和主要内容[4]很多时候,外来物种都是经由人类引入,也属于人类影响生态环境的一种方式。
对于入侵物种的研究能够更好的帮助人们分析、提出解决方案,以降低外来物种对原有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对潜在的生物入侵做好预防和准备工作。
但在很久以前,人们很容易忽视这个问题,所以现在常常需要为过去犯下的错误买单,而且形式可能相对残忍。
例如,每年澳大利亚都会派飞机射杀一定数量的骆驼(英国人18世纪引进),来保护原生植被和本土动物。
这个做法很容易受到重视动物保护的人们诟病,再加上今年年初澳大利亚被山火侵袭,因为森林等环境受到影响,有很多生物的生命遭受威胁,就更容易引起人们的不满。
但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如果因为要保护动物不去射杀那些骆驼,那么一些原有的植物会被吃掉、本地的动物会因为资源竞争而减少。
骆驼会侵占澳大利亚南部珍贵的饮用水资源,导致人和植被缺水,同时在缺乏天敌的情况下,经过九年骆驼数量就会增长一倍,官方还有一个射杀原因是和节能减排相关,这一点就大家来评判了(图源:Daily Mail)科学是在不断进步的,可能在不远的将来,随着对入侵生态学的重视和投入,科学家们能够找到更好、更合适的办法来处理这些入侵物种。
参考资料
[1] Stephen A. Miller, John P. Harley. Zoology – 9th ed. The McGraw-Hill, 2013.
[2] 黄诗笺, 卢欣等. 动物生物学实验指导—第3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07.
[3] 白庆笙, 王英永等. 动物学实验.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07.
[4] 赵紫华, 苏敏, 李志红, 惠苍. 外来物种入侵生态学. 植物保护学报, 2019, 46(1): 1-5.
[5] 蔡凤金, 武正军, 何南, 宁蕾, 黄乘明. 克氏原螯虾的入侵生态学研究进展. 生态学杂志, 2010, 29(1): 124-132.
[6] Kuklina I, Kouba A, Buřič M, et al. Accumul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crayfish and fish from selected Czech reservoirs[J]. 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4, 2014.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