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忆江南:魏晋风度

2020-06-15 20:3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诗书画 东方卫视诗书画

提起江南,我们不禁会想到它的富足,它的美丽,以及它独特的文化魅力。

江南的文明真正成气候是在东晋,西晋“永嘉之乱“之后,中原士族相继南迁,大批文人士子来到了江南。一时间,文化界的繁华盛景在江南拉开序幕。

正是在这个时代,诞生了令人景仰的“书圣”和“竹林七贤”,形成了后世文人推崇备至的清新洒脱、自信风流的“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比如我们熟悉的“诗仙”李白就深受其影响。从他的作品的字里行间,经常流露出对“魏晋风骨”的崇尚。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李白的诗歌,一起品味当中的奥妙。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节选)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

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

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览明月。

……

从《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个题目可以看出,这是李白在谢朓楼所作的送别诗。

这首诗中有两句,说“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建安骨”指建安时期,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的诗文创作风格为代表的文学风格。

“小谢”就是诗题里“谢朓楼”的主人公“谢朓”。后人将他和谢灵运并举,称为“大谢”“小谢”。

要说这“大谢”“小谢”,都是山水诗人里的“泰斗”。他们的诗风,对李白的影响很大。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丽风格,多来自对“大小谢”清新明丽诗风的继承。

魏晋风度所代表的“清新洒脱”“自信风流”的积极一面,受到了后世众多知识分子的赞赏和效仿。

风流名士们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也成为长久以来很多中国文人的审美理想。

魏晋时期,可以说是继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后的又一次人文思潮的绽放。它对中国文坛的影响不只停留在文学方面,对书法绘画等各派格局的形成,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这个时代,“书圣”王羲之脱颖而出,可谓是应运而生。他的书法和文章,都散透着一股浓郁的魏晋风度。

今天我们欣赏的这幅《秋月帖》,为北宋《淳化阁帖》“最善本”第七卷。整幅作品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在此次上海博物馆的“春风千里——江南文化艺术展”中,我们有机会一睹它的真容。

▲《行草书秋月帖页》宋拓本

东晋 王羲之

25.1cm×13.1cm

上海博物馆藏

《秋月帖》开宗明义,“七月一日羲之白:忽然秋月,但有感叹。” “书圣”可能也受到了天气转凉、秋风萧瑟的影响,有些感怀伤逝。

后文“信反”一词,可以看出这是王羲之的一封回信,大意是:忽然之间又到了秋天,徒然生出许多感叹。

送信的人回来了,收到了您上个月七日写给我的信,得知您因为身体衰弱而生病的消息。

您在炎热的夏天还要行那么远的路,我对您的担心不可言说。因为我的身体也衰弱乏力,力不从心,就不多说了。

这封信究竟写给什么人?我们今天已经无从知晓。但是字句间所表达出的与收信人之间的关心挂念,却让我们动容。

如何欣赏这幅《秋月帖》?作品的背后又传递出怎样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呢?

魏晋风度是文人发自内心的自信使然。率性独立,浸润了江南的人杰地灵,成就了像王羲之这样的大家风范。这是无数后人推崇却无法复制的。

在上海博物馆的“江南文化艺术展”里,我们可以有幸品味先贤的佳作,感受名士的翩翩风度,着实让人期待。

《诗书画》同名图书现已面世

原标题:《忆江南·魏晋风度》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