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老六”张立宪:我们在读库新家等大家来玩
6000平方米的仓库,配备自动化智能作业系统,能在8小时内处理8000个订单。读库为自己在江苏南通打造了一个“顶配”版的新库房。
库房外景。 本文图片 澎湃新闻记者 薛松
“这个仓库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仓库了,用现在时髦的说法叫‘物流基地’。和大多数的出版机构的仓库不一样,因为读库主要是直接面对读者的直营直销业务,所以我们每天要处理大量的订单、打包,然后发给读者,所以就分解和物流客服就特别重要。原来这一块都是人工来分拣,每个小伙伴每天上班日均2万步以上,现在他们被解放出来了。”读库主编“老六”张立宪带领澎湃新闻记者参观新库房时介绍,他为这套系统命名为“智能作业系统”。
去年11月,读库发布公告请求广大读者帮助,因为要搬离北京,需清空库房以降低搬迁成本。张立宪的这封求助信牵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如今不仅搬迁完成,面世的库房还升级成了“顶配”。
库房内的智能机器人
传统的图书公司得以拥有一个智能库房,张立宪说都得益于读者和各界的帮忙。“去年我们决定搬仓库的时候,内心是不敢奢望有这个系统,所以当时的蓝图只是有一个合规、合格的仓库,消防、验收、安保等各方面达标就可以了,但是非常让人意外的是读者的支持大大超出我们预期,口袋里的钱一下鼓了起来了,所以我们就把多年来隐藏着实现不了的梦想弄成真了。因为几年前我们就去参观过这种智能化、自动化的仓储系统,眼馋的不得了,但是说真的图书这个行业是用不起这种系统的。”张立宪笑说如今读库终于变成土豪了。
新库房中,还出现了7个智能机器人。张立宪介绍,每个机器人都能轻松托举1200斤重量,能将图书从任意一个角落搬运至所需要的位置。“这个系统8小时能够处理8000单,而《读库》日常发货也就是每日2000-3000单,所以能轻松完成日常工作,且差错率为0。真是大大解放了我们的劳动力。”
库房内景。
此次搬迁是读库的第六次易址,也是最大规模的一次迁移:要在北京之外的地区,重建五千平米的库区,并把十八组高位货架、三千三百个货位、所有仓储物流和安全保障设施、配送团队和体系,整体撤离北京。张立宪介绍,他们的书分装在1600个托盘上,32吨载重的货车往返50余车次,每个车次跋涉1200公里,完成新旧库房的顺利过渡。同时,读库十几个人的物流团队也不离不散地从北京迁到南通,包括三个三口之家。
这次搬迁,实现了张立宪预想中的最高目标:读库库房完成一次脱胎换骨的升级,各环节、各方面几乎都是顶级配置,南通同样是让他们心神俱安的所在。也希望这个物流基地,能够成为长三角地带的大小读者空闲串门的好去处。“我们在库房预留了一些区域,让各地作者来此处参观、体验,分享和举办各种读书活动,”张立宪说,“这里周边没有什么娱乐消费设施,我觉得从另一方面来说是好事,你来了后处了看书、思考、交流就没别的事干了。”
张立宪
在张立宪看来,读库与读者不仅仅是买卖关系,“图书本身就是情感含量很高的商品,买书的钱放在现在的消费社会基本不值一提,也许就是个停车费的价格。但好书带来的影响可能值万金,影响你的一生。当然读到糟糕的书也挺恶心人的。”
张立宪并不担心搬迁至南通,会阻隔读库与读者的联系。“首先距离不是决定性因素,现代化的交通可以缩短人们的心理距离。此外时间一长,彼此就不是买卖关系了,没有真正的精神认同和共识,我们与读者不可能在一起这么久。我们在一个城市举办活动,就会有很多周边城市的读者赶来参加,读库和读者一直在成长,这一点我很欣慰。”
“读库的新家很舒服,我们恭候在此,等大家来玩。”张立宪说。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