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房颤消融治疗:这种人工智能手法,厉害了
原创 金奇副主任医师 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磁导航技术了解一下?目前全国房颤患者已超1000万人,由于房颤的消融治疗几乎只能在大型综合医院进行,这就导致房颤的消融技术常常不被人了解。手工操作的射频导管消融是目前心律失常治疗的主要方法,不过,由计算机控制导管进行消融的新技术也在心律失常领域悄然掀起一场人工智能的技术革命。
在6月6日房颤日来临之际,《医学界》特别邀请到磁导航技术应用的权威之一,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的金奇副主任医师,为我们介绍这项新的革命性技术。
1
什么是磁导航技术,适用于哪些疾病?
目前瑞金医院已有一千余例磁导航指导下心律失常消融的手术经验,研究结果最近在Clinical Cardiology杂志在线发表。
他们的团队不仅将磁导航技术应用于房颤消融,还应用于室早消融、CRT左室电极植入等多种手术,并在Int J Cardiol和 J Cardiovasc Electrophysiol等期刊发表磁导航指导室早消融的系列研究结果。
那什么是磁导航技术呢?来听金奇副主任医师为我们介绍。
磁导航技术(Remote Magnetic Navigation, RMN),全称磁力辅助导航介入系统。与传统介入操作由手工操控导管的方式不同,磁导航技术利用磁场,在计算机中控下引导导管的行进方向,通过自动推送器推送导管到达目标位置。
磁导航技术使用头端带有磁性的导管,医生可在控制室通过计算机控制患者胸廓两侧磁体的相对位置,精确控制导管头端的位置和方向,做到1毫米级的精准消融。
磁导航技术可用于引导各类需要进行消融的心律失常,尤其是房颤、室性心律失常、心脏外科术后等复杂的心律失常;同时磁导航也可用于心衰CRT植入时左室电极的指导,乃至冠脉CTO病变介入时导丝的引导。
2
相比手工导管,磁导航技术有何优势?
以室早为例,室早往往来源于心室内一些特殊的组织和结构,或者相互移行的区域,在手动导管消融时,导管到达这些特殊解剖部位,对术者的操作熟练度和手术经验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而磁导航技术通过电脑的辅助控制,可以帮助术者更容易和稳定的到达消融部位进行精准消融。
在面对一些复杂的心律失常时,手工导管消融时术者需要与技术支持人员保持密切的沟通和熟练配合,以兼顾消融和电解剖标测系统。而智能化的磁导航技术可与多个标测系统融合,使术者一个人即可完成标测和消融操作,提高复杂手术的效率和成功率。
另一方面,目前广泛使用的磁导航技术已经实现通过监测患者的呼吸、心跳设立门控,使导管稳定的贴靠心内膜,保证消融透壁效果的同时避免心包填塞的发生,安全倍增。
此外,术者主要通过电脑终端控制导管,因此磁导航技术可以减轻术者的体力消耗,将术者从厚重的铅衣中解放出来,并能减少患者和术者接触的X射线,这也是近年来绿色电生理所倡导的发展方向。
3
磁导航技术,未来路在何方?
金奇副主任医师谈到,目前磁导航下的消融手术全球每年约1万例,距离传统的手工导管消融还有很大距离,但他仍然非常看好磁导航消融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他提到,磁导航消融是人工智能在心律失常领域应用的典范,正如外科手术经历了从手工到腔镜技术的推广,再到达芬奇机器人的应用,他认为磁导航消融作为尖端的机器人辅助消融技术也会经历相似的过程。
同时,磁导航技术还可成为远程医疗在心律失常领域应用的典范,不仅有利于医疗资源跨越距离的输送,还有利于技术参数共享,推动磁导航术者技术水平整体的进步。
目前磁导航技术的研发也日新月异,Stereotaxis公司研发的磁导航系统已迭代至第五代,即将获得美国FDA批准。新的系统将进一步增加其泛用性,降低医院和患者的使用成本,同时与更多标测技术的融合等一系列的因素都将促进磁导航技术在未来的推广和应用。
最后,对于目前未来可能或想要接触磁导航技术的术者,金奇主任也给出了一些过来人的建议:
“
好的术者需要一点天分和更多时间和病例容量的积累,也需要一定人生阅历锻造的心理素质,年轻术者更要勤于思考和总结,要逐渐拥有证明自己的“作品”,或一个精彩病例的总结,或一个临床研究的设计、归纳、发表并得到认可。
年轻术者不能麻木于临床工作的繁重,应主动从每次手术中总结直接和间接经验,无论是成功或失败的手术经验都会使术者和下一位患者受益!
”
专家简介
金奇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专业特长:心律失常的诊治,包括室上速、房颤、室早/室速等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治疗,起搏器植入术,尤其擅长机器人磁导航指导房颤、室早等复杂心律失常消融治疗,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留学经历:2007-2008美国阿拉巴马大学、2014-2015丹麦国家医院心脏中心学习心律失常发病机制和导管消融。
担任全国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导师、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中青年电生理工作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青年委员和健康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上海心律学会常委、上海中医药学会介入心脏病学分会常委等学会职务;入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高峰高原计划“研究型”医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4项;发表SCI论文30余篇;副主编和副主译专著4部。
本文首发: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受访专家:金奇副主任
采访记者:辣酱
内容整理:泰中
责任编辑:董小雯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 End -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